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科技拥有5大战略优势!

2016-06-11 战略前沿技术


来源:占豪公众号(zhanhao668),作者:占豪


昨天看到一位战友留言:突然觉得中国真心不容易,国力要和美国比,福利要和北欧比,环境要和加拿大比,机械要和德国比,手机要和苹果比,联想要和IBM比,长城要和通用丰田比,龙芯要和Intel比, C919要和波音比……一个国家的制造vs整个世界全部高端!但我不知道有哪个国家建国60多年靠自己的努力达到中国目前的高度的! 不想赞美谁,也不想诋毁谁,只想说一句:人无完人,事无完美。 我记着有一句话:我国的武器再不好也是保护你的,外国的武器再好也是揍你的。别喷我们的祖国了,她知道有不足的地方,她也正在努力追赶与弥补。我爱你中国!


是的,我们总是把自己和最先进的、最强的国家相比。这么比,有些人是恶意相比,他们是为了贬低和嘲笑中国。但是,更多人内心这么比是为了找出差距,努力奋斗,迎头赶上!因为,历史上的中华民族太优秀了,是人类社会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曾领先世界以千年未单位计。所以,在中华子孙的内心深处,只有最先进才能与自己民族的身份相匹配,否则就还不够,就要努力追上并领先。中国,正是在这一代代人的努力奋斗中,不断从落后实现追赶甚至超越的!


如今,中国在科技领域已经开始全面发力,局部极少数领域已经实现了世界领先,但大部分领域还是处于追赶着的位置。很多人已经开始对中国自信,但有些人还不那么自信。在占豪看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已经拥有了如下战略优势:


一、科技的后发优势。


科技和经济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都拥有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对中国来说,相比领先的发达国家,中国在技术起点上比领先的国家更高一些,那么在进行技术研究的起步方面就比原来领先国家搞同级研究时起点更高。这样,一旦出成果,相对速度就会比原来相关国家发展的速度更快。这种后发优势,正在科技界发酵。



二、市场规模和制造业规模优势。


中国如今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近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还是第一大制造也大国,这种市场和制造业的规模优势使得我们国家只要有相关的技术突破,很快就能有巨大制造能力推向市场并有巨大人口基数的市场人口承接,这就能推动新经济在中国能够获得更快发展。这种优势是其它国家所不具备的。



三、市场高速膨胀优势。


相比发达国家市场,中国的市场需求是在高速膨胀的,这种高速膨胀的市场最有利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因为不但有巨大存量市场空间,还有巨大增量市场空间,这种空间的快速膨胀预期会给科技带来更快速的进图推动力。


四、资本+技术积累优势。


相比过去中国资金匮乏,科技投入能力有限,现在的中国则完成了资本和技术的初步积累,这种积累使得中国可以在短时间内调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在某个领域进行投资攻关,并能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譬如,在军工领域,我国现在无论搞大飞机运20还是四代机J20,都比美国当时搞出来的速度更快。而且,这种加速度并未停止,而是在更快地加速。



五、体制优势。


我们国家是集权体制,这使得我们的政府拥有非常强的调动资源的能力,这种体制优势可以让我国将资源集中起来形成局部攻关,这种攻关在过去几十年让我过受益匪浅,我们可以在六七十年代搞出“两弹一星”,而在今天在高精尖领域正在突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拥有的体制优势。


中国所拥有的这些战略优势在未来一二十年将会逐渐凸显出来,我们会看到我们国家在科技领域日新月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牛闪闪的科技产品出现在我们面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也将拥有更多基础科学研究的经费和设备,中国也将在基础科学和宇宙科学等领域进入深入研究阶段,二三十年后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有望出现理论领域突破。


所以,战友们要想看到中国领先世界,那么就让自己活得更久一点,祖国一定会给你一个个惊喜!


相关阅读:


英专家:

三大优势将助推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摘要]英国专家认为,中国能够实现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因为中国拥有三大优势:吸收和利用科技知识的能力、世界级的制造能力以及一个庞大的本土市场。


新华社伦敦6月4日电(记者张家伟)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商学院市场营销和战略学教授叶恩华日前在伦敦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国能够实现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因为中国拥有三大优势:吸收和利用科技知识的能力、世界级的制造能力以及一个庞大的本土市场。

在评论中国近日召开的“科技三会”时,叶恩华认为有不少“令人鼓舞的进展”。他举例说,中国通过税收优惠、“千人计划”以及“万人计划”等多种政策,正吸引不少国外大学和公司培养的顶尖家回国发展。

此外,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机制在进一步完善,并且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法律手段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也越来越关注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最近还发布了一些声明并采取了行动,这包括设立更多知识产权法院。

叶恩华是观察中国科研创新政策的专家,也是《创新驱动中国:中国的下一个战略优势》一书的作者之一。

叶恩华认为,为了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政府有必要鼓励学术界展开更多独立思考,提高可共同参与的深入学习能力,中国也有必要继续推进经济市场化,同时政府应该继续像以往那样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因为这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成效的。

他举例说,现在中国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兴建大量电动车充电站,这将有效刺激电动车的需求,从而带动相关产品设计的创新。尤其在基础设施方面,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并不够,一个强有力的集中规划在这方面能够带来很多优势。

英国广播公司前中文总监李文说,中国科技创新之路确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他认为,政府需要配套政策来创造有利的环境,不仅重点培养国内人才,也应加大力度吸引海外人才,比如出台政策让海外人才专注科研工作,帮助其安置家庭等。


关于“”创新与中国“”的文章,请参阅:


前沿君微信:tech9999

投稿邮箱:13355524@qq.com


【战略前沿技术】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习】【双创】【预见2016】【电磁炮】【生物】【脑科学】【虚拟/VR】【物联网】【马斯克】【采办】【抵消】【水下】【轰炸机】【能源】【电池】【凯文】【战争】【云】【排名】【博士】【王喜文】【黄志澄】【贺飞】【李萍】【纳米】【基金】【机器人】【俄】【加】【量子】【数据】【无人】【革命】【转化】【谷歌】【工业4.0】【DARPA】【颠覆】【3D/4D】【硅谷】【石墨烯】【智造】【智能】【军民】【激光】【智库】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