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雨林中的“三毛”:守护中国最后一片热带雨林的传奇女子,她的故事足以震撼每个人的心灵

2017-11-20 787期 农场主十

导语

为了中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再造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马悠、李旻果夫妇默默地坚守了10年。在这10年中,他们以雨林为家,植树造林、生子、造屋、建立实验室,用爱与生命守护中国最后一片热带雨林。

 

他们成立了“天籽生物多样性开发中心”:天赋籽权,世间其他物种与人一样,都应该具有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我不能承诺你任何财富

但我能给你无尽的花朵

 

如果没有遇见马悠,李旻果的人生应该是另外一番景象。但他们还是相遇了,没有早一点,也没有迟一步,恰如李旻果所写的那样:“再早一点,春芽不发。再晚一日,错过谷花。”

 

他们,一个是德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生态系统专家,一个是香港报社驻云南的文字记者。


  

1999年,他们在一次秘鲁大使的招待晚宴上“溜号”相识,马悠给旻果即兴弹奏了一曲《蓝调》,然后对她说:“如果你还单身,那么请你嫁给我。”马悠安静的强大在那一刻覆盖了旻果,同时也激发了她的勇气,她说:“你若敢娶,我便敢嫁。”

 


2000年的中秋节,他们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举办了婚礼,老马说:“我不能承诺你任何财富,但我会给你无尽的花朵。”

 

只有懂得的人,才知道这句承诺到底意味着什么。

 

作为地球绿肺的热带雨林每年正在以1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减,我国海南与云南的这两片完整的雨林也没能幸免。

 


雨林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整齐划一的橡胶林,一滴滴橡胶犹如热带雨林苍白的眼泪,化作滚滚的车轮,载着这个时代高速前进,也从雨林的脆弱之躯上呼啸而过。

 

在业界,有一个为大多数植物学专家所认同的观点——热带雨林一旦被砍伐后,是不可能再恢复的。

 


马悠要去打碎这种不可能。他唯一的拥趸是旻果。彼时的她,五谷虽分,却对人间草木识之甚少。

 

有些人因为看见而相信,而有些人,则因为相信而看见。旻果属于后者。

 

让兰花回家

 

他们把家安在了西双版纳的澜沧江畔,老马说,他要亲手为旻果及他们未来的孩子建一个花园。

 

自此,旻果与马悠开始了一天24小时的相守。清晨,马悠带着旻果出发。

 


一路上,马悠的忧伤与喜悦深深地感染着旻果——他指着那棵古老望天树对旻果说:“它已经有八百岁了。八百年前,它只有这么高……”马悠用手比着离地面仅二十厘米的高度说:“后来,它追随着阳光一路生长,朝着天的方向,所以叫它望天树,天有多高,它就会努力地长多高。”

 

马悠俯下身去,拨开落叶,用手捧起望天树下的土壤,将它们放在旻果的鼻翼下,旻果不禁感叹:“好香啊!”老马说,这棕色的、肥沃的、带着清香的才是真正的雨林的土壤。

 


走着走着,老马看到一个枯萎的树枝,他将其小心翼翼地护在怀里,像是护着一个受伤的婴儿。良久,老马才对旻果说:“这是苹婆兰,是所有兰花的祖先。”马悠还告诉旻果,兰花是雨林娇嫩的公主,它是必须依树而生的。

 

如今,好多树已经被砍伐和烧光了,兰花也就无家可归了……


 

马悠站在山上,看着山下那些栽种得像士兵列队一样整齐的茶树,怅然地说:“普洱的闻名是因为雨林多样气候、多种生物共生共存的天然滋养。这样单一而密集地种植,茶树根系无法深入地下,叶片便得不到各个岩石层养分的滋养,所以不得不用化肥。”

 

“而单一种植,让茶苗成为害虫唯一的食物来源,又不得不用农药。真正的茶树是生长在雨林里,所有生物共生共存、自然协作,上得阳光照耀,下得地下各种矿物质的供养,同时又得兰花缠绕,吸取其香气灵性,成就神来之韵味。”

 


