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 与高校计算机教育(下)
《计算机教育》2017年第5期 封面文章
编者按:
MOOC 给全球范围的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自2012“MOOC 元年”算起,近5 年来MOOC为高校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截止到2015 年9 月,国内高校教师用中文开设的计算机类MOOC 近140 门,选课人数累计达400 余万人次。在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前,思考、审慎、总结、展望我们正在参与的MOOC 是很有必要的。2016 年11 月17 日,清华大学邬晓钧、徐明星、李秀、郑莉、邓俊辉和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朱伟6 位老师莅临杂志社,畅谈MOOC 与高校计算机教育的话题,这一次,我们的角色是参与者、审视者、提问者……
邬晓钧:
做MOOC 需要:①充实的内容,言之有物;②清晰合理的表达方式。
用MOOC 需要:①足够的网络带宽;②有相对固定的空闲时间;③学习愿望。
徐明星:
这个问题我理解为做MOOC和用MOOC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关于做:从老师教师来讲,涉及课程、剧本、时间、精力;从公司来讲,涉及师资、渠道、技术、资金。
关于用:兴趣、网络、设备(手机、PC 机等)、时间、资金(对于收费课程)。
客观条件也是做MOOC 和听MOOC 的人操作MOOC 的基础,从这样的切入点理解也可以。
李秀:
MOOC 中的M(Massive,大规模)和O(Open,公开)似乎表明这样的内容最好由有影响力的教学团队、学校、机构来制作,甚至是以多个大学联合的方式来提升质量并确保受众面。这没有错,至少最初开展MOOC 时这样做是没问题的,但我认为也没有必要因为这个M 而排斥每一位有热情、有想法的教师的参与。至少,目前MOOC 是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改革载体,能让参与者更系统地梳理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提升教学质量,毕竟这是要公开面向受众的一次课程建设过程,这样的实操经验也有助于教师在后续课程建设中更好地评估和使用其他MOOC 资源。
做出来的使用者是谁?少数MOOC,特别是那些知名教授讲授的、有知名教材配套的MOOC 是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公开课,也有价值并必须这么做,他们需要考虑社会学员的定位。但是,对于大部分MOOC 来说,我认为只需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一是该MOOC 是否能真正支持你的教学,二是它是否能够突出你的教学理念和特色,如果做到这两点,这就是一门好的MOOC,就会有真正受益的使用者,也才有价值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同行进行交流分享。
郑莉:
这个问题,我想从做MOOC 和用MOOC 要具备什么条件来表达一点想法。
打算建设MOOC 的教师和学校,应首先解决好下列问题,才能建设MOOC。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大规模的共享需求。如果只是针对小受众,大力投入去做MOOC,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
(2)有适合在线教学的内容。
(3)设计适合在线完成的教学活动。
(4)对教学效果有改进作用。
(5)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促进。
邬晓钧:
最大的问题在于MOOC 建设的目的不明确、不坚定,这使得MOOC 建设与MOOC 学习者的需求有差异。
徐明星:
结合在使用MOOC 中的感受,我觉得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以下几点。
(1)新知识学习中的辅导力量还不足。
(2)对学生的督促和强制措施不到位。这一点其实是矛盾的,MOOC 本身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生缺乏自控力。我们必须想到好的办法加强对学生的约束。
(3)师生互动不及时,也不充分。
(4)网络授课,难以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
(5)教育过程简化和蜕变为一种信息载体,在把教育活动数字化的过程中把人的社会性掩盖了。
李秀:
目前,MOOC 已从初期“重数量”的线上课程大规模制作阶段,开始进入“重质量”的教学研究探索阶段,为大规模的在线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服务。我个人认为目前最大的瓶颈在于,由信息技术升级带来的这一场教育变革,亟待与教育相关的大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的融合,让MOOC的价值和魅力来一个质变。
郑莉:
我觉得,具有学习欲望的受众都能使用MOOC。问题主要在于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在线学习的学生,多数是业余学习。在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坚持学习实属不易,学习者需要有强大的动力才能坚持学习。
邬晓钧:
我本人没做过SPOC,但我个人认为最大困难是如何找到有足够内涵、深度或广度的可讨论内容,从而能够支持学生展开讨论,从讨论中得到学习和提高。一般来说,开放性问题容易用来讨论。其次,SPOC对教师的知识水平、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要求较高。再次,这对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的要求也比较高。
郑莉:
如果是为了大学校内课程的教学改革做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POC),最大困难在于重新设计教学模式,将在线学习资源恰当地用于教学的不同环节,使教师在付出同等精力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投入同样经历的前提下学习效率更高。
邬晓钧:
MOOC 平台只适合某一些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另一些则不适合。教师在采用适宜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前提下,其角色没有改变。
徐明星:
从不同层面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同的。从教师这个角色在知识传授方面的作用看,是没有改变的,仍然是向外传递信息的一个教育过程。从这个角色实现的途径看,从面授变成了网授。从角色的社会属性看,从学校中的一个岗位,变成了“互联网+”这个虚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分。
