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与西南交大一生相系!1896年的今天茅老诞生,与母校同龄同辉!
2016年是我国一代科学大家茅以升先生120周年诞辰。先生与西南交通大学同龄同辉,一生相系,渊源深厚。1896年他与学校同年诞生,1911年考入我校土木工程系(在校学号393),1916年毕生总评成绩92分名列年级第一,在全国专门学校成绩展览评比中以优异成绩为母校赢得“竢实扬华”之尊荣;1917年以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第一名留学康奈尔大学,用自己的努力与才学为母校赢得了“东方康奈尔”之美誉;1919年成为美国卡内基梅隆工学院首位工学博士,学成后毅然回母校任教。先生1920年任母校教席,24岁任教授,不到30岁即出任母校第21任校长,堪为当时最年轻的大学教授和校长。茅老一生挚爱母校,曾先后四次出任母校校长。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执掌母校的4年间,他倾其所有延续交大薪火,力挽学校于既倒,使交大得以历经十余次辗转数千公里而重回唐山,凤凰涅盘,弦歌不辍。1948年,先生回到母校演讲时如是说:“吾同学因受母校培植至毕业成就,学校之于同学犹如慈母对待子女,既称校友,顾名思义,对母校似应为校儿或校子。”先生爱校之情、护校之心,可见一斑。
▲茅以升1911年考入我校土木工程系,1916年7月4日毕业
如果说,提起中国的铁路事业,人们势必会想起中国铁路事业的巨擘——詹天佑。那么说起中国的现代桥梁事业,中国现代桥梁事业的奠基人——茅以升必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主角。
茅以升是西南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在西南交通大学,他的形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在犀浦校区,图书馆巨大的壁画上,有茅以升的浮雕像,他的目光闪烁着睿智,穿过厚重的历史,射向明灿的未来。
在九里校区,学校专门在图书馆前安放茅以升铜像永久纪念,并将校园主干道路以茅以升的字——“唐臣”命名。
在峨眉校区,二号教学楼前,屹立着青年茅以升全身铜像,他勃发的英姿,思索的神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交大学子在科学技术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图书馆前茅以升铜像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青年茅以升塑像
在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无处不在,所以茅以升也就无人不知。漫步在交大校园里,无论是成都的犀浦校区还是九里校区,抑或是峨眉校区,你借问擦肩而过的学子,茅以升与这所学校有什么渊源,学子肯定会充满自信地回答说:“茅以升,他是我们的校友,也是我们的老教授、老校长。”
倘若借问人只是一名中学生,交大学子还一定会强烈建议你,要考大学吗?想学轨道交通吗?想学土木桥梁吗?那就报西南交通大学吧!想以优异成绩获得高额奖学金吗?那就报考西南交通大学的茅以升学院吧!茅以升学院采取独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均向茅以升学院学生优先开放,而且茅以升学院的奖学金是100%全覆盖。如果你已经是茅以升学院的新生,那么,当你第一天走进课堂,可能你会听到授课教授这样的问候语:“欢迎新同学!期望你成为未来的‘茅以升’!”
