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骆建云:社区更新·共治共享——广州旧城社区微改造规划与实践 | 学术季

骆建云 中国城市规划 2021-11-12

导读

9月17日上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指导、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主办的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间治理”会议成功举办。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院长骆建云作题为《社区更新·共治共享——广州旧城社区微改造规划与实践》的主题报告。


本文字数:3074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骆建云

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院长


骆建云院长表示,广州市是最早从政府这个层面系统性的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城市,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一直在广州从事“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的工作。结合自身的一些实践和思考,包括协助政府部门所做的一些政策研究,介绍一下在广州进行老旧社区改造时一些体会和心得。


骆建云院长作报告


广州社区更新改造的必然性



广州社区更新改造背景


整个广州的旧城从民国开始就一直在进行改造,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旧城的更新改造进入了一个快速的阶段。怎么样能够合理的、有序的开展这个工作,经过很多轮的摸索,在2016年,伴随着2009年开始的“三旧”改造工作,广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及其三个配套文件,在配套文件里涉及到社区、城镇更新的就是《广州市旧城镇更新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旧城更新办法》),该文件启动了新一轮的城市更新工作。


在《旧城更新办法》里面,针对旧城更新提出四个方面的工作:保护历史文物古迹、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同时,《旧城更新办法》首次提出“微改造”的概念,即针对过去在旧城镇里面大拆大建的改造,提出了以保存建筑风貌、活化用途、功能置换、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的“微改造”策略。



广州特色的更新改造经验


2016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开展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并成为2017年国家首批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31个,惠及150万居民,逐步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更新改造经验。

已改造老旧小区分布图

来源: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旧城更新专项规划》课题组


广州老旧社区的产生和其他外省地方的相比,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特点,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经济快速增长,广州的人口急剧增加到2000年户籍人口357万人,常住人口600万人,已远远突破总体规划目标的260万人。为增加住宅,采用鼓励单位、个人自筹资金旧地翻新或者就地重建的方式,或者是引入当时刚刚兴起火爆的房地产开发模式见缝插针地开发,造成了许多城市问题。

中心城区范围内各时代建筑分布情况

来源: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旧城更新专项规划》课题组

三旧斑图分布

来源: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旧城更新专项规划》课题组


广州市2000年之前建成的老旧居住小区共779个,年代和功能都较为混杂,且旧居住区的存量在整个旧城区里占比非常高,现有“三旧”图斑中,旧城镇图斑总规模:113km²,其中旧居住规模:66.87km²;旧商办规模:17.28km²,旧公服设施规模:40.06km²。存量用地图斑范围内的建设总量为1.68亿m²,上述三类建筑量分别为:1.07亿m²,2838万m²,3202万m²。老旧小区主要有空间品质差、老龄人口多、配套设施缺乏、文化价值湮没等四个方面的核心问题。


旧城更新的目标是旧城复兴是要创造高质量和具有持久活力的城市生活,把能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精英人才和企业吸引回归城市中心。核心策略是提升城市价值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把旧城区里的生活、工作、购物、学习、休闲能叠加起来,使旧城区成为资本、人力集聚的成熟区域,使旧城区空间资源价值能带来高回报,而城市空间人性化又决定了城市的品质,从而影响市场化行为对旧城的选择,也是公众需求对旧城的选择;核心工作是社区更新,共同缔造-幸福社区,是依托公众参与、回应公众民生需求、在空间微观层面建设“人的城市”的具体行动,另一方面,使得广大群众能走进城市更新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城市更新工作的理解,促进社会对城市更新的认知,建立城市更新的民众基础。


广州社区更新改造的更新实施策略及思考



社区更新的目标


从“干净、平安、整洁、有序”的理念转变为“美丽、活力、安全”的幸福社区,从偏重于景观、风貌到偏重于人的一种感知。


社区更新有四个切入点:

01

改善物质空间

02

激发社区活力

03

保育城市文化

04

提升公服系统


社区更新从宏观上包含空间整治和社会治理两大维度。两大方面相互促进,在空间治理中达到提升社会治理的转型。 



社区更新的行动策略


包含了四大规划:

