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lon骨折:如何确定最优手术入路?
在处理Pilon骨折时,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至关重要。不同的入路不仅影响手术的便利性和固定效果,还直接关系到并发症的发生率。面对多种选择,您是否了解每种入路的适用情况及操作要点?
在本期内容中,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陈龙教授,将为您全面解析pilon骨折的不同手术入路,帮助您在临床工作中做出最佳决策。
欢迎点击观看视频,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同事,唯医骨科将为您持续提供优质骨科学习资源。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观看
课程内容框架
一、pilon骨折常见手术入路及适用条件
pilon骨折有许多不同的手术入路可供选择,包括内侧入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等。
内侧入路适用于关节面轻度移位或已经牵引复位的患者,通常通过切口经皮插入钢板并打入螺钉以纠正骨折位置。
前内侧入路则适合于伴有内踝骨折且以内侧柱为主的复杂骨折病例,可清晰地暴露内侧骨折及内踝骨折情况,并方便放置钢板进行固定。
前外侧入路适用于外侧柱骨折,需先暴露前方的Tillaux-Chaput骨块,再根据需要使用拉力螺钉或小钢板进行固定,并可能涉及腓骨骨折的修复。
改良的前内侧入路则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暴露范围以适应更严重的三处骨折或多段骨折的治疗需求。
此外,后内侧入路常用于后皮隆骨折,其入口位于跟腱和内踝间的中点,可通过拉开踝管暴露血管神经束以及后皮隆骨折和沃克曼骨块。
后外侧入路则是用于腓骨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时的选择,通过特定切口路径分别暴露内外侧骨折区域。
二、如何选择最佳入路及操作要点
选择单一切口治疗简单骨折时,应尽量确保切口能充分暴露病变部位以便进行精确复位和固定。对于涉及多个骨折块或复杂的多段骨折,若需采用两个以上切口联合应用,尤其是扩展性入路,务必保持各切口之间的距离大于6至7厘米,以防皮瓣坏死。
此外,在进行后外侧入路时应注意保护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避免因手术切口过大而意外损伤这些重要结构。而对于内倾型后踝骨折(即后壁隆骨折),可依据骨折块的数量将其分类为不同类型,并结合双边征等影像学特征,决定采取何种切口路径(例如后内侧入路)。后内侧入路虽然能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并实现下关节面骨折的良好复位,但同时也存在容易损伤后踝血管神经的风险,在考虑放钢板时需特别注意保护这些结构的安全。
往期推荐
想获取更多相关资讯
欢迎点击关注「唯医医生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