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专业大战:律师对战ChatGPT,胜负如何?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最近ChatGPT火爆全球,甚至带涨了国内几家相关企业的股票,无数人都争相体验了一把,还给了不错的评价。比尔·盖茨也称ChatGPT的历史意义,不亚于互联网或个人电脑的诞生。事实上,人工智能应用在日常聊天、写文章、写小说诗歌、客服等领域,已经存在多年。
从专业能力角度看,ChatGPT有没有科技狠活儿,我们认真作了以下测评。
1. 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作品吗?
律师: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基于海量的数据,应用算法、规则、模板直接产生的结果,不符合作品独创性的要求,因此不是作品。
ChatGPT:在某些情况下,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以被视为作品。根据许多国家的著作权法,作品是指由一个作者通过创造性劳动创造的一件著作物。因此,如果人工智能是作者的助手或工具,并且创造的内容符合创造性的标准,那么这些内容可以被视为作品。然而,在其他情况下,如果人工智能是一种完全自动的系统,那么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具有足够的创造性,因此不能被视为作品。最终,是否将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视为作品取决于国家的法律和相关案例的判决。
2. 主播未经许可直播间演唱歌曲,
侵害了表演权还是广播权?
律师:广播权。
ChatGPT:如果主播未经许可直播间演唱歌曲,那么他可能侵害了表演权和广播权。
表演权是指歌曲的作者或持有人拥有的权利,包括在任何场合表演、演奏或展示歌曲的权利。如果主播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演唱歌曲,那么他可能侵害了表演权。
广播权是指广播歌曲或其他作品的权利。如果主播在直播间广播演唱歌曲,那么他可能侵害了广播权。
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表演权和广播权的界定和保护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具体情况需要根据适用法律进行判断。
3. 参照他人摄影作品绘画,
是否构成对摄影作品的著作权侵权?
律师:判断绘画作品是否构成侵权,关键在于确定其是否使用了他人摄影作品的独创性表达。
不同的法律体系对参照他人作品创作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具体情况需要根据适用法律进行判断。在某些情况下,您可以在遵循"合理使用"原则的前提下参照他人作品创作,而在其他情况下,您可能需要获得版权所有人的明确授权。
4. 如何认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律师:①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②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③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ChatGPT:判断商标是否相同或近似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外观:评估商标的字体、图形、颜色、排列方式等外观特征是否相同或近似。
2.含义:评估商标的语义是否相同或近似,特别是当它们的语义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时。
3.商品或服务范围:评估使用商标的商品或服务种类是否相同或近似,以及是否有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
4.目标市场:评估使用商标的目标市场是否相同或近似,特别是当它们的目标市场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时。请注意,每种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评估商标是否相同或近似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估。最终判断仍需要法院或其他有关机构的裁决。
5. 上传于微信朋友圈的图片,
是否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
律师:应当区分个案具体情形加以认定,根据案件事实及相关证据判断涉案朋友圈的内容是否“为公众所知”,即是否处于公众容易获得的状态。朋友圈主要系用于好友间信息交流的社交平台,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并且从技术上来说,用户可以随时改变朋友圈的可见范围和时间且不留痕迹,因此一般而言,在朋友圈发布信息尚不足以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
但是,随着朋友圈功能用途的不断扩展,有些朋友圈已成为展示和销售产品的重要途径。如果在案证据能够证明所涉朋友圈系用于产品营销,拒绝他人添加好友和限定公开范围的可能性很低,可以认定相关信息已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在网络上公开图片可能会被广泛传播和访问,因此可能会被视为公开。然而,具体情况可能因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微信朋友圈上传的图片可能不被视为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因此,如果您正在考虑申请专利,建议您咨询专业的专利律师以了解更多信息。
6. 侵害知识产权案件,
适用惩罚性赔偿有哪些要件?
律师:侵害知识产权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一般包含两个要件,主观上有侵权故意、客观上造成情节严重的后果。
ChatGPT:在侵害知识产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要件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案件必须涉及知识产权的侵害,如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2.故意或重大过失:侵权行为必须是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
3.经济损失:侵权行为必须导致知识产权所有人遭受经济损失。
4.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为防止侵权行为的再次发生,必须证明惩罚性赔偿是必要的。
5.惩罚金额的合理性:惩罚金额必须合理,不得过高。
这些要件因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而异。因此,如果您正在处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建议您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以了解适用于您所在地区的详细要件。7. 哪些情形可以认定
具有侵害知识产权的“故意”?