空间规划

物质资源发掘+空间环境整治设计

文化规划

文化资源发掘+社区文化建设+文化产业规划

治理规划

社会资源发掘+公众参与+社区治理政策规划

产业规划

产业资源发掘+社区服务产业+反哺社区


这个黄瓴教授的研究成果也适用于现在所开展、进行的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社区更新行动策略示意图

来源:黄瓴,基于社区资产的重庆城市社区更新实践与思考



社区更新的四方面成果


01

建立社区的体检数据库

02

开展社区的专项研究

03

社区维育实践

04

社区规划技术成果体系


从数据库的角度出发,借助于开展老旧小区里的民意信息收集、调查,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及高新技术手段,对数据的采集做了系统地整理工作,形成一个全市社区的体验数据库,为后续决策提供强大的支撑。以越秀区为例,在荔湾区的泮塘五约采取无人机航拍,马上可以建立起一个社区分布模型,越秀区的整体几幢类型的图斑的分析和统计结果表明,越秀区旧的居住区建筑量占到了45%,比例很高。


开展社区的专项研究是进行社区更新改造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联合多方面机构一起做社区更新的政策,包括技术指引、如何进行利益共享、如何引入社会资本等研究。


在社区维育工作实践方面,社区基层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党员与社区规划师共同承担规划传导与多方协调的职责。协助旧南海、盐运西等多个示范社区建立业主议事制度、社区规划师工作坊等,形成“共建共享·共治共创”的社区维育实践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导向,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从理论创新到实践探索,以社区设计师工作坊、社区公益活动营建等方式群策群力、共治共建,跳脱出传统规划工作模式,采取多专业协同、艺术介入手法,深挖社区历史文化元素,再现老城独具韵味的人文情怀。


最后形成一套社区规划技术成果体系,包括连片的规划到设计的导则,以及在规划指引下具体的改造设计和后期社区维护管理的指南,从技术成果来讲,编制了社区微改造的导则,包括方案编制导则、工程建设导则,这些都是全国首创。


越秀区旧城镇图斑分布图

来源: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


“规划—导则—设计—指南”的规划技术成果体系



社区改造过程中有几点思考:


1、微改造工作从一个个项目开始,逐渐由点向面、向成片连片延伸。从城市旧城区存量资源统筹发展、品质提升方面要系统解决什么样的发展问题,如何形成可实施的引领性规划,实现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目标。

2、当社区公共环境改善以后,与低标准、低品质的住宅条件形成巨大的反差时,我们该怎么办。

3、仅靠政府财政投入的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是难以持续的,如何借助社区资源大数据和智慧社区的建设,为社区改造、运营管理寻求价值利益的增值空间,吸引社会资金的持续投入。

4、社区居民作为改造后直接的受益者,如何通过社会治理的变革使之成为社区改造和社区可持续管养的主体。


2020年正在探索旧城更新改造新机制:“混合改造”以及如何与其他市场主体参与的改造项目进行联动。


越秀区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项目案例介绍


简介:越秀区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位于中山六路北侧,现状建筑为二至四层的西式或中西合璧楼房为主。社区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归国华侨聚居地。两街三坊的街巷格局形成至今已近百年。


旧南海县社区改造平面图

来源: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


主要问题分为三个方面:

✔ 历史文化价值蒙尘

✔ 建筑风貌亟待擦亮

✔ 人居环境品质低下


更新策略分为三个大方向:

✔ 空间更新

✔ 经济更新

✔ 社区更新


空间更新:

1. 还原历史传统、延续文化价值

2. 增强社区引导性及开放性

3. 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历史仪式感

4. 激活公共空间的空间活力

5. 发掘大公报旧址历史、塑造社区归属感空间

6. 完善适老化、无障碍设施


经济更新:

1. 硬件改善,产业导入

2. 微改造促进业态更新


社区更新:

1.文化建设,多元价值

2.共同绘造,共建共享

艺术墙绘、文化小品等成为网红打卡地

来源: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


供稿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学术季 |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间治理”专场会议要点集锦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季 |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与研究探讨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再有人问你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怎么编制?就把这条微信丢给TA,看看广州、成都、深圳的经验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进入学术季专题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