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三十四:城市更新与价值重构

辛勤的 中国城市规划 2022-05-09

导读

9月27日上午,作为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的重要活动之一,“学术对话三十四:城市更新与价值重构”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文字数:4986字

阅读时间:15分钟

 



本次学术对话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承办。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彭高峰为会议主席,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邓兴栋院长为学术对话召集人。论坛围绕新发展阶段城市更新的内涵展开讨论,就城市更新价值重构的政策机制创新和实施路径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推进城市更新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近些年,全国各地城市更新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案例。但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在城市更新实践中持续存在着“拆与建”、“新与旧”、“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随着国土空间存量时代的到来,城市更新已不仅仅关注物质层面的升级改造,更要在新格局下寻求城市宜居宜业价值的重构,本次学术对话也是希望能够回应这一时代命题,探索新格局下城市更新的长远价值所在。


开场致词

 

彭高峰

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工


会议主席彭高峰首先进行了开场发言。他总结了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本次对话主题—— “更新”与“重构”,正是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对前一阶段快速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也作为促进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如何演进,如何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专题发言

 

邓兴栋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高工


报告主题

城市财政与城市更新——基于城市运营视角的广州思考


邓兴栋院长从城市运营的视角厘清城市财政和城市更新的关系。他表示,城市财政是城市政府统筹资源的核心,也是城市营造的重要手段,但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税制改革,土地央地关系的重构、新增建设用地持续减少、增存关系变化等影响,传统土地财政模式可能难以为继。以广州为例,邓兴栋院长介绍了广州基于各阶段公共财政政策和结构变化所采取的城市运营模式探索,并结合存量时代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针对地方财政强统筹、多支出以及土地财政受控的趋势,深入分析了广州财政“四本帐”(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特征,总结了广州借助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具体做法,并提出把存量更新作为调控地方财政账本结构和营城工具的“第五本帐”的观点。


邓兴栋院长还表示,新时代的城市更新应充分调控处理好供与求的关系、增与存的关系、开发与运营的关系、时间与空间关系,加快实现城市更新从单项目更新到战略更新的转变,确保城市更新作为新的治理工具,以城市更新为舞台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的作用,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高工


报告主题

存量发展时代的城市更新价值再认识


李晓江大师的发言聚焦城市更新的价值取向,讨论了经济生产、社会民生、文化审美和绿色低碳四个价值。


在经济生产价值层面,他强调再认识层级化资源配置制度下的城市经济活动,识别城市的支柱产业和非核心功能,尊重保护城市空间的经济和生产价值。在社会民生“织补”价值层面,他强调再认识增长导向模式下更新空间“补短板”作用,分析居住、就业、公共服务在不同地区的供给水平,把资源有效地用到短板上。在文化审美价值层面,他强调再认识文化修养、精神需求提升下的审美体验,老百姓的体验需求改变是社会进步的一部分,规划师、建筑师应考虑怎么去满足他们的视觉和体验需求。在绿色低碳价值层面,他强调再认识更新模式与绿色更新。通过介绍上海、重庆等地的社区实践案例指出,融入绿色低碳的城市更新可提高社区碳中和的速度和降低碳中和压力。基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提高系统性、综合性,李晓江大师呼吁规划师同仁们加入绿色社区的研究。


 

潘 安

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


报告主题

自然、文脉、人本——绿色更新价值的设计统筹


潘安会长结合广州珠江新城的发展演变,从 “更新价值观的转变”、“政府导向与市场投入”、“更新价值对城市发展的回馈”三个维度来讲述城市更新中的价值重构。


在更新价值观的转变方面,潘安会长指出,城市更新的价值导向正在经历从单一容积率价值观向绿色更新等多元价值观的转变。潘安会长进一步从政府导向和市场投入的关系角度,指出珠江新城成长为支撑广州的城市支点花了30年时间——10年规划运筹帷幄、10年建设、10年运营。政府对珠江新城方案进行十余年的迭代优化,最终建设方案通过扩大核心公共空间轴线、开放高品质公共空间将珠江新城打造为全国优秀的CBD案例和广州的重要名片,广州塔也成为最受市民认同的地方现代文化地标。