博学的男子,旻果见过很多,可是,马悠给了她一种不凡与力量,让她有了站在巨人旁边的勇气。这力量感染着她,让她觉得自己也强大起来,雨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变得与自己有关起来。她要和马悠一起,去寻找雨林里那些流离失所的天籽,带着它们回到最初的家。

 

事实上,仅是一株兰花,从重新育苗到重返自然就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更别说还原与再造整个雨林成千上万的物种,可是,他们愿意用有生之年去做一件他们认为最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在各种会议上做一些学术上的专业发言。

 


老马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澜沧江畔为旻果造一个家,有无尽花开。就连风雨廊上面的瓦都是他们亲自用低温窑烧制,因为低温窑瓦很脆,适合兰花生长。

 

一年后,他们的“湄公山庄”落成,被老马抢救回来的一百多种兰花已经次第开放——“沐浴在兰香里,连灵魂都变得清幽起来。”

 

他们的两个女儿,是林中的精灵

 

2001年8月,他们的大女儿林妲(Linda)出生。旻果永远不会忘记,女儿刚刚落生时那通体的蓝色。老马喜极而泣,他说:“那是得兰花之精髓,她是我们的兰花仙子。”他如此说,旻果当然相信。要知道,老马对兰花之爱非比寻常,欧洲人称他为“兰花的上帝”。

 


这个占地十六亩的家,其实只有十分之一是他们一家三口在用,余下的十分之九是为花、草做的家,是为小动物做的家,里边有蛇、蜥蜴,有各种微生物,他们说,这个家是大家的家。

 


一到雨季,就有青蛙、蛤蟆、牛蛙等等在家的四处合唱奏鸣。有一天晚上,睡着睡着老马扑哧笑了,旻果问他笑什么,他说:“有一只癞蛤蟆跑调了。”

 

2003年6月,他们的二女儿婉妲(Wanda)出生。他们的孩子没有被送去上学,而是在雨林里和兰花们一起生长。

 


爸爸妈妈是她们的私塾先生,每天教他们唱歌弹琴画画下棋,赤脚奔跑在雨林的天地之间。每一天,她们都那样开心,雨林中的每一个生物都是她们的伙伴。旻果将一个又一个雨林生物的故事写成诗歌,念给她的女儿们。

 


“赶在春雨落下之前,她就红了,红到紫了,就落了。如果你散步看见了,千万别踩到,捡起来,细细地看……”

 

也正是女儿们的出生,更加坚定了老马和旻果守护与重建雨林的信心——今天,我们为她们营造这样一个健康的环境,那么明天,她们也将还给世界一个这样的环境。

 


很多见过林妲和婉妲的人都叫她们“林间仙子”,她们天籁般的歌声不知道醉了多少人的心。但老马和旻果知道,所谓仙境,不应该只是一个传说,人类本来就应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而他们,恰恰是那部分不临渊羡鱼,肯于退而结网的行动派。

 

有谁愿意为自己这辈子都看不见的事而付出?

 

尽管相对于遭到严重破坏的雨林,相对于成千上万的濒危物种,他们很有蚂蚁同大象摔跤之喻,可是,旻果对老马说:“两只蚂蚁,两只蚂蚁,力气大,力气大。一只有知识,一只有信念……”旻果如此说时,老马笑得直不起腰来。

 


2007年,他们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的轮歇地上建立了中国首个民间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天籽多样性生物发展中心。

 

在与当地村民签订的协议里,写进了这样一句很不合同格式的宣言:让雨林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站起来。这是旻果和老马给当地村民的承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一个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产出的雨林再造“样板间”。

 

要知道,这个中心的成立历尽了波折。相对于即种即出的茶园与橡胶林,这个保护中心若见经济效益则需要将近一百二十年的时间。有谁愿意为自己这辈子都看不见的事情而如此付出?

