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
在体外诊断产业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医废处理等各个环节、体外诊断产品的上市前审查、上市后监管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以及检验医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创新作用。
物联网的起源及历史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当时在卡内基美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有一群程序设计师不想每次下楼买可乐时,只能看着可乐自动贩卖机空手而回,或者是买到不够凉的可乐,于是他们就把可乐贩卖机接上网络,并写程序监视可乐机内的可乐瓶数量,以及是否是冰的。这就是最初的物联网实作。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在当时未引起广泛关注及重视。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Ashton 教授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与物品 (Human to Thing,H2T),人与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但是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的是,H2T是指人利用通用装置与物品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物品连接更加的简化,而H2H是指人之间不依赖于PC而进行的互连。因为互联网并没有考虑到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故我们使用物联网来解决这个传统意义上的问题。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连接物品的网络,许多学者讨论物联网中,经常会引入一个M2M的概念,可以解释成为人到人(Man to Man)、人到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 到机器从本质上而言,在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交互,大部分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
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在中国,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次年,在“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
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之首。与此同时物联网的提出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实现智慧城市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
在体外诊断领域,物联网与体外诊断试剂研发过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招标采购方面的应用、在体外诊断试剂库存管理方面的应用、在体外诊断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以及物联网在体外诊断产品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在检验医学领域及体外诊断产业领域,物联网的提出,将为实现智慧医院、智慧实验室等奠定了基础。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各细分领域中有不同的特定技术。但目前在物联网硬件通用技术中有三项关键技术构成其基本架构组成,即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和嵌入式系统技术。
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在体外诊断领域也已有较为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宏观的物料、冷链、库存管理等,以及微观的设备检测、试剂配套识别等方面的应用。
RFID标签: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根据其实质用途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应用模式:
一是智能标签。通过NFC、二维码、RFID等技术标识特定的对象,用于区分对象个体,例如在体外诊断试剂中的各种检测试剂盒,条码标签的基本用途就是用来获得对象的识别信息;此外通过智能标签还可以用于获得对象物品所包含的扩展信息,例如体外诊断试剂的批号、效期、检测项目等。
二是智能控制。物联网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用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例如在体外诊断检测仪器的故障远程诊断方面的应用、远程推送和安装项目盘、远程调用零部件进行预警维修准备。
欲知物联网如何在体外诊断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请关注“中国体外诊断网 CAIVD”且听下回分解
说明:“牢记历史,不忘初衷”,本文摘自《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蓝皮书》(2017年·第三卷)。“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蓝皮书》是行业权威发布且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大型品牌馆藏图书,内容涵盖全面,从各个角度客观、公开地记录和见证了过去体外诊断产业人的努力、创新和成就,是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医学检验及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为行业发展态势留下文字依据,给未来耕耘者留下纪念和指引,也是引导IVD行业的风向标。
相关阅读(点击文字查看)
生化诊断技术和产品发展分析系列——生化诊断仪器
生化诊断技术和产品发展分析系列——主要试剂流通产品
生化诊断技术和产品发展分析系列——生化诊断试剂
生化诊断技术和产品发展分析系列——生化诊断产品发展趋势
免疫诊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IVD行业的骄子——分子诊断
分子诊断行业发展趋势
POCT产业发展变革与趋势
血源安全检测技术发展简析
实验室流水线发展史、现状与展望
智能化医学实验室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我国体外诊断试剂临床使用情况、问题与建议
来源:《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蓝皮书》
作者:陈福军、蔡虎、翟炯、孙钦东、黄文龙、申化虎、田军
供稿、编辑: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