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指认潘妙飞就是“王一安”? 《中国周刊》浮出水面
温哥华华裔侨领潘妙飞状告媒体人黄河边(本名高冰尘)诽谤一案10月12日在加拿大 BC省最高法院继续进行,高冰尘传召证人黄宁宇作证。黄宁宇指高文章中的评论依据事实,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与王一安一模一样。并称会有20人出庭作证潘妙飞就是王一安。对此,潘妙飞予以否认。
关于新闻报道的原则
10月13日周五为庭审第7日。在下午,由原告潘妙飞的律师里兹代尔盘问高冰尘。问题涉及高冰尘身为记者和博客写手,是否要遵照新闻操守和报道事实的原则等。
里兹代尔询问高冰尘在写微信文章时是否须要做到准确。高冰尘回答是。
当问及是否必须把各方相关的事实都列举出来时,高冰尘就说:「我主要写的是博客评论,就评论而言,我去核对事实主要是看新闻的来源。」里兹代尔又问,是否同意身为博客写手和记者,很重要原则是所写的事实须经过检验。高冰尘回应:「评论不是事实,评论是就事实发表我的意见。」
里兹代尔说:“你的意思就是,身为博客写手和记者,写文章时,如果文章来源是媒体和报纸,已经发表了,你就觉得里面的事实,就不需要做些核证工作。”高冰尘说:“不对,那要看什么报纸,一般我们选择公信力强的媒体,或者是官方、政府的媒体。如果这样,我们不需要花大量时间核实。”
微信写手没能力核实官方刊物内容
里兹代尔说:“以《中国周刊》为例,《中国周刊》就是你在文章中写道王一安的来源。你除了看到《中国周刊》上面的讯息外,你没有就王一安的话题做一个自己的检查,做了没?”
高冰尘回答称,《中国周刊》是中国官方刊物,是每个月出版4期的周刊,是一份可信的周刊,因此刊登的东西都经过严格核实。而身为微信写手也没有能力核实,没有哪个作者去核实官方出版物的东西。
里兹代尔说:“你的意思是没有核实?”高冰尘指,因为没有必要。律师又说,知道高冰尘曾经提到《中国周刊》已经停刊,但为何停刊呢?高冰尘回应道:“不知道,中国每年都会有很多杂志停刊。”
最后,双方就写文章是否需要平衡两面意见等问题进行提问和回答。此外,里兹代尔还问高冰尘早前筹款晚会上筹得多少经费,高冰尘说,一共是6.9万元,其中1.5万元会用于设立网站,(余下的)这些金钱将用于打两宗官司
照片来源于网上
证人和证据
根据星岛的报道,高冰尘10月12日周四在法庭上利用较长时间提供6大证据清单:
王一安就是潘妙飞10大理由;
潘妙飞在中国欠税证据;
“买官帽(侨领头衔)”证据;
称潘妙飞「老赖」(有能力支付欠款却不还债的中国官方称呼)依据;
高冰尘在微信中发起民意测验及结果;
潘妙飞在温州烂尾楼工程负责公司工商登记股份讯息。
对于这些证据,原告方大多反对列为属于事实类的证据;原告律师认为,若属中国官方文件应为原件且盖有印章的正式格式,由此认为被告方提供的中国官方文件,难以确定其真实可靠性。
高冰尘提供的说法
高冰尘此前在法庭上提供《中国周刊》描述王一安的10个特征,与潘妙飞雷同。10个特征分别是:
1.2006年移民温哥华
2.曾经离婚
3.前妻是检察官
4.2011年成为温哥华温州同乡会会长
5.在当地(温州或济南)买卖过土地
6.在当地(温州)当选优秀企业家
7.拥有两对双胞胎女儿,即4个女儿
8.潘妙飞也曾提过汽车没油,警员帮忙,非常感谢,觉得加拿大太好
9.是所在城市的红人
10.在济南时常住5星级酒店17楼的单位
潘妙飞表示,自己除两对双胞胎女儿外,还有1个孩子。另外,他没钱,根本不可能一直在5星级酒店17楼单位居住。
附《中国周刊》采访王一安文章,网友可以自行分析潘妙飞与王一安是不是同一个人。
可能现在正值中国敏感时期,此文发了几次无法通过。只能大篇幅删改、节选。但改后,少了许多味道。可这实在没办法,小编也不想这样,实在影响点击。
在海外的读者,可在文章底部点击“阅读原文”,去阅读全文,或会有些感悟。
——————————————————
2011年第9期【封面故事】我的移民
口述 王一安
中国周刊记者 张友红 整理
见到王一安,是在济南。在一个五星级酒店17层,他穿着拖鞋,右眼红红的,确切的说是包括整个大眼袋都红红的。这是前两天喝酒的结果。他不停地拿切好的黄瓜片擦,最后干脆昂着头,把黄瓜片贴在眼袋部位。“凉点,会舒服一些。”他说。
4月份,他刚刚入选了加拿大某市同乡总会会长。该市去加拿大的同乡人已经过万,王一安属于“去得晚的”。
在国内,王一安一直是所在市的红人。
1978年,高中毕业满一年,王一安到农村当起了生产队长,推广杂交水稻,做出了成绩,是个“好干部”。
1982年,王一安通过考试,录取到了区里,进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很快在区里当上了副科长。官运还算顺利。
1993年,下海。通过民间借贷,融资了1000万元人民币,买了一块地,开始搞房地产开发。
第二年,就当选了该市第一届十大明星青年企业家之一。
在百度百科里,数百字的介绍王一安,都是一个“好企业家”。捐款、名誉、职称,一项不落。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说,“待不下去了。”王一安这样叙述他的移民经历,以下为他的口述:
5年被查9次
我移民,完全是被逼无奈的。我觉得自己一向老老实实做生意,但是,国内很多事情没人脉关系就说不明白道理。这点很要命。
1997年我正在美国出差。接到公司里的电话说,有人匿名告我偷税漏税和涉嫌关联交易以及侵吞国有财产等罪状。
我也猜到了,匿名告我的人是之前公司的一个合伙人。我们之间出现了严重分歧最后分道扬镳。他还欠我38万元没还。
我也开始告他,打官司和他要钱。这个官司打了三年。加上利息,对方偿还总共53万元。
但是,他也一直在继续写匿名信。
过了几个月,市里税务局又来了。继续没收账单。局里我有两位朋友对我不错,叫出来吃饭。
朋友开门见山,“你最笨,你不用交的那些,避开就是了,干嘛都交了呢?”