 


是旻果说服了当地的村民,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游说,最后,还是她和老马的执着打动了他们。旻果曾经苦口婆心地对他们说:“布朗山有一个关于茶祖的美丽传说,祖先离去时,想留给子孙后代一些什么。他想,金山银山,早晚会花光。不如留下一颗茶籽,籽成苗,苗成树,树成林,这样,子子孙孙吃不尽,喝不完。”

 

“这就是一粒种子的力量,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根本。一百年后,我们也会成为后代的祖先,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在现在把种子埋到土里,留给我们的后人一个享用不尽的自然?低处灌木乔木的果实,高处茶树的茶叶,无价的兰花,各种花卉的野生花粉、花蜜,各种中药材,以及雨林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这些,将是怎样无法估量的财富?!”


 

为了这片地,马悠卖掉了他在德国老家的房产,旻果卖掉了她的保险。这来之不易的六平方公里对于他们的意义甚至高于他们自身的生命,因为,在这片足够他们工作一辈子的土地上,不仅将生长出一片雨林,让上万种生物回家,更将实现代系公平的观念根植在有幸见证这一幕的现代人和后来子孙的心中—— 人,不应该是这地球上唯一的物种,人不应该为满足眼前的既得利益而自杀式生存。

 

事实上,要有怎样的耐心才可以见证这一切。一粒果实从雨林中捡回来,送回实验室育苗,然后晾苗,再让它们回到雨林,需要两年的时间。

 


一棵兰花,从抢救回来再到重新回到雨林中自然繁衍,需要二十年——老马不慌不忙地做着这一切。在他们的日记里,详尽地记录着这一切。

 

日子,就像复印一般,今天与昨天并没有多少不同。想来,这样的日子一定是枯燥的吧。可是,老马会采回蜂蜜,亲自酿造蜜酒,采来花粉,为妻子和女儿调制既能吃又能用的面膜。他自己动手做圣诞蜡烛,材料完全来自雨林。他动手做奶酪,就连凝固剂都取自雨林植物。

 


旻果出差外地,在飞机上听MP3,按下播放键,意外地听到雨林里万物生活的原音——雨林本不是生她养她之所,却因这个男人而成了她身心的最后原乡。那一刻,旻果终于知道何为幸福得泪流满面。

 

“他那么会生活,我常常在与他对酌的微醺里问自己,这到底是家,还是天堂,与我共同生活的这个男子到底是人还是仙!”在旻果这样的描述里,所有的“蚁力”艰辛似乎都被屏蔽了。事实上,与爱的人,做有希望之事,这本来就是人间之大幸福,更何况他们怀揣着一份造福未来的大爱,这爱,将他们的身心全部覆盖。


 

她孤身一人,

与觊觎这片雨林的利益之徒“战斗”

 

2010年1月26日,马悠在家里的工作室内心脏病突发离世。

 

这,不在他们的人生规划设计之内。

 


旻果把老马埋在布朗山巅一棵他最喜欢的橡树下,俯瞰着他倾尽心血建造的精神家园,也是他最后的守望之地。墓碑上刻着:“马悠博士,他的夙愿是:理宇宙生态之系统,解生命景观之玄妙。”

 

在家里,所有的人都认为马悠还在这个园子里。大女儿林妲认为爸爸是飞走的,偶尔还会飞回来,就在家里的二楼上。她们说爸爸是个天使,他能懂得森林的秘密。她们天真无邪,没有悲伤,话语中总是不断地提起爸爸。

 


她们像爸爸那样管着妈妈,而以往,爸爸出门即使只是一小时都会和两个女儿说:“爸爸不在家,你们要照顾好妈妈。” 他走后,旻果总是重复同样的话:“没有和一个人十年、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一起过,你不会明白我的感受。”

 

她写下这样的诗句:“我发誓/我只是习惯了你窨制的空气/我才体会/离开你的生态系统/我几近窒息”。她常常会去埋葬他的那棵橡树下独自过一整夜,她说那样她的心会变得更为沉静。

 

老马离去,一场大火差点儿将旻果也带走,接着是家里失窃……这让旻果想起了两年前的那场火,让他们的天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的幼苗们毁于一旦。

 


大概有一个星期的时间,老马一句话都没有说,旻果感觉得到他内心的伤痛,甚至是绝望。

 