在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学子心间。无论是为学,还是为师,再或为事,以至为人,他都是西南交大人成功之楷模、立身之榜样。
在西南交通大学,谈起茅以升,总会有他勤谨为学的光彩片段。
唐山路矿学堂时期考试仍然频繁,还从不预告,有时一个上午会连续考四门功课。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根本拿不下来。茅以升在校学习五年,经历考试无数次,每次大考都是全班第一名,五年各科成绩平均分高达92.5分,这在一向以考试严格著称的唐山路矿学堂的历史上极为罕见。凭这一点,说茅以升是少年天才,并不夸张。
更值得一提的是,茅以升为母校争得了“东方康奈尔”的美誉。1916年,刚刚毕业的茅以升和1914届学长黄寿恒以高分考取庚款留学。年仅20岁的茅以升作为最年轻的研究生赴美就读康奈尔大学,在康奈尔大学注册处报到时,注册处主任从没听说过这所学校,质疑学校的教学质量,便组织考核了他的大学课程,又让他参加了研究生考试,茅以升两次均以特优通过,康奈尔大学的教授们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大为惊叹。1917年,茅以升顺利获得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在研究生的毕业典礼上,康奈尔大学校长当场宣布凡我校的毕业生一律免试注册,顿时学校蜚声海外。由于茅以升在康奈尔大学为母校争得了荣誉,加之那时的交大在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多借鉴康奈尔大学,因而学校博得了“东方康奈尔”的美称。
◆ ◆ ◆ ◆ ◆
▲茅以升的硕士论文
▲茅以升的工程制图作业
▲1916年3月15日至4月14日,北洋政府教育部举办全国高等学校作业成绩展览评比,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报送参评的是1915届毕业生王节尧、1916届毕业生茅以升的作业,并终以94分的优异成绩在71所高校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第一名。因学校名列榜首,教育部除颁发优等奖状之外,当年12月,还由著名教育家、时任教育总长的范源濂先生颁授匾额一方,上写四个金色大字:“竢实扬华”。
◆ ◆ ◆ ◆ ◆
在西南交通大学的历史中,茅以升曾数度在校任职。他为师甚宽的故事总让人津津乐道。
1920年,在国外学有所成的茅以升应恩师罗忠忱教授之邀回母校任教,担任工科教授,时年24岁。次年,他又受聘任学校副校长。以此为起点,为母校之发展计,茅以升曾先后四次出任学校校长,更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力挽狂澜,与母校同兴衰,共命运,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和功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烽火硝烟的抗日战争期间他凭借个人的声望和影响力,组织师生积极复校,使得唐山交大从废墟中再生。其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彰显无遗。
抗战期间,茅以升在艰苦卓绝的办学环境中,仍不忘从精神和质量等方面重建学校。他每年驻校九到十个月主持校务,聘知名学者、专家教授,到学校任教;邀请各方学者、教授利用寒暑假到学校做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
▲1955年,桥梁隧道系毕业设计答辩,茅以升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中科院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茅以升与我校校友合影
▲时任校长沈大元在北京祝贺茅以升90寿辰
▲1951年元旦,毛主席接见茅以升老校长,并为我校题写“北方交通大学”校名
■ ■ ■ ■ ■
只要说到茅以升,人们肯定会由其名联想到钱塘江大桥。这座著名的桥梁,是茅以升为事克严的典范。
钱塘江大桥,是一位见证了杭州从战乱时期到和平年代的“老人”,今天,它依然屹立在钱江潮头,英姿巍然。自从钱塘江大桥第二次新生,这座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其安全行车纪录,从未被超越。
钱塘江大桥的风采与特质,与它的设计与建造者——茅以升密不可分。在钱塘江大桥之前,我国的铁路桥梁建设都是由外国人包办的,钱塘江大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大型铁路公路桥梁。
与娴静婉约的苏杭女子不同,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风浪甚为危险。李白有诗云:“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正是在这“浪打天门石壁开”的钱塘江上,茅以升以造价低廉、质量优良的设计方案击败了当时美国人华德尔的设计方案。美国人设计的大桥是人行道、公路、铁路三种路面并行的单层联合型,造价758万银元;茅以升设计的大桥是公路、人行道和铁路分为一上一下的双层联合型,造价仅510万银元。最终,通过鲜明的对比,茅以升的设计方案在评选中一举夺标。
随后,茅以升带领工人正式开建大桥。在那样一个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在那样一条凶猛异常的河流上,建设那样一座高难度的大桥,钱塘江大桥自奠基那天起,便注定命运多舛,历尽磨难。