-----(省略XXX字)
说话硬,又得罪了人。
1998年,纪委的也来了。按程序走了一遍,也没查出什么结果来。
从1997年到2002年的五年,我被查了九次。所有人都怀疑,我一定有问题!连我老婆都问我,“这么多人查你,你一定有问题。”我老婆是个很老实的好人,也在检察院工作,害怕这个。后来我和老婆离婚了,也有这个一点原因。
1997年开始查我的时候,其实我没钱,手里的钱全投进工程里了,还没开始收回。所以,也没有那么多所得税需要交。1997年开始查我了,那我以后的税肯定是老老实实的交了的。而且,我这个人,个人没钱,钱都在公司账上,所以查我本人,就没有个人所得税。
我们这个机构做事也费解,查了一遍还查第二遍,第三遍。三个月就应该查清楚的事情,硬是拖到三十个月也没有查出结果来,还是不罢休。
要不回来的地
几天前,我在温州和老朋友喝酒,还在抱怨我那块地的事情。都要了十年了。
现在,还等着呢。那块地放到现在是值钱了。
“一下子安全了”
这个期间,我一直想着移民,后来,我就借出差的时间,去香港咨询这事。
2006年,移民的手续批下来。接到电话的那一瞬间,心里觉得,一下子安全了。然后也没多兴奋,就这样。
现在,我在加拿大的生活很好,都不想回来了。每周末去打猎、钓鱼。
有个事很感动我。有一次,和朋友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车没油了。正准备打电话给朋友来送油,五分钟内,警车出现了。我们被监控到了。再过五分钟加油的车来了。加油,不花钱。对方回答,“这是国家的油,我们不收钱。”我赶忙递出200加币小费,给他们。他们说,“我们是国家工作人员,不收小费。”我当时非常感动,和朋友说,“在加拿大捐钱,直接捐给政府就好了!”后来,我朋友把这个故事写成帖子发到网上。帖子后面还附了一张照片:我在中间,两边搂着两名加油人员的合影。
照片来自网络,非现场配图
我现在有两对双胞胎女儿,都是在加拿大生的。加拿大政府每个月奖励我2000加币。我一开始有点受宠若惊。
当然,移民,让我损失也很大。
之前我买下的总共1000亩地,没机会开发了,都转给了别人。自己开发的话,肯定赚大钱的。
自己还留下了几个项目,想继续赚钱。项目在中国做,还是比较好赚钱的。而且,又生了第二对双胞胎女儿后,我决定再多赚点钱。
这次到济南,也是因为要处理一个投资的事情。
在济南的两个项目,投资了一个亿。最后合伙人想把我的股权卖掉。
四年没管这里的项目,我的一个亿的投资没有了。以后的生意,我会转向投资,不涉及具体经营了。经营还是让别人去做吧,和各地方政府和---集团打交道,我做得累了。
不过,项目还会在中国投资,赚钱,还是大陆好赚。
有一次,在一家酒店大堂,我遇见了那个一直举报我的前合伙人。两人看了看,都没说话。各自走开了。我曾经想找人揍他,我也想弄弄。这个气,是谁也不顺。后来,想开了,我现在过得很快乐。
办完济南的事,我就飞加拿大了。那里生活很好。
(文中王一安为化名)
读完上述文章后,小编长叹了口气:移民加拿大是这一辈子最准确的选择,人生落子无悔---每天粗菜淡饭、简衣鄙食,快乐健康就是幸福。
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草根创业。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闲闲聊时事》为一周新闻综述;《加国职场》关注留学生就业;《汉加财经》为北美和中国每日财经简讯及《温哥华创业故事》系列、《加国养老》专题。
新闻线索:vanwestc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