查看原文
其他

【百名劳动者贺百年】寸发标:用传统手艺建设美好家园

云岭职工 2024-01-19

劳动者说

手艺人就是要做好文化传承,把银器工艺研究好,用我们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今天的鹤庆县新华村是国家4A级旅游小镇,鹤庆银器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与一个人的心血与付出分不开,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寸发标。

新华村最早叫“石寨子”,当年是有名的“小炉匠村”,村民大多靠挑着担子走村串巷远走他乡打制银器谋生。

“新华村虽然离县城只有几公里,当时却很穷,进村的路就是条田埂上的羊肠小道,我们进城买辆自行车骑到村外要扛着才能回家。”寸发标说。

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建设、村民经济收入都是当时摆在新华村面前的难题。

1978年,寸发标初中毕业随父学艺,然后跟着父辈走南闯北做银器加工。1994年,在西藏因银器加工小有名气的寸发标,已经是西藏某公司民族用品加工部的经理。作为手艺人,他觉得有必要回到家乡带着大家把银器技艺发扬光大。1996年,寸发标辞掉西藏的职务,回到家乡创办“寸发标手工艺作坊”。

最开始,寸发标做了一套代表鹤庆八景的“鹤阳八景”壶,但没多少人“买账”。他想到中华民族有“龙的传人”的说法,就以龙为主题图案,做了一把九龙壶,从而为新华村银器打开了市场大门。


“让远走他乡的新华村人回家。”寸发标出名后,带着大家共同发展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1996年,省领导到新华村调研,我就向领导汇报了新华村的一些困境,希望帮新华村修路,建银器交易市场,扶持银器加工业。”寸发标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遇,随后新华村开始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众多漂泊他乡的新华村“小炉匠”纷纷返回家乡,成为发扬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新华村银器渐渐名扬四海。

在技艺创新的同时,寸发标不忘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技能人才,他直接带徒386名,间接带徒1600多名,并担任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在校培训高校学生2000多名。

目前,鹤庆县从事银器手工艺品加工制作的已有1800多户,从业人员达到1.5万余人,全县银器加工收入达27亿元。

2001年,新华村被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分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民俗文化村”,2006年,荣获“云南十大名镇”称号。2009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准“银都水乡”新华村为国家4A级旅游行政区。2014年,鹤庆银器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5年,新华村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示范村”称号。







来       源:云南省总工会  云南日报责任编辑:毕燕  马青诏校       对:吕六花编       审:黄    敏 投稿邮箱:ylzgrmt@126.com

延伸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百名劳动者贺百年】寸发标:用传统手艺建设美好家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