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礼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丨四海孔子书院《礼乐春秋》媒体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摄影/郭幸福)
在2018年12月29日举办的迎元旦礼乐晚会《礼乐春秋》之前,四海孔子书院冯哲院长邀请了众多海淀区领导、大学教授、民间学者以及媒体工作者济济一堂,以“讲好中国文化”为主题,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举行主题座谈会,共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与座谈会的嘉宾有中央财经办秘书组、全国以孝治家活动总策划吴红,市台办原副主任杜德平,海淀区台办主任王锋,温泉镇党委副书记张国斌,温泉镇副镇长娄子成,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胡钰,人民日报社要闻六版主编高级编辑董建勤,中国青年报国内时事部版面主编、《国学·书院》版发起人何春中,联劝社创之星基金发起人陈迎炜,空政文工团摄影师郭幸福,中国网法治频道与音乐频道总监郑伊凡、记者杨海乾,中国评论社记者王若舟,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电视艺术团宣传主管汪巍,国新办中国报道首席记者王哲,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常文晋、尹航,中国青年网记者王翔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刘升民等20多位领导、学者与媒体朋友。
用礼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四海孔子书院《礼乐春秋》首演媒体座谈会
冯哲:用礼乐剧的方式诠释中国文化
冯哲院长作为会议主持,首先介绍了在座各位嘉宾,对大家的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随后他表达了对此次礼乐剧的看法,他说:“我认为用礼乐剧的方式来呈现,是中国文化的特有表达方式。我称之为“非概念、非逻辑、非哲学、非学术”。为什么?我认为诗歌舞乐其实都是人的想象力的展现,是意念印象的一种表达。所以,传统的礼乐虽然重在教化,但是过度教条的语言是很容易让人产生抗拒之心的。让一个人的理性概念与真情实感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特别之处,这也是我们礼乐剧传达中国文化精神的独特方式。”
摄影/汪巍
胡鈺:中国文化的传播需要文创理念
第一个发言的是来自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的胡鈺院长。胡院长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向大家介绍了文创的重要性,他说:“夫子之教在当代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夫子之教在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之美。那么,从夫子之教到人文之美,这中间缺乏什么呢?我认为是缺乏一个正确传播的过程。夫子之教的人文精神内核是不过时的,而人文的东西需要返本开新,在新时代形成人文之美。那么要把中国的夫子之教在新时代转化成人文之美靠什么?这是我们要思考的。所以,我一直在做文创,文化创意。不论是我们在做文创产业,还是在做文创事业,都要相互兼顾与结合,形成文创发展。实际上最终还是想通过创新以符合时代潮流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文化精神。”
摄影/汪巍
董建勤:党媒需要有讲好中国文化的情怀与担当
在胡院长之后,人民日报要闻六版主编高级编辑董建勤主编就关于“讲好中国文化是我们党报的责任与使命”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从我们媒体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更要担负起讲好中国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更具有对传统文化的情怀与担当。比如我们怎样去创新表达中国文化,怎样去讲好中国故事,怎么样让我们的文化深入到骨髓,滋养我们的生命。我觉得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好时代。
“《人民日报》曾经刨根问底,用40余个版面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渊源,并对楼宇烈、欧阳中石等大家做了深入采访,展开了正本清源的工作,力度很大。但是我们还深感做得不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还需要我们放下身段,虚空自己,用诚敬谦和之心去深入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媒体传播的内容才有深度,才有光彩有温度。如今的《人民日报》已经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的长篇大论板着面孔,而是在一群年轻人的参与之下,日渐释放活力与光彩,从多方面进行创新,把党报办成一个语境多样化的新闻媒体。
摄影/汪巍
“关于今天的礼乐剧,是很有创意的,能够古今结合穿越时空的中华文化表达形式。我们对礼乐教育也是很有深情的,我们也一直在尝试探索。我想起了现在国家博物馆正在讲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里面就有一个时空博物馆,让四十年的变化穿越时空,连接起来,很有创意。同样道理,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软植入,透过时空落地到现在,去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基于此,我认为让文化深入人们的骨髓和生命,滋养当下的人,礼乐剧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应该说四海孔子书院做了当下学界和文化界没有做的事,因此,讲好中华文化,我们媒体人要有文化情怀与担当,进而很好地去挖掘,去深入,去弘扬和传播。”
张国斌:温泉镇的文化特点在于包容与创新
