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文章】软件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报告

2017-08-15 管连 梁建花 等 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教育》2017年第8期 封面文章


0 引 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显示[1] ,2016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765 万人,就业形势比较复杂;市场在人才供需整体上属于需大于供的状态,对人才的需求还未达到饱和状态;然而,市场供求的匹配度差距越来越大,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状况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国内大多数学者都认为[2]“就业鸿沟”问题是由于大学生在就业竞争力方面的缺陷以及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1 理论基础

目前以“就业率”为单一指标的就业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就业情况的评价要求,因此,专家或学者逐渐提出“求职竞争力”“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等概念用来衡量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其中“就业竞争力(employability)”更为广大学者所接受[3]

关于就业竞争力的定义, 国际劳工组织(ILO)指出,就业竞争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英国原教育与就业部(DFEE)将就业竞争力解释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文献[4]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描述为大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综合以上定义,本研究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定义为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素质,指能够实现顺利就业并保持工作机会的各种素质的集合,在构成要素上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诸多方面。其中,知识是指胜任产业和目标职位的基础知识、技术知识、行业知识、商务知识、管理知识、沟通知识等;能力是指胜任产业和目标职位的专业能力以及软技能(管理能力、人际能力、思维能力等);素养是指胜任产业和目标职位所需的潜在的态度、动机、风格等,如责任心、成就动机、客户导向、严谨性、自信心、抗压性等。

基于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标准体系(ISCCSSE),本研究构建了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初级人才就业竞争力模型(employability model),包括知识模型、能力模型和素养模型(如图1 所示),反映了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对初级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的需求。


2 目的与方法

1)目的。

本研究希望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软件服务外包行业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具体需求是什么;在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学校与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标的认知是否一致;学生对自身就业竞争力的评价与教师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是否一致;政府、高校、企业和个人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及建议。本研究希望通过将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及评价情况传递至教育界,促进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匹配并促进就业。

2)方法。

数据采集自2016年7月起,至2016年11月结束,主要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线上收集。调研对象主要包括软件服务外包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及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典型企业的相关人员,具体如下。

(1)学生:软件服务外包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包括“ 985”“211”本科院校、非“985”“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

(2)企业:软件服务外包相关企业高管、部门主管、人力资源部主管等。

(3)高校:软件服务外包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者。

调查共回收问卷6 241 份,其中有效问卷5 548 份,覆盖10 个省市76 所院校或分部分院、8 个省市大中小规模的典型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我们通过描述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缺乏理论转换应用的实践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因素。

在调研样本中,70% 的企业认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部分满足”企业需求,认为“完全满足”的企业仅占15%,具体见表1。缺乏理论转换应用的实践能力(23%)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因素,产业需求与教育培养脱节(21%)、就业期望过高(20%)以及缺乏综合职业素养(18%)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具体见表2。

2)大学生对就业竞争力的概念了解较少,教师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标的认知存在差异。

(1)近一半学生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概念了解较少。

表3 是学生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认知情况,可以看出,只有3% 的学生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概念“非常了解”;49% 的学生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概念“基本了解”;46% 的学生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概念“了解很少”。可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概念的认知培养非常重要。

(2)教师和企业人员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标重要性的评价存在差异。

表4 是教师和企业人员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标重要性的评价情况。可以看出,软件服务外包相关专业的教师更关注技术知识和专业能力,企业则更关注沟通知识、团队合作和学习能力,两者都认为责任心是最重要的素养。

3)学生自评、教师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

表5 是学生对自身就业竞争力的评价以及教师和企业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情况,主要结论如下。

(1)在知识和素养维度上,学生自评最好的指标分别是沟通知识和责任心,而企业则认为学生的这两项素质指标是最欠缺的;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维度上,学生自评最差的就业竞争力指标分别为商务知识、专业能力和主动性。

(2)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维度上,企业认为学生最欠缺的就业竞争力指标分别为沟通知识、专业能力和责任心;教师认为学生最欠缺的就业竞争力指标分别为管理知识、创新能力、人际理解沟通和责任心。