最后,潘安会长对更新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回馈进行了梳理,结合伦敦、芝加哥、广州等城市的更新实践指出,城市更新可促进文化复兴,提升城市温度;结合广州市老城区清凉城市、广钢公园等案例,指出城市更新助力绿色永续发展。


 

张 松

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报告主题

城市更新与风貌保护——上海的实践和困局


张松教授结合上海市历史保护制度的发展实践,及上海全球城市发展目标下“人文之城”建设的需求,思考当城市“老了”“病了”,如何重焕生机与活力?同时,张松教授深入探索城市更新的含义,指出城市更新应强调整体的运维、修补、改善、有机性等。此外,他还对比了深圳、上海、广州的更新政策,反思城市更新的定义和工作范畴的合理性。张松教授指出,现阶段我们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怎么进行更好的价值甄别,及对价值的保护和提升。他强调探索遗产保护引领城市更新的可能性,并结合国际实践指出“保护优先,一种更好的发展方式”。


 

王 引

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报告主题

城市更新  规则为先


王引总规划师从城市更新的发展规律,技术为表、规则为里,多元架构、社会共治三个方面进行专题发言。


在发展规律层面,他指出,下一阶段城市更新重点将会从单一的物质更新转变为满足居民多元价值需求,强调“人和自然”的人居环境整体治理。从政策本质上来看,城市更新是技术为表、规则为里。王引总规划师指出,规则对城市更新的发展起限制和促进两方面作用,技术手段是生产力,而规则是生产关系,城市更新的核心是制定合理规则。对于当前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应是多元架构、社会共治:一是政府做好搭台工作,保障基本民生;二是精英示范,起到以点带面的核心作用;三是民众参与,更好地释放社会力量;四是家园共建、共治、共享,以提升参与感、荣誉感。


 

赖寿华

广州市城市更新协会土地与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级高工


报告主题

城市更新与价值重构的政策思考


赖寿华主任在梳理广州市城市更新政策发展历程基础上,介绍了广州城市更新十年的成绩,尤其是广州结合水体治理、违法建筑拆除、批发市场整治等9项重点工作开展城市更新的成效,并强调在关于黄埔区“快拆、快建、快批”讨论的同时,也应看到政府、社会获得的大规模社区配套和公共配套。赖寿华主任总结了当前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一是整体趋势从地方实施到中央管控,强调公益属性;二是更新目标从房地产导向转向多目标综合更新;三是城市更新盈利模式由土地财政逐步转移到城市运营带来的长期收益;四是更新的区域从城市外围转向城市中心;五是参与主体上国企的全面介入,政府有目的统筹城市更新。 


在趋势总结的基础上,他对下一阶段城市更新价值的转变提出了五方面的思考:一是在改造模式上,争论核心不应是是否继续拆建模式,而应关注拆后建什么,城市功能如何调整;二是在改造目标上,应更好调节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建立多主体利益平衡的目标体系;三是城市更新的空间价值应该注重局部与整体协调;四是改变以单项目为主的更新平衡模式,加强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平衡;五是加强空间规划调节、土地资源调节和公共财政的调节,实现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和土地供应政策的匹配。


 

单樑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报告主题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走向更完整的价值营造


单樑副院长认为,以完整城市价值和人的价值感为中心的城市更新价值重构是当前时代对城市更新的必然要求,并从“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两方面介绍深圳城市更新实践。


在“大处着眼”方面,他借用苏东坡的诗“此心安处是吾乡”,指出城市要让市民有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方能成为市民安放身心的精神家园。深圳通过整体谋划的方式来营造更加完整的城市价值,结合深圳新石器时代至今近7000年的发展史和40年的改革开放史,整理了深圳文化根系图谱及对应的族群式记忆空间,并进行场所化营造,为市民的城市记忆与身份认同提供定居感。“小处着手”则是以微型公共空间改造为核心,通过与居民一起的精耕细作、共同缔造,营造有价值感的小日子,并通过深圳南头古城和北京民安小区改造实践案例,强调公众参与对提升居民改造认同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意义。单樑副院长最后指出,促进公共生活的舒适性和完整性,激发大众参与,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获得感,是新时代完整价值营造的一个重要体现。