第一难便是打桩。由于钱塘江水流太急,流沙太厚,木桩怎么也打不进去,工人们换了大锤来打,木桩“咔嚓”一声就断了,就这样一个晚上就打进去一根桩。一个桥墩160根桩,共有15个桥墩,照这样的速度何时能打完桩?焦灼中,茅以升看见小孩在浇花,喷出的水流把地面冲出一个小沙窝,在这一启发下他发明了打桩的“射水法”:打桩时先用高压水直冲江底,等到泥沙被冲出一个深洞后马上放木桩,再用气锤打进去,打桩的难题迎刃而解。而后又为了克服建桥中的潮涌、流沙等重大难题,茅以升创造性发明了“沉箱法”“浮远法”等,攻克了建桥中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第二难是战火硝烟的阻碍。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第二天,正当茅以升和罗英等工程技术人员在水下进行沉箱攻关时,日军从台湾派了11架重型轰炸机飞至杭州投弹,顿时整个杭州硝烟遍地,其中不少炸弹投进江里,激起层层浪潮,茅以升带领工人冒着战火烽烟继续赶工。钱塘江大桥建桥纪念碑的碑文详细记录了修建大桥时的硝烟场景:“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在敌机轰炸下昼夜赶工。”硝烟战火并没有让茅以升降低钱塘江大桥的建设标准。为了保证大桥质量,他对大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极尽苛刻。大到钢梁的架设,小到每一颗螺钉都有严格的检查程序。一根钢梁大约有1.8万颗螺钉,每一颗螺钉安装后都有专门人员逐个检查,在不合格的螺钉上记个记号,重新安装。茅以升自己也经常到建桥工地检查,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桥上颗颗螺钉都能承载千斤重担。他要向世人昭示:中国人建造的大桥不比外国人差。
1937年9月26日,是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随着火车的一声长鸣,钱塘江大桥顺利通车。大桥通车后,旋即投入到支援淞沪抗战当中。据统计,在钱塘江大桥建成后的89天里,经大桥运送的抗战军用物资、民生物资足足可以再建5座钱塘江大桥。其中,最繁忙的一天里,铁路机车运行多达300多辆次,公路汽车通过20 0 0多辆次,更有数万难民通过此桥逃难。
大桥通车后,战事愈见吃紧。上海沦陷后,日军逼近,形势更加危急。12月下旬,日寇即将到达桥北。无奈之下,茅以升不得不含恨下令炸桥。12月23日,随着一声巨响,这条1453米的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这座历经了925天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耗资160万美元的现代化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
毁桥当夜,茅以升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怆然提笔,写下一首《别钱塘》:
钱塘江上大桥横,众志成城奇迹生。
突破难关八十一,惊涛投险学唐僧。
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故不安桥。
安桥岂是干戈事?同轨同文避浪潮。
斗地风云今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茅以升迅即带人修复钱塘江大桥。194 6年开始修复到1953年修复完成,整整历时7年。他终于实现了当年复桥的誓言。
钱塘江大桥在战火的硝烟中建成,建成89天后又因为战事而自毁,再因战争的胜利而重建。如今,钱塘江大桥以它英雄般的经历和磐石一样的坚固,成为中国现代桥梁史上的瑰宝。
作为一代卓有成就的知识分子,茅以升给西南交通大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还有他为人无私的胸怀。
1937年,敌伪侵占校园。刚刚完成修建钱塘江大桥重任的茅以升临危受命,第三次长校,担当起领导各地校友复建母校的任务,带领师生们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艰难复校行程。他凭借个人威望,在武汉、南昌、长沙等后方城市的大报上,通过刊登“茅以升招生启事”的广告,召集学校教师、学生从华北、中原、上海、江西等全国各地纷纷归队,还凭借个人的影响力从湘黔铁路局借出15名优秀工程师乘轨道手摇车,轮流到校兼课。这一路,雨雪交加,道路泥泞,饥寒交迫,风餐露宿,长途跋涉。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茅以升,他没有气馁,毫无怨言,只为母校需要他,他便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建设中的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含泪炸毁钱塘江大桥
勤谨为学、克严为事、无私为人、宽厚为师。这一切,是茅以升的品格。这一切,又仅是一个知识分子修炼自身的写照?既是,也不完全。纵看茅以升的一生,他时时处处,无不在为校倾力、为国尽忠。这是茅以升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正如陆定一所言,茅以升是广大“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落日余晖下,图书馆壁墙上的浮雕像上茅以升专注的眼神还在关注着母校每一个学子的成长。
在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无处不在。存在的,是他的名字,他的形象;永恒的,是他的精神……
▲西南交通大学学生自编自演大型励志话剧《茅以升》剧照
▲茅以升的女儿茅玉麟在西南交大茅以升班开学典礼上讲话
◆ ◆ ◆ ◆ ◆
往期回顾
精勤求学 立志报国丨纪念中国现代桥梁奠基人茅以升120周年诞辰(第一期)
相关预告
2016年1月10日
第四期《尊师重教 心系学校》
2016年1月11日
第五期《风范长存 后世楷模》
2016年1月12日
茅以升图书馆揭牌仪式
唐臣书院揭牌仪式
茅以升教育思想研讨会
来源 : 漫游中国大学丛书-西南交通大学卷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朱莹燕 周舵
爱交大,请到下方点个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 爱党爱国 崇尚科学丨纪念中国现代桥梁奠基人茅以升120周年诞辰(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