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宪专栏丨“双创”,深圳“优”在结构

2016-08-17 陈宪 三思派

撰文陈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三思派特约专家)


一个城市(地区)能够成为创业创新的聚集地,就像美国的硅谷(旧金山)和波士顿、以色列的硅溪(从特拉维夫到海法)、中国的深圳,一定是多个条件共同促成的。甚至有人说,气候也是创业者愿意云集的一个原因,尽管可能并不是决定性的。上面提到的这些城市,大多气候宜人。

在最近的一次面试访谈中,有几位2017年提前批MBA考生向我谈到深圳的产业结构、产业链及其服务体系对创业创新的重要作用。

我问了一位在制造业有17年从业经历的考生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在上海一次会议上,听一位发言者说的,当时并没有得到答案。这位发言者说,现在上海的创客要做样品,90%到深圳,其次是到宁波。我当时就纳闷了,上海一直是全国制造业中心,怎么连个样品都做不了?这位考生告诉我,深圳有全国最强的小批量单件制造能力。譬如,做一个模具,在深圳,价格最低、交货时间最短。这就是产业链服务体系的问题。由此,大量的需求涌向深圳,相应的供给能力也就得到提升。

这看似一个非常具体的环节,但它说明,深圳的产业链有很强的配套能力、结构优势。

我们还探讨了智能制造业在深圳的发展。他告诉我,所谓智能制造,有一些基本要素,如无纸化作业、网上下订单、网上信息传输和实时控制工艺等。这对一个城市的研发实力,互联网、物联网发展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深圳,智能制造业已经在制造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现有的统计体系并不能提供直接的数据。我找到其他相关数据,间接地给予了证明。下附图1和图2分别显示的是2007-2011年间四个一线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高新区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口径)的比重。这些数据可以说明,深圳的产业结构相对来讲比较高端。2013年,国家开始采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文化创意、节能环保)来衡量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因为这些数据不是免费的,故只能采用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与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的对比,来说明深圳新兴产业发展在全国的地位(见表1)。

高新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较快发展,既说明产业结构在迈向中高端,也反映创业创新活动的活跃。这是深圳显著优于其他三个一线城市的地方,也是深圳成为创业创新热土的一个证明。“十二五”期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近20%,产业总规模由8750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8.2%提高到40%,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引擎。2015年,深圳四大未来产业(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和智能装备制造)的规模超过4000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今年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共实现增加值1555亿元,增长12.1%,占GDP比重达到40%。更为重要的是,深圳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了若干行业领袖:华为、腾讯、华大、大疆、光启、比亚迪等,这些企业正引领着所在行业的发展。这是深圳对中国的伟大贡献之一。


本文原发表于2016年8月16日《东方早报》。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扩展阅读

陈宪:“双创”,深圳“优”在包容

陈宪:服务供给侧改善:日本的启示

陈宪:企业家精神的文化基因是多元的

陈宪:供给侧动力,关键是打好新“三驾马车”的牌

陈宪:人力资本+企业家精神 → 核心技术

陈宪:分享经济能够颠覆资本主义吗——兼评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

陈宪:工业4.0还是产业4.0,这是一个问题


◆ ◆ 

编辑邮箱:sciencepie@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