 

赵芾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报告主题

新空间 新都市与新秩序——新时期我国城市更新的底层逻辑,以重庆为例


赵芾副总工程师在梳理重庆城市更新历史脉络基础上,介绍了重庆城市更新以顶层设计来统筹各层次规划与实施的实践探索,及以满足人民需求为中心的城市更新理念。此外,通过重庆山城巷、重庆朝天门、洪崖洞的城市更新案例提出 “我们的城市更新是更‘新’还是更‘旧’?”的思考,包括为什么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东西会成为人们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东西?为什么人们精神上还是依赖传统文化?为什么很多城市“新空间”很快沦为城市更新的对象?


对于以上思考,他指出,经营城市更新、创造社会主义新时代城市更新的话语体系,是城市更新面临的主要、迫切的命题。


 

姚南

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委会委员,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报告主题

成都市剩余空间更新规划设计导则及实践


姚南副总工程师聚焦系统关注城市剩余空间的必要性、剩余空间导则的重点内容的探索及相关实践案例的介绍。她指出,剩余空间的更新是推动空间治理精细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的关键。剩余空间更新要从感观、功能和价值角度进行相应指引。对于新建项目要治未病,设计项目之初要进行一体化设计,避免衍生剩余空间。同时,要构建保障政策机制,鼓励有产权主体、街道办社区、市场主体申请,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备案,最后通过“谁审批、谁监管”原则促进落地实施。


最后,姚南副总工程师介绍了高速路桥下剩余空间打造——锦江区东湖艺术装置长廊及短期暂不开发土地打造市民音乐广场的案例,指出剩余空间经过有效的设计引导,可变成城市金角银边,能实现“一切有空间的地方皆能停留、一切能停留的地方皆能交往、而一切有交往的地方皆有笑意”。


 

唐凯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


报告主题

新时代城市更新的有关思考


唐凯会长结合当前城市更新的国家要求和新的形势指出,城市更新是一项随着城市发展而推进的永恒工作,并探讨规划行业的未来可能性和改革。


他强调,城市是个庞大的系统,城市更新工作要放到一个多元尺度实践中去做,包括开展项目策划前期、城市体检,再推进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同时实施和运营阶段还要有责任规划师进行跟踪、保障和服务。基于此,规划行业的咨询服务是否要分段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外,当规划师在城市更新当中变成责任规划师,在配合政府开展工作时,行政管理边界和技术规划师责任边界在哪儿,规划师话语的有效性等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唐会长也邀请规划院参与协会的规划行业研究,鼓励规划师们去探寻钻研喜欢的细分领域。


会议总结


最后,主持人彭高峰主席结合各位专家的发言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经过三四十年的城市更新,各城市确实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各地成功的案例也各有特点,在城市更新的认识上也有了很大突破。各位专家在分享案例和经验的同时,也特别谈到了很多反思的问题。我们要防止城市更新当中的“价值归零”、建设性破坏等问题。这些认识使得我们对新时代的城市更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一定要从历史文化传承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视角来认识城市空间的价值,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寻找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增长点,通过城市更新创造新的宜居宜业价值空间,这才是高质量的空间治理所要探寻的方向。


嘉宾合影


文章来源:广州市规划院(GZPI_forU)


您可以通过各个平台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账号,年会资讯早知道。


  • 微信、抖音、视频号、学习强国号:中国城市规划

  • 微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网、规划年会

  • 官网:http://www.planning.cn/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何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规划年会】阳建强:城市更新的价值目标与规划路径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划年会】专题会议十四:和谐与持续的城市更新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王富海:如何理解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