一个星期后,坐在布朗山上,看着光秃秃的山下,老马指着身边的花草对旻果说:“你看,不管大火怎么肆虐,总有一些生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活下来。但不是所有的物种都有这样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做的,就是给这些脆弱的物种以生命力,让它们活下去,有一天,我们不在了,而它们,郁郁葱葱,养育着我们的女儿以及女儿的孩子们……有一天,他们也会坐在这个地方,自豪地说:这些,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为我留下来的最隆重的礼物。”说完这些时,老马对着旻果笑了。


 

依然坐在当初他们一起坐过的山顶,旻果知道,现在,她就要做那个野火烧不尽的物种,像多难的雨林一般,活下去,站起来。

 

这,是她和老马之间的约定,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让雨林来见证。斯人已去,他留给她的,却已经是永恒。

 


丈夫的突然离世,让再造雨林的理想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没有了丈夫的庇佑,旻果不得不独自与政府官员斡旋,平衡原住民的现实利益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觊觎这片雨林的利益之徒“战斗”。

 

她开始和政府、地产开发商,以及全世界的资本拥有者打交道。她说:“以前我习惯和树站在一起,不习惯和人站一起。但我最终还是决定下山了。”她准备动用所有的资源,去做一些更艰难的事情。

 


比如,她试图去和当地开发商争取一块土地。因为一旦土地到了开发商的手里,很快又会有一片热带雨林消失。她曾那么费劲地去向这些人解释,如何才能良性运营起一块土地,但没人愿意听。现在,她准备自己来做。她相信只要打造出一个生命景观系统的样本,所有人都会意识到它的价值。

 

现在,她敢直接和景洪市政府领导说:“你们在西双版纳搞工业园区,就是犯罪。”每当她出现在普洱市政府的走道里,大家就会奔走相告,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来了。

 

因为在西双版纳保护热带雨林、保护濒危动植物、改造普洱市生态茶园、导入生命景观体系等方面成效卓著,李旻果荣获了联合国开发署颁发的“中国因你而美丽”奖项。

 


旻果要做的,不仅仅是再造无数个植物园,还原雨林,还有就是让她的两个物种——林妲和婉妲以自然的方式生长,以文化传播的方式扩大再造雨林的影响。她记录下女儿的成长,以纪录片的方式让更多人多闻草木,同时,也让女儿们继续成为生物保护者,承诺给这个世界一份无尽花开。

 

如今的西双版纳,或许从空中俯瞰,雨林还在递减,依然呼吸困难。可是,置身布朗山,看着那三百多万棵树苗,闻着那空谷的兰香,看到目光宁静的旻果,还有那两个林间仙子般的女孩,除了震撼、感动,你还会深深地爱上生活——这世界并不完美,但值得为之奋斗。






多年前,正是热带雨林大面积毁损,把马悠带到了西双版纳——30年来,单一种植的橡胶林,让这里损失了大约40万公顷的热带雨林。而现在的布朗山雨林保护区,已经种植了300多万株植物,基本形成了雨林生态小气候。

 

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只要去行动,就有改变的可能,李旻果与马悠如同黑暗中点燃一道光芒,足以烛照整个时代。


向台湾农业学什么?学精致农业之妙,学文创包装之趣,学精深农业之奇。

 

用我的脑袋“榨干”你的口袋!

 

2017年12月17日—2017年12月22日,土豆哥带队,去台湾考察6天5夜,给你一个发掘农业潜力的机会,开拓农业发展新思维! 





不够看,更多精彩在这呢!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烂在地里无人问的农产品,原本是可以成为爆款的?

神操作!他在都市的废墟里建菜园,将23块荒地变森林,把农场开到了闹市小区里!

了不起的百岁老人!他用一支画笔,拯救了一座面临拆除的村庄

不少农场能够起死回生,就靠这一招!

土掉渣与时尚性感之间,就差一个文创!

8年亏损2000万,有机农业水太深,敢问路在何方?

特种养殖陷阱多,致富心切的你一定要小心“误入歧途”

农产品卖出了“天价”让人眼馋,但它却走不远,到底怎么定价才合适?

寒冬来临,游客锐减怎么办?让我们一起对淡季说“不”!




追寻源汁源味农产品

体验源汁源味农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