嘉宾发言环节的最后,海淀区温泉镇党委张国斌副书记向大家介绍了温泉镇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在讲到温泉镇现代的文化发展时候他说:“截止2018年,温泉镇已经形成了两大特色,一是文化重镇,一是科技强镇。用两个词,包容和创新可以确切地概括温泉的特点。未来,温泉将致力于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包括文化如何展示、发现和重新认知等问题。我们会继续讲好中华传统文化,讲好海淀故事,讲好温泉故事,争取从人入手,在百姓中间让中国文化形成持续的生命力。”
摄影/郭幸福
何春中
中国青年报国内时事部版面主编、《国学·书院》版发起人
何春中:中华文化不能再失魂落魄
去年两办发出的红头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想在座的各位也都很清楚。同时期,《中国青年报》也在去年创办了《国学·书院》版,为了此事,我用了两年时间与领导商议方案策划,终于得以实现,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件非常欣慰的事情。目前《中国青年报》纸质版在做减法,网络在做加法,但是在这样的形式下每周的《国学·书院》版没有减版,可谓寸版寸金。去年我们采访了楼宇烈教授,当时对话中提到中华文化不能再失魂落魄。中华文化的定力在哪里,和文化自信有关,这个非常高屋建瓴。几千年的好东西需要美的形式,这是文化的张力,是向外的包容,也是向内的生长。我期待未来除了孔子剧外还可以将更多的古圣先贤的剧做出来,并裂变传播。
摄影/汪巍
中国网中国网法治频道与音乐频道总监 郑伊凡:
我想问一下张国斌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文化,我觉得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那么,关于如何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我们温泉镇会有那些方面的创新举措?
摄影/郭幸福
张国斌
海淀区温泉镇党委副书记
张国斌:科技与文化相融合,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其实在宣传方面,我们温泉也有了自己的宣传平台,根于市委区委的要求,以后的海淀发展要走科技与文化相互融合的道路。用科技创新支持文化的传播,用文化的内含充实科技精神创造。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首先去发现中国文化,并展示出来。我想,讲好中国文化肯定离不开创造和传承文化的人。我们准备从人入手,来寻找文化的脉络。
摄影/汪巍
中国评论社记者 王若舟:
我比较关心传统文化与两岸问题的关系,我想问一下两位台办的领导一些问题。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那么,如何利用北京的文化资源来推动两岸交流?文化在这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摄影/汪巍
王锋
北京市海淀区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王锋:用推广传统文化的方式沟通两岸同胞
四海孔子书院在北京已经做了十几年,一直以来都在以中国文化为纽带与台湾同胞沟通彼此,加深感情,相互了解。台湾的教育部门的领导、大学学者等都纷纷来到北京海淀参访四海孔子书院,他们试图在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以前台湾同胞会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经历文革之后,我们大陆就没有传统文化了。但是当大家来到四海孔子书院,发现大陆学者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亚于台湾,传统文化传承做的很扎实,他们很认同四海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愿意敞开怀抱加强两岸交流,所以用推广传统文化的方式来沟通两岸,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尤其是现在台湾当局在搞“去中国化”,逐渐削减中国文化在台湾的影响力。因此我们会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工作,大力支持四海孔子书院,讲好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
摄影/郭幸福
杜德平
原北京市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杜德平: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要文武兼济
在今年正月十五时候,海淀区委书记在王峰主任的陪同下专门奔赴高雄,向台湾同胞宣传海淀的三山五园,这其中重点就是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当时带去的一些工作人员也主要是文委的,以及一些很有造诣的传统文化学人。再一个听说每两周有台湾老师来四海书院讲课,书院也每年都组织师生到台湾游学,搞暑期两岸亲子游学营活动,很受欢迎,值得肯定。可以说,台湾当局是在去中国化,而我们则利用多种载体,比如四海孔子书院的游学营,去跟台湾的孩子们、年轻人通过中国文化做深度的沟通。所以,传统文化在两岸交流方面已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摄影/郭幸福
还有一点,我要说的是,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其宣传的六艺不仅仅有文的,还有武的。从考据上来看,孔子首先是一个武术家,他55岁到68岁之间周游列国,开坛讲学,是需要很好的体力做支撑的,否则他根本克服不了长年累月的艰苦的徒步环境。因此,我们宣传传统文化,要文质彬彬,文武兼济,既能文明其精神,又要野蛮其体魄。要把这种理念传达给年轻人,去克服现在流行的所谓“小鲜肉、娘娘腔”的不良风气。我们说强国强种,就要先强少年。所以我希望未来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能够深度挖掘武术在强身健体中的作用,并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推广到年轻人或中小学当中去。
国新办中国报道杂志首席记者 王哲:
在2018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与大家共同商讨“讲好中国文化”,很有意义。我们是做外宣的,一直在探索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走出去。我们也在研究为什么受中国唐宋明文化影响的日本和韩国的文化在世界更受认可,为何中国的文化容易在国外被误解,这和传播表达形式有关。所以,我想问冯院长,如何让我们的青少年、00后、10后的孩子喜闻乐见,如何用青年人喜欢的方式表达和传播我们的文化?
