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推荐】带你了解科研界(三):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15-10-06 杨衡 战略前沿技术



带你了解科研界

杨 衡


作者简介
杨衡,男,回族,1983年4月生,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博士,现在北京大学进行博后工作。邮箱:yangheng29@qq.com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专题推荐】带你了解科研界(一):这个群体很勤奋

【专题推荐】带你了解科研界(二):科学技术的本质、起源、发展和现状及未来


想考研的同学必读

想把孩子培养成科学家的家长必读

在校的导师和研究生必读

已经退休的导师和毕业的研究生必读

导师和研究生的亲朋好友们必读

制定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战略的领导必读

想了解科研活动的老百姓必读

最好全国人民都读一读

本书以最小的篇幅

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以最快的速度

最准确的了解科研界



第三章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后来邓小平看到了科学技术的更伟大力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才有了以后我国对科技的巨大投入。这句话在我国是伟人提出的,但世界各国即使没有相同的话也有类似的话存在,这句话的含义是被普遍认同的。

然而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却很少有人说的具体、明白。句中的“第一”很好理解,我们可以认为“第一”表示最重要的,最有效的,而剩下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没这么简单了。生产力是什么呢?生产力是生产(产品)的能力,也就是制造产品的能力,例如木匠具有利用斧头、锯子、钉子、尺子等工具制造家具的能力。实施这个制造行为的人、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以及被制造的对象合起来就是生产力,他们合起来具有了生产产品的能力。在这个生产力中,还是以木匠制备家具为例,木匠从师傅那里和自己学习钻研来的制造家具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工具至关重要,没有这两样,无法完成制造行为,即没有生产的能力。而科技恰恰就是用来提高制备方法和工具水平的最有效方式。有了科技,可以掌握更合理的木材使用方法,得到更好用、更精确的工具,制备出更好的家具,这就是科技提高了生产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使用汽车就比人力车运输的又快又多,使用电脑做计算工作就比人手算更快更准确,使用电灯照明比蜡烛更明亮、更稳定也更安全等。生产力还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实用性。生产力生产的产品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确确实实带来了实际用处,我们对科技的投入也全部都是为了这个实际用处,这一点一定要牢记。

接下来聊一聊什么是科学技术,其实科学和技术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概念,他们是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的。技术是用来实现目的所使用的方法和技能,有点类似于木匠做家具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怎么选材、怎么切割、怎么组合各个零件等,技术是包含在生产力之中的,技术也具有实用性的特点,能实实在在的贡献产品。但发展技术得事先掌握很多知识,例如木匠得首先知道斧头和锯子能切割木料,还得了解什么木料适合做什么家具等,这些对自己所要从事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了解就属于科学的范畴了,这种了解是人类很早就开始的“科学活动”,例如原始人就知道石头比核桃壳硬,然后才能用石头砸开核桃壳吃里面的核桃仁,石头比核桃壳硬这个知识就包含在科学的概念里。也就是说发展技术必须借助于对劳动行为和劳动对象的了解和认识--科学,科学的发展程度限制着技术的发展,从而限制着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科学弄懂了是什么和为什么,技术才能借鉴这些知识发展做什么和怎么做,推动生产力前进。

前面已经提到,科学主要研究是什么和为什么,科学研究的对象包含万事万物,没有限制。广义上来讲,只要是研究现在答案未知的问题都是科学。研究毛毛虫的身体结构是科学,研究宇宙的本质是科学,研究两只狼为什么会恋爱是科学,研究为什么最近有的猫不抓老鼠了是科学,甚至研究如何把石头变成金子也是科学,虽然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决不可能实现,但前面已经提过,科学研究是超越人类想象的极限的,任何人都不能说类似这样的研究实现不了,很多当时人们觉得毫无意义的研究都在一定时期后造福人类。科学研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技术需要借助科学研究,但科学和技术的联系必须与时间结合起来考虑。原则上讲,所有的科学成果都可能被技术借鉴,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但必须在这个论断前面加上一个时间。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科学成果都在当今时代具有实用性,有的科学成果在短期内,比如1年或几年甚至立即就能转化为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获得实际利益。有的科学成果则需要更长一点时间,十年或二十年,更长的则需要上百年,还有的可以更长,千年或万年,当然这么长的转化时间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意味着最终不能转化。如果一项科研成果在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无法被技术所借鉴,这样的科学研究从狭隘的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投入是没有收益的。理解了以上所述,我们就可以讨论下一个问题了。




目 录

  1. 这个群体很勤奋

  2. 科学研究的本质、起源、发展和现状及未来

  3.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 为什么我们还没有获得很多科技类诺贝尔奖

  5. 为什么要搞科研

  6. 搞科研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7. 理想的科研环境是什么样的

  8. 我们怎么选拔和培养人才

  9. 我们的科研流程

  10. 学术期刊是什么

  11. 被学术期刊绑架的中国科研界

  12. 学术造假和基金滥用

  13. 日渐庞大的科研大军

  14. 重压下的导师和研究生

  15. 好球员不一定是好教练

  16. 尊师重道与科技创新的矛盾

  17. 课题组:导师一个人的天堂

  18. 导师的杀手锏

  19. 导师和研究生的明争暗斗

  20. 无路可退的研究生

  21. 科学研究需要快乐

  22. 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形式

  23. 现在和未来的精确把握

  24. 对科研人员的一些误解

后记

致谢



【战略前沿技术】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回复“博士”或“doctor”,查阅“博士”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志澄”或“zhicheng”,查阅黄志澄“志澄观察”专题系列文章;回复“贺飞”或“hefei”,查阅贺飞“博雅论鉴”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李萍”或“liping”,查阅李萍“专利萍论”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纳米”或“nano”,查阅“纳米”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基金”或“fund”,查阅“基金”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机器人”或“robot“,查阅“机器人”专题系列文章;回复“俄”或“Russia“,查阅“俄罗斯”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加”或“plus“,查阅“互联网+”专题系列文章;回复“量子”或“Quantum“,查阅“量子信息”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数据”或“data”,查阅“大数据”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无人”或“UAV,查阅“无人机”专题系列文章;回复“革命”或“revolution,查阅“新科技革命”专题系列文章;回复“转化”或“transfer”,查阅“科技成果转化”专题系列文章;回复“谷歌”或“google”,查阅“google创新”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工业4.0”或“industry”,查阅“工业4.0”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神盾”或“DARPA”,查阅“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颠覆”或“disruptive",查看“颠覆性技术”和“颠覆式创新”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3D”或“4D”,查阅“3D打印”与”4D打印“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硅谷”或“silicon”,查阅“硅谷”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石墨烯”或“graphene",查阅“石墨烯”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能制造”或“inte manu”,查阅“智能制造”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能”或“AI",查阅“人工智能”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军民”或“integration",查阅“军民融合”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激光”或“laser",查阅“激光武器”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库”或“tank",查阅“智库建设”专题系列文章;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战略前沿技术】2014-2015年历史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战略前沿技术】已开通原创、评论以及对原创作品的打赏功能

欢迎评论:对于文章有任何问题和看法,请移步文末进行吐槽和评论!

欢迎投稿:对于原创性作品将优先发表,并将获得读者打赏的全部!

欢迎打赏:请对原创作品随意和任性打赏,打赏将全部归作者所有!


【战略前沿技术】
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1

微信公众号:tech999

个人微信号:tech9999

邮箱:266953785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