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如何减缓和化解国际经贸活动中信用风险
在国际经贸活动中,企业常常会遭遇各种信用风险,如信用原因导致货款不能收回或所购商品不符合要求形成的的风险,以及海外投资陷阱导致的投资损失风险。企业因此轻则蒙受损失,重则累及其自身生存,社会各方面应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的防范工作。
大
纲
主要内容和产生原因
案例分析
防范、减缓和化解其影响
01
国际经贸活动中信用风险的主要内容和产生原因
# 信用风险的主要内容
信用风险分为系统性信用风险和常规信用风险。系统性信用风险是指因政治、经济、社会及法律环境变化带来的信用风险。常规风险主要包括:一是客户带来的风险,一般是由于忽视对交易方的资信调查引起的,包括对方恶意欺诈,或者对方因为破产及由于市场原因违约;二是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和支付结算时因商业信用及银行信用问题造成的风险。三是不遵守基本的安全交易规则和交易惯例,忽略必要的交易程序保证等交易的基本规则引发的信用风险,如缺乏正式合同、保证金或预付款过低等。# 信用风险的产生原因
常规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信用风险意识淡漠,没有建立风险预防与管控机制,以及忽略交易的基本规则。系统性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所出现的政策变化风险、社会心理变化风险、汇率变化风险和市场总体趋势变化的风险。02
信用风险发生的案例分析
# 常规信用风险案例分析
案列一: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浙江一公司应智利某公司询函要求,分三次向智方企业运送橡胶减速带、定位器等多种产品,货物总值18万多美元。智方提货后,没有按约定时限付款。中方多次催讨货款无果。事后分析发现,中方没有与智利方面签订有关中方供货(包括数量、规格、交货期和质量要求等)和智方据此付款的正式文件或购货合同,也没有发生纠纷时如何解决的约定(法庭裁决或者仲裁)。在此情况下,中方难以追索货款。案列二:2019年,上海一家公司称其与一家智利猪副产品厂家签署了合同,购买猪副产品54吨,并分2次将89100美元支付给智方。中方支付完所有货款之后发现对方提供的物流信息并不存在,而智方以各种理由拒绝提供正确提单。后经调查发现,该智利肉食品公司真实存在,但该公司声称与中方合作的网址和出口经理姓名、邮箱联系方式等均为伪造的,中方遭遇了邮箱诈骗,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案例三:智利圣地亚哥商会某会员企业,长期从广东一企业进口卫厕陶瓷用品,因为产品质量一直较好,智利企业由此在购买新一批卫厕陶瓷用品时,没有签署合同,只有一个装箱单,并只注明了产品品名和数量。智方收货后,发现产品质量有严重问题,但因为没有合同,对产品质量和争端解决方式也没有约定,造成问题无法解决。智利圣地亚哥商会的专家也认为,盲目相信长期的生意伙伴,没有动态信用管理的概念,这是该问题出现的关键。案例四:大连一纺织企业与智利一企业合作了15年,一直向其出口纺织品,且回款正常。2017年智利公司连续半年未付大连企业款项达91672.53美元。之后智利公司通报因其经营不善准备破产,且无力偿还贷款,导致大连这家企业被迫放弃追偿货款。案例五:智利一矿业公司与中国某重工集团签订购买2台球磨机合同,商定在2018年1月交货,货值1754714美元。智方付款后,中方一再延迟交货,引起智方不满,认为该中方企业败坏了整个中国企业信誉,甚至考虑因此解除公司与其他中方公司签署的总价800万美元的购货合同。后经智利代表处调查了解到,中方该集团延迟交货原因是因为其破产重组引起的,中方有诚意完成订单,促请智方与中方企业协商处理相关事宜。案例六:2015年,中国青岛一家企业,在智利投资建选矿厂,结果被智利的合作方用过期的厂区地表使用权,诱骗中方企业将生产设备发至厂区,智方要求承建新选厂的土建和设备安装工作,在诱骗中方实际完成了整套设备生产线后,智方企业律师立马在2017年8月向法院递交申诉:要求保护该土地上的全部财产,其目的是想利用当地法律实施侵占中方设备财产权。智方并向中方索要设备占地月租金600万比索,并提出中方6年后无偿转让设备财产权给智方。中方企业由此掉进了投资欺诈陷阱,蒙受重大损失。案例七:大连某船舶公司接受挪威船王旗下海上钻井公司8台钻井“毒”订单事件。2013年,大连某船舶公司接到8台来自挪威船王的钻井订单,每一台钻井造价约2.3亿美元,总额达到人民币约100多亿元。大连某船舶公司为接受该订单,未按惯例收取30%定金,只向挪威船王旗下钻井公司收取了10%的定金便正式开工。截止到2018年,大连某船舶公司投入了17亿美元,将此大型订单完成过半时,挪威船王先提出取消钻井平台订单6座,2019年又取消其他2座钻井平台订单,使得大连某船舶公司直接面临破产境地。同年3月,挪威船王以大连某船舶公司在工程中“不按时交付”为由,想追回已支付的百分之十定金,并继续加追“损失”。由于合同上注明“发生纠纷时由买方国家仲裁”,因此大连某船舶公司被迫进行破产重整。# 系统性风险案例分析
