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背影丨张效雄:与父亲对话

2017-06-12 张效雄 新三届

         老编的话:父亲节将届,本号特辟“背影”专题,推送新三届学友缅怀先严、不忘来处的系列文图,敬请垂注。  

作者简介

       张效雄,湖南湘阴人,湘潭大学77级中文系毕业,写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出身的小说作家。他是一位生活在机关大院的资深记者,长期从事党政和法制新闻的报道工作,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高级编辑,中国首批都市报的创始人之一,曾获得青年文学创作竞赛报告文学一等奖,2015年1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畅销长篇小说《风起》。


本文作者


        飞机在一万米的高空,直向大洋的那一边飞行。我久久地凝望着窗外,眼前满眼的是蓝天白云。


        我不是在天上吗?现在这个位置,距离地面一万米的高度。一万米的窗外,是不是人们所说的天堂?


        我觉得,父亲就在窗外,耳畔传来父亲亲切的声音。


        这声音应该是在35年前吧,是父亲和我的一次对话,清晰得连每一个字眼都记得真真切切。



        那时我在湘潭大学上二年级。我请了几天假,回到我父母所在的汨罗江农场去。祖父已经病入膏肓了,想看看我这个长孙最后一眼。我给老人带去了当时还很稀罕的苹果,削了皮,喂给他吃了几块,算是了却一桩心愿。


        第二天,我不得不赶回学校,正好父亲也因为急事要到长沙出差。我们便同行,晚上住在五一路的第一招待所里。


        半晚上,父亲把我推醒,要我听听外间传来猫叫的声音。我朦朦胧胧中确实听到了猫叫。父亲说:“猫叫不是好兆头,说不定你爷爷出事了。”我回答说:“百里之外,哪有这样的事情,好好休息吧。”我继续睡去,父亲一夜无眠。



        第二天清晨,父亲匆匆地赶回家去。果然,就是猫叫的那个时辰,爷爷溘然长逝了。


        以后的很多年,父亲几次和我说起他的那个不眠之夜,他执着地认为,在他与祖父之间,必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灵感应。我笑对父亲说:“你一个知识分子,老教育家,还相信这些东西?”每次这样简短的对话,总是以父亲无语而停顿。


        父亲80岁了,患了不治之症,住进了医院。我们兄妹日夜陪伴着他,但对他隐瞒了病情,做了好多张假的化验单,谎说是什么什么的,他竟然没有一次追问真假。



        一次手术后,我用轮椅推着父亲在楼道间散步。父亲突然问我:"人死了,会进入天堂吗?"我笑着回答:“那只是一种假说罢了。”父亲却说:“那也未必,好人会进入天堂的。”


        我无语了,真不好和他说点什么。父亲却反过来安慰我说:“我这辈子没有做过坏事,别人整过我,我从来没有整过别人。”


        父亲在文革中是走资派,受过的委屈很多很多,但他只字未和我们提起过。我于是又继续笑着对他说:“你的那些老同事们,说起你的为人,总会说老张是个好人。”父亲自言自语道:“好人会进入天堂的。”



        我的眼泪几乎掉了出来,父亲是不是早就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在对自己做一生的评价?我不敢继续这样的对话,立马转换话题,想让他笑一笑。


        父亲也不再讨论关于天堂的话题,和我们说些高兴的话题。直到他离开人世的时候,再也不曾与我们有过关于生命终极的对话或是对后事的交代。


        父亲去世以后,我无数次地梦见父亲,但父亲总是笑眯眯的,从来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我多么渴望和他在梦里有一段任何内容的对话哦,哪怕只是一句安慰,一句问候,一句叮咛。但我渴望与父亲的对话总是一片空白。



        我无数次地回味,回味父亲与我的那几段关于心灵感应和天堂对话,总感觉到父亲对于命运,是有他自己清醒的认识的。在他的心里,一定有过关于天堂的描述。


        但天堂真的如我所断言的没有吗?


        我也许错了。自然界有很多事物,我们未必能够肉眼看见,未必能够自身体验,但对于我们未曾认识的事物,我们不能断言那是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人们渴望终极之后进入的天堂,虽然不曾有人证明,但就不会存在吗?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总是有限的。回想起与父亲的对话,我暗暗思忖。



        在这一万米的高空,我眺望窗外的一片片白云,眺望不见边际的蓝天,我相信,在那遥远的蓝天深处,也许真有天堂存在,只是我们不曾认识而已。


        天堂里,必定有很多很多的好人。我的父亲,一定在这些好人中间。


        天堂一定离我很近。我多想隔着这层薄薄的玻璃,和天堂里的父亲做一次对话?亲爱的父亲,你听到了我心灵的呼唤吗?



(原载长沙晚报橘洲副刊,本号获许可推送,图片由作者提供)


背影:父亲节专题

孟小灯:追忆父亲,

我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

冯印谱:父亲一生的悲喜剧

郭慕萍:父亲遗留那盒没拆封的药

钱克难:父亲文革死里逃生

吴畏:我给父亲洗头

杨立伟:父辈的战争——

抗美援朝时的父亲

张河:我的汾阳情结

尹俊骅:父亲的右派档案

张海惠:花溪水赤城山——怀念父亲

蔡晓鹏:父亲在新四军理财的日子里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莱茵河漂流之旅

穿越欧洲的今昔


每天讲述最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知青岁月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六: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七:反右运动60周年祭 

主题八:父亲,截止6月父亲节前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