律师:①经通知、警告后,仍继续实施侵权行为的;②被告或其法定代表人、管理人是原告的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实际控制人的;③存在劳动、劳务、合作、许可、经销、代理、代表等关系,且接触过被侵害的知识产权的;④有业务往来或者为达成合同等进行过磋商,且接触过被侵害的知识产权的;⑤实施盗版、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的。
ChatGPT:关于侵害知识产权的“故意”的具体定义可能因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而异,但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形可能被认定为“故意”:
1.明知知识产权存在:当事人在侵害知识产权时明知该项知识产权已经存在。
2.故意侵权:当事人故意侵犯知识产权,如明知其他人的作品已被注册为商标但仍然使用。
3.违反警告:当事人在被警告后继续侵犯知识产权。
4.反复侵权:当事人多次侵犯同一项知识产权。
5.不遵守行业规则:当事人不遵守相关行业的规则,如不遵守版权协议等。
请注意,以上情形仅供参考,最终的认定将取决于法院或相关机构的判决。如果您正在处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建议您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以了解适用于您所在地区的详细规定。8. 哪些侵害知识产权的情形,
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律师:①因侵权被行政处罚或者法院裁判承担责任后,再次实施相同或者类似侵权行为;②以侵害知识产权为业;③伪造、毁坏或者隐匿侵权证据;④拒不履行保全裁定;⑤侵权获利或者权利人受损巨大;⑥侵权行为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人身健康。
ChatGPT: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形可能被认定为侵害知识产权的“情节严重”:
1.对于著作权作品的大量侵权,特别是非法获利。
2.侵害了知识产权的价值较高的作品,例如名著、经典作品等。
3.采取恶意手段,如伪造证据等,以隐瞒侵权事实。
4.侵害知识产权已经得到明显的公开承认,但仍然继续侵权的行为。
5.对于专利、商标等已经获得注册的知识产权,侵犯其独占权利。
这些情形可能导致法院判决的赔偿金额和责任范围更严格,因此,侵害知识产权的当事人应该对其行为负责。9. 什么是知识产权恶意诉讼?
律师: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并不是法律术语,归纳有关案件,认定为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法院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一是无事实依据和正当理由提起民事诉讼,即原告提起知识产权诉讼并没有合法的权利基础;
二是以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为目的,即主观上具有恶意;
三是给他人造成了损害,即给他人造成了经济损失或竞争优势的削弱。
ChatGPT: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指的是利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漏洞和不足,试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包括:
1.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的名义,故意诉请案件,以实施威胁、敲诈勒索。
2.提起没有合法依据的诉讼,或者提出不合理的诉讼请求,妨碍他人合法权益。
3.利用知识产权诉讼的特殊性质,如证据难以证明、诉讼程序复杂等,试图通过诉讼手段损害他人利益。
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是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社会正义的严重侵犯,也是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正常运转的严重干扰。因此,对于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维护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10.通过“翻墙”软件取得的证据材料,
是否具有合法性?
律师:当事人基于证明案件事实的需要,使用VPN方式进行国际联网(俗称“翻墙”),仅仅是为了获取与案件事实相关的网页、邮件等证据材料,并不会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因此,在证据材料本身内容合法的情况下,可以认定“翻墙”取得的证据材料的合法性。
ChatGPT:关于通过“翻墙”软件取得的证据材料的合法性,具体取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不承认通过“翻墙”软件取得的证据材料,因为这种软件可能违反了该国家或地区的网络安全法规,这些证据材料可能被认为是不合法的。但是,有些国家或地区可能承认通过“翻墙”软件取得的证据材料,在法律诉讼中作为合法证据。因此,在该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下,取决于该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
结 语
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三个阶段。不论是AlphaGo,还是ChatGPT的横空出世,都引发科技界、投资界、社会公众的热议,也不乏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担忧。ChatGPT到底效果怎么样,“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目前论断ChatGPT取代律师,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
不可否认,ChatGPT在工具意义上确实有助于处理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但是ChatGPT仍旧处于弱人工智能的阶段,涉及到感性、抽象、有针对性的问题,目前只有且只能由人来处理,因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本文为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近期活动1
第九届“中国十大最具研究价值知识产权裁判案例”评选活动案例推荐开始啦欢迎各位知识产权法律界人士积极推荐 👇
近期活动2
欢迎新文娱领域法律界、行业界人士踊跃参与 👇
近期热文
春节档电影,谁赚钱了?
浅析邻接权中传播权利的若干疑问
“停止侵权”责任方式在网络游戏案件中的适用问题研究
反向混淆在商标侵权中的认定分析
曾田:内容平台版权许可纵向限制的反垄断规制
Paxlovid专利范围缩小?辉瑞:你想太多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传播未经授权的有声读物的网络平台之责
探析新业态背景下著作权法中的利益平衡原则——以上海退休职工翻拍《甄嬛传》为切入点
卢国曦 | 汽车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与比对要点
米哈依·菲彻尔:如何正确理解“向公众提供权”
郑良斌:区块链技术在版权领域应用前景与挑战
宋建立 | 商业秘密案件办理的若干热点与难点
权利人未提起上诉能否支持二审新增的维权合理开支
【干货】一文带你快速了解域名行业
付继存:录音制作者获酬权的法理展开
徐卓斌 张钟月 | 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审理中的若干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