李秀:
我认为MOOC 时代的数字化教师角色,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代言人的角色。可能很多教师在MOOC 课程建设中将转型为优秀的策划人、编辑等,众人合力将某个知识体系优质地呈现出来。每个教师都需要对当代教育技术有一个了解、思考和应用,然后在面授的课堂里,有机地、高效地组织相关的各类资源;借助适合的教育技术,提升校内教育质量;既贡献优秀的社会教育资源,又让象牙塔里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郑莉:
我是历来不太同意在MOOC 时代“教师角色已转换”这种说法的。教师还是教师,但是MOOC是有助于教师角色优化的。
MOOC 有助于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思考与探索的启发者和实践的引导者。
(1)MOOC 是在线课程的一种新形式,MOOC 为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技术的进步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途径,是挑战也是机遇。教师利用新技术,使教学活动更符合认知规律、更高效率、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MOOC 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使没有机会进大学的学习者能在线学习大学课程,帮助师资不足的地区与学校提高教学水平。
(4)MOOC 对于教师是在线多媒体教材。课程设计者是教师,教材为教师的课程设计所用;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是教师,教材为教师助力。
邬晓钧:
正如李秀老师所说,如果认为基于MOOC 大数据的教育教学是第三次教育革命的话,我认为其主要特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拥有基于网络的大量自主学习者。
(2)加入了全新的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方式(内容涉及学习目的、学习者行为、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方式等),而目前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用课堂学习的一套东西,我个人认为并不合适。
徐明星:
我不赞成使用“革命”来强调MOOC 这种形式的意义和历史意义。
我觉得, MOOC 对现行教育模式的颠覆性不够,称“革命”有炒作的嫌疑。称之为“教育改革”可能更合适,其主要特征有:
(1)更加凸显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2)更加强调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如网络、交互、检索、快速处理、数据可视化、多媒体技术等)。
(3)更加注重传播性、影响力并成为国家软实力的一种重要载体,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4)更加强调随时、随地、随意(计划性、选择性等),想看或者想听,以至于看和听的时间都可以自由选择。
(5)未来随着AI 技术、认识心理学等的发展,MOOC 也会更加体现个性化。
如果把MOOC教育上升到大数据分析的层面上,那才真的可以称作为“互联网+”第三次教育革命。
李秀:
这是教育资源从数字化到数据化转变带来的一次变革,数据化和大数据是其主要特征。
仅仅将MOOC 放到网页上,呼吁学生注册和点击,然后以点击量自称“我们的MOOC 做成功了”,这根本就不是MOOC。学生是活跃用户吗?他们不是,很多学生根本不会再去点击第二次。
我去年做的一个MOOC,选课的有10 000 人,可是最后统计出来活跃用户只有1 800 人,当时确实很惊讶。然而我今年带的一门课,选课的有5 800 人,后来统计活跃用户有近4 000 人,因为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及时调整了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数据化的处理和分析对MOOC 的制订和运营有很大作用。
MOOC 不同于以往的在线教育资源,其课程运营积累下来丰富的各类学习行为数据,亟待分析挖掘研究,推出一套有效的MOOC 评价体系,指导MOOC 课程建设和运营。
郑莉:
互联网下的教育革命对目前教育模式有比较大的冲击和震撼。
(1)老师可以重新设计和审视整个教学过程。一个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是适合在线自学的,有些是需要深入讨论和探究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不太适合在线自学,需要有教师指导和配合,助教老师进行引导。
(2)依据基本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设计针对不同阶段和水平的学生的课程。
朱伟:
学堂在线首席运营官纪飚博士最近提出了MOOC 是在线教育4.0 阶段的说法,见图1。
他认为MOOC 既不是横空出世的教育神器,也绝非了无新意的概念炒作;MOOC 是教学行为在互联网的实现,MOOC 是传统的教育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成果的结合;MOOC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成果发展出来一种最新教育形式,其本质是“互联网+ 教育”,也是“教育+ 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是本质,互联网是工具和手段,其核心是传统教育的信息化体现;互联网+ 教育,互联网实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改变,MOOC 是互联网时代传统教育发展的新型教育形式),是教育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是在线教育4.0 阶段;MOOC 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共享与智能化呈现,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多种教育展示形态相结合以及智能“教”与“学”为一体的新型教育形式,总之,MOOC 是教学行为在互联网的实现。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面标题查看:
【专题策划】Recen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in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