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13:健康社区——设计与治理孰轻重?
导读
10月21日上午,2019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13“健康社区:设计与治理孰轻重?”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学术会议厅2(会议中心户外)召开,知名高校学者、资深业界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健康社区的设计与治理相关议题,现场气氛热烈。
本文字数:2394字
阅读时间:8分钟
2019年10月21日上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山大学城市规划学院、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19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十三:“健康社区:设计与治理孰轻重?”,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学术会议厅2(会议中心户外)召开,知名高校学者、资深业界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健康社区的设计与治理相关议题,现场气氛热烈。
黄建中
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本次学术对话由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黄建中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本次学术对话的举办背景并介绍到场嘉宾。黄建中教授指出,社区是“健康中国”战略实现的重要抓手。健康社区的建设需通过规划设计和社区治理,优化社区的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促进居民的健康水平。希望通过本次学术对话,总结国内外典型健康社区建设的经验教训,辨析规划设计和社区治理对健康社区的贡献程度,探索健康社区建设之路。
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袁媛教授任本次对话的学术召集人。与会嘉宾围绕着健康社区的设计与治理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如下主要观点和建议。
袁媛:健康社区,如何建设?
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袁媛教授作了引导性发言,首先回顾了“健康中国”的缘起和系列政策,而社区是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随着近年公共健康领域对人口健康的研究、健康地理学的“空间”及“社会-文化”转向,社区尺度上,环境对于居民健康的影响成为主要研究方向。袁媛教授总结国内外近15年来健康社区研究,评述了研究社区建成和社会环境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路径和机制,并指出研究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但健康社区“如何做”,需从城乡规划学的视角积极探索。
田莉:健康社区规划治理研究
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田莉教授做了《健康社区规划治理研究》主题发言,首先系统介绍了健康城市的研究中,建成环境及社区环境如何影响居民健康,并据此总结了健康社区的规划要素。此后介绍了英美对健康影响的评估及其后的联合治理工作。最后,她总结了健康导向的社区,需紧凑的空间形态、完善的慢行交通网络,布局合理的公共设施,安全舒适的社区环境等要素。
黄瓴:健康社区的规划设计应要纳入治理框架下谈论
学会城市更新学委会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黄瓴教授介绍了重庆在健康社区规划与治理的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她指出,健康社区建设应从“人-空间-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治理的格局着手考虑。在这个框架下,她提出了应调整社区规模、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重视空间与治理的结合、重视对抽象的人的具体研究、做有留白的“刚刚好”规划等建议。
孙志涛:国外健康社区的研究进展
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主任、高工
孙志涛高工介绍了国外健康社区的研究情况。她指出,健康社区研究在国外热度较高,近年的研究热点为人的感受和作用、环境和自然及社会作用三方面。研究重点转移上,呈现了从单一到多元的态势,由注重物质研究、到精神研究、再到社区自我调节作用研究。而社区实践中,国外有显著的以健康需求为导向、多部门协作的特点。
周素红:不同尺度下,健康社区的建设应有不同重点
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通过对健康地理学的研究及相关案例切入,周素红教授指出,不同尺度下的健康社区建设应有不同重点。城市尺度上,可将包含健康环境、健康服务、风险防治三方面的公共健康规划纳入规划体系;社区尺度上,社区建成环境与社会环境同样重要,但在社区建设中应差异化对待、因地制宜,而非给与一刀切的指标。
苏世亮:社区健康食品环境动态变化及规划启示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
苏世亮副教授首先介绍了健康食品对社区居民健康的重要性,分享了杭州健康食品环境可达性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了人群特征差异及健康食品店内部的差异。他提出统计分析的结果可通过治理手段来优化健康社区,而规划设计对新小区健康社区建设的贡献度,从统计学角度上来说值得商榷,故而可能治理比规划更重要。
何冬华:广州在健康社区规划与治理方面的探索与经验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所长、教授级高工
何冬华所长从规划设计的角度介绍了广州“24味”凉茶般灵活组合的健康社区建设经验。他指出,健康社区的标准不断迭代,故而健康社区的建设也是通过迭代,即更新形成的。从业主参与的视角,广州的健康社区建设可分为“动手术”、“服良药”、“搞针灸”“喝凉茶”四种模式,而这些模式可因地制宜混合使用。设计是治理的载体,仅讨论孰轻重意义不大,而在建设中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建设模式,形成共识最重要。
张佶:欧洲健康城市和英国社区治理经验分享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政府规划编制部副总、高工
张佶高工首先介绍了欧洲健康城市治理的四要素——管理架构、行动能力、专家系统、与网络连接。其次,她总结了英国健康社区营造的成功在于全面持续的社区参与、多部门协作、长期绩效评估、完善的法律法规及促进居民行为模式变革五个方面。据此,她提出了未来健康社区营造的建议,包括以当地社区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做设计;提升健康社区相关行业的整体实力;加强交流协作,构建健康营造共同体;致力推动有益的宣传推广,引导健康文化变革等。
汪坚强:对规划设计的指标控制有助于健康社区的建设
学会控制性详细规划学委会委员,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汪坚强副教授指出,先有合理的规范可减少问题的发生,降低治理难度,故而健康社区的建设中,相对治理,规划的设计更为重要。当前规划设计的控制指标,缺乏对影响身心健康的要素约束。今后可提取影响身心健康的核心性要素,将其转化为规划控制指标,约束建设行为。他还指出由于无法周全考虑所有情况,后续的健康社区治理亦不可忽视。
最后,主持人黄建中教授及与会专家均作了总结发言。“设计是术,治理是道,健康是本”,希望该话题引起学界、业界对健康社区规划的持续关注。
与会嘉宾合影
供稿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
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
看报告?看综述?看资讯?
年会专题网站应有尽有!
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网站:http://www.planning.org.cn/2019anpc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专题网站,查阅更多年会精彩资讯。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完整版来了!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大会报告观点集锦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杨伟民:完善空间治理,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19规划年会 | 对话重庆:重庆2035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查看更多年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