系统性信用风险是由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其超出了个别企业可以掌控的范围。案例八:2006年2月22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达成联合开发智利铜资源项目(涉及加维铜矿25%的股权)融资及合资协议。2007年4月,智利国家铜业出现“内部矛盾”:董事会的两名劳工代表,对合同表示强烈反对;2008年4月,智利铜业联合会甚至以罢工为威胁,反对中国五矿集团入股该矿。最终,加维铜矿的项目取消,五矿投资项目失败。其失败原因是在智利的某些势力对中国资本进入智利矿产业十分忌惮,最后用劳工问题这一社会政治因素搅黄了投资项目。案例九:2016年,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对该国的外资企业下了一道“死命令”——要么按照该国本土化法律,4月1日前将至少51%的股份转给津巴布韦黑人公民,要么关门走人。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津巴布韦外商投资金额为9.29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的投资占72%。2016年,津巴布韦政府同时还开始推行“钻石矿国有化”,要求在津巴布韦的六家主要钻石企业(包括4家外资企业,内含2家中资企业)都必须将股份交给政府,并合并到国营的“津巴布韦联合钻石公司”中,该行动给在当地投资的中国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此案例是典型的因政治和法律因素造成的系统性信用风险,而许多中国企业因为信息不对称,投资前没有进行充分信息和风险调查,最终导致了其陷入十分被动局面。案例十:中国广核集团在罗马尼亚建设两座核反应堆被毁约事件。2019年中国广核集团与罗马尼亚国家核电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在罗马尼亚建设两座核反应堆,总金额60亿欧元。该协议被视为中国向海外推销核电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而罗马尼亚总统约翰尼斯在2019年9月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关于能源合作的联合声明,加强了与美国所谓的“盟友关系”。为了给美国递交“投名状”,2020年6月12日,罗马尼亚政府宣布撤销与中国广核集团签署的在罗马尼亚建设两座核反应堆的协议。罗马尼亚经济部长波佩斯库要求其国家核电公司在北约内部以及欧盟成员国重新寻求合作,投资建设两座核反应堆。该毁约事件是典型的由于政治因素导致的系统性信用风险造成的。03
防范、减缓和化解信用风险的影响
# 防范、化解和减缓信用风险需要从微观企业层面和宏观社会层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一)从微观企业层面防范、减缓和化解信用风险的影响。企业重点要做好常规信用风险的防范工作,对于可能的系统性信用风险,企业也应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并预留备案。主要包括:客户信息的动态管理,建立客户授信管理,根据情况确定客户可交易的信用额度;建立白名单和和黑名单制度,定期进行客户资信调查,了解客户资信的动态变化;中间渠道管理;规范合同管理,防止陷阱条款,严禁非合同形式成交;对参与的国际项目投保,冲抵可能的风险;确立和尽量采用有利于己方的纠纷解决机制和追偿机制;系统性风险的研判与预防。(二)从宏观社会层面研判、预警、减缓和化解信用风险。国家相应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督促企业加强自身的常规信用风险的防范工作,但其主要关注点应放在对系统性风险的研判、预警、减缓和化解方面;要了解经贸活动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环境的变化趋势,从而研判和预警可能的政策变化风险、社会心理变化风险、汇率变化风险和市场总体趋势变化的风险;努力建设和发展收费低廉的企业信用查询系统,信用风险信息预警系统和阻断损失研判系统,公平的争端调解追索系统,以及全面的国际项目保险理赔保障系统;对于因国际政治因素导致的信用违约风险,应动用国家力量参与博弈,根据需要针对少数恶劣的信用违约行为建立对等报复机制,力求产生震慑作用,以减少未来发生因政治因素产生的系统性风险的频率和力度。来源:中国贸促会驻智利代表处,作者:李军
“2021日韩跨境电商市场拓展及RCEP协定解读”专题线上培训
活动时间|7月29日 9:00~11:30
活动方式|线上活动
扫描左方二维码报名
热文推荐
1、2021日韩跨境电商市场拓展及RCEP协定解读专题线上培训
5、乳品进口通关指南
精选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