摄影/汪巍
冯哲
四海孔子书院院长
冯哲:礼乐剧在于诱发善性,唤醒良知
今天是2018最后的一个工作日,我们要有一个对于未来美好的期待。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诠释方式我觉得还需要我们一起做更为深入的探索。四海孔子书院这次的礼乐剧,就请到了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朋友协助我们的拍摄团队向全球进行了现场直播。正因为人民日报直播的预告,礼乐剧的关注度非常大,门票供不应求。去年的礼乐祭孔典礼包括人民日报、腾讯等几十家媒体单位也同步进行了直播,据说有80万点击率,非常受欢迎,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年轻人,是各大直播平台的主要用户,我们取得如此大的关注度,其中不乏年轻人的推动。两岸的合作需要通过传统文化做纽带,“台湾乡土情,中华文化心”,我们其实就是在探索通过文化的创新,来把两岸同胞的心紧紧凝结在一起。如何把感动带着教化,这是中国几千年教育传统,礼乐剧不是传统的再现,而是一种精神性的表达,礼乐剧是最终透过剧情,引发人心深处的共鸣,诱发善性,唤醒良知,最终绽放真情。
摄影/郭幸福
编者后记
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正在正为一种社会潮流。中国文化不仅要自己继承发扬好,还要走出国门,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于世界人民,提供中国价值方案。基于此,我们首先要注意到的就是如何正确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切中中国文化的精髓并且以传统文化应有的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以及如何在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文化,这是摆在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此,四海孔子书院通过创办传统书院教育探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规律的教育体系,并且试图通过诗教、乐教、礼教等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今天有一个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从而促进传统文化在今天以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式得到传扬。我们从教育过程中穿插诗教、乐教、礼教的教学理念,同时融入到师生的生活当中。除此之外,我们一直在努力举办礼乐文化盛典,让受教育者通过身体的参与,意境的感化来加深对传统文化内含的体悟,比如一年一度的礼乐祭孔典礼,连续举办三年的迎元旦礼乐晚会。
结合到本次礼乐剧,用四海孔子书院冯哲院长的话说,就是:“礼乐剧不是传统的再现,而是一种精神性的表达,礼乐剧是最终透过剧情,引发人心深处的共鸣,诱发善性,唤醒良知,最终绽放真情。”
礼乐剧报道链接: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丨四海孔子书院《礼乐春秋》礼乐剧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隆重上演
观看《礼乐春秋》回放可识别下面二维码,直接观看。
经典回放,识别二维码
《四海孔子书院记》系列选登
分为卷首语、十个章节和结语。
往期如下:
《四海孔子书院记》系列选登之五:书院的教学理念、学部建设、课程师资
(四海孔子书院同园)
延伸阅读:
为青少年打下鲜明中国底色! 教育部国家语委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
风雨无阻,用中华经典传道育人!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推广历史回顾
书院要闻:韩国传统书堂文化振兴会韩在釪先生莅临四海孔子书院参观访学
四海孔子书院祭孔典礼:
四海孔子书院招聘信息:
访学、招生、招聘咨询电话
马老师:17710966551(微信同步)
曲老师:18910060352
冯老师:13910709427
上班时间:
周一至周四
上午 9:00-11:30
下午14:00-17:30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
白家疃村四海孔子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