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回族查拳的影响和成就
民国三年(1914年)马良(字子贞,回族)调任四十七旅旅长兼济南卫戍司令,倡导成立了山东武术技击队,又称“马良技术大队”,属于非正式的军方附属单位,面向全国聘请全国各派名师任教。马良作为回族人,自然重视本民族武术的弘扬和发展,曾派人去冠县邀请查拳名师来济南。张其维大师表演了查拳、十二路虎头凤尾镗和掌功指法,马良极为赞赏说:“您的掌指功夫,堪称绝技,查拳身法中正,功底深厚,出神入化,称得起一代名师。”并要留张其维在省府担任武术教官,但张其维无心仕途,借口年事已高,遂婉言拒绝,但留下得意门生张英振任山东督军署武术教练,但在山东督军署武术把管线的另一位查拳名师杨鸿修请来了。民国六年改名为“山东武术传习所”,所址设在黄厅内,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官办武术专科学校,以培养体育师资为宗旨,馆内主要学习马良所创编之“中华新武术”,既有理论课,也有技术课。理论课主要讲授拳术的起源和技术原理,并结合动作进行攻防分析,聘用学有专长者任教,向全国推行中华新武术科目。同在里面执教的著名武术家王子平(回族)拜杨鸿修为师,学习查拳,同时,杨鸿修在济南的传人还有何振江、王兆亭、王兆林、马金镖、于振声、马永魁、米广亭等。马良军士武术传习所为近代武术史上创建较早,规模较大的武术专业学校,培养了不少武术及摔跤人才。
图为查拳对练
民国时期全国性的最高、最有影响力的武术机构当属南京中央国术馆了,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官方武术研究机构,之后,又在全国各省、市、县设立地方国术馆,对于民间各武术门派的交流和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查拳门中亦有很多高手执教或学习于内,使得查拳得以在与其他门派的武术的交流中发展。
1927年3月24日,在南京韩家巷成立“南京中央武术研究馆”。不久,便正式改为闻名中外的为“南京中央国术馆”,1929年迁到南京西华门头条巷六号。由冯玉祥将军担任名誉馆长,张之江担任馆长、李景林任副馆长,其中查拳大家于振声是三大顾问之一。
该馆工作范围包括开展武术研究、教学、编辑出版武术刊物,进行全国武术管理。该馆是群众性学术机构,受当时的行政院资助,在组织沿革上分为两个阶段。开始阶段设少林、武当两个门派,查拳和弹腿都属于少林门,门长是赫赫有名的“神力千斤王”王子平,门下社科,马英图、马裕甫(都为回族)都担任过科长;后一个阶段,这种两门制的组织改为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等,主要任务是整理国术,宣传国术,培养国术师资,出版国术书刊。其中,第一任教务处处长由马良(回族)担任。查拳门弟子吴志青、杨松山(回族)、何福生(回族)都任过副处长。
据不完全统计,到抗战前共收了五期学生,经中央国术馆各类武术学校训练过的学员达三四千。
1998年,中国武术协会实行段位制,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中国武术协会制订并实施的一种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等级的制度。最高段位为九段,被视为武林至尊,是中国武术界的最高荣誉,九段者必须是“在工作业绩、武术科研论著、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影响极大,武德高尚者。”首批一共三人,分别是张文广、何福生、蔡龙云,其中张文广、何福生都是回族人,查拳正宗传人,蔡龙云属于华拳的代表人物,但也习练过查拳,其父蔡桂勤是李式查拳的传人李恩聚的弟子,蔡龙云曾著有《五路查拳》一书,一位武术老前辈,曾这样称赞蔡龙云的查拳:“动如本獭,静如潜鱼,进如风雨,退若山岳”。截止2003年4月,中国武术协会共授予十人九段,又有庞林太、吴彬两位出自查拳门下,当代著名武星李连杰就是吴彬的弟子。
原创声明:文章选自范景鹏硕士论文《查拳史》,文章由达吾德马锦丹先生整理授权回回人发布。未经允许,严禁其他平台或个人转载,谢谢合作!
推荐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