(3)在素养指标中,学生自评最高的就业竞争力指标是责任心,教师和企业人员评价则是学生最欠缺的。

(4)在能力指标中,学生和企业都认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最欠缺。

4)学校、政府和企业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上应采取措施。

(1)学校方面,建立和维护与产业界的双向互动关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措施。

表6 是高校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情况。可以看出,建立和维护与产业界的双向互动关系(20%)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措施,其他主要措施包括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合理,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19%);明确把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作为战略目标(15%)等。

(2)企业方面,提供实习岗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措施。

表7 是企业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情况。可以看出,提供实习岗位(18%)是企业应采取的最重要措施,其他的主要措施包括引入企业讲师(17%)、参与学校专业培养方案设置(15%)、共建实训基地(14%)等。

(3)政府方面,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措施。

表8 是政府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情况。可以看出,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29%)是政府应采取的最重要措施,其他的主要措施包括资金的精准扶持(26%)、科学的教育决策体系(22%)和评价体系(20%)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软件服务外包相关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求与教师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认知存在差异,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软件服务外包行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脱节,高等教育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在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上,学生、高校和企业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自评最好的就业竞争力指标是沟通知识和责任心,而企业则认为这两项是大学生最欠缺的,教师也认为责任心是学生最欠缺的素养指标。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建立人才培养和人才评价统一标准的重要性,最终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应由行业需求决定。

4.2 建 议

4.2.1 政府层面

1)建立育人、用人统一的人才标准体系,搭建教育界和产业界桥梁。

要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以及产业界和教育界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建立育人、用人统一的人才标准体系,通过人才标准体系的构建突破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瓶颈,搭建教育界和产业界桥梁,将产业需求和人才教育精准对接,缩小产业界人才需求与教育界人才培养间的鸿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 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教育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并将其作为高校教学评估的主要指标,以驱动教育评价体系重构,逐渐将评估教学体系转移到评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上。

3) 制订相应的激励和支持政策。

相关政府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政策,支持高校进行教学改革与特色培育,如按照服务外包行业需求开发新专业或更新已有专业、开发或引入特色课程、引入企业师资等。此外,政府层面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让企业参与行业人才标准及考核体系的制订,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4) 加强调控和引导,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难是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而出现的一个持续性问题。在软件服务外包领域,通过宣传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情况、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等,令大学生对行业发展有所了解。政府要加强舆情监测,客观真实地记录并促使大学生理性看待就业形势,从正面、积极的方向进行舆论引导。

4.2.2 学校层面

1)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就业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的问题。解决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角度改革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在软件服务外包领域,高校应以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所在区域行业发展的需求进行专业规划和设置,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促进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2)根据就业竞争力培养和评估要求,建立完善的就业竞争力培养体系。

高校需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明确列入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社会需求的基本准则培养素质全面的大学生;同时,培养内容中融入对就业竞争力的培养,除了对软件服务外包相关专业能力进行培养,还需加强对软技能、素养等的培养,采用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加大实习实践的比重,不断加强学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

3) 评价体系上充分考虑就业竞争力因素。

在评判高校办学质量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考查学生就业竞争力状况。高校在制订内部学生和教师评价体系时,应引导学生和教师关注就业竞争力的发展。

4) 办学机制上开展广泛的社会合作。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认知方面与用人单位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高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设计时应与行业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等共同研究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结构,建立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4.2.3 企业层面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软件服务外包相关企业如果在人才培养上与高校进行有效合作,可达到“双赢”的效果。企业可以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提供交流和实践平台,通过与学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也可以选择具有潜力的大学生为企业后备人才的培养作准备,还可以扩大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有利的舆论支持,打造企业的雇主品牌。

4.2.4 个人层面

大学生应构建完善的培养方案,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要转变就业观念,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于在校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找准定位;同时,要注重对自己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不断增强自己与市场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匹配度,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怎么看大学生找工作难?[EB/OL]. (2016-06-28)[2017-01-13].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jiuye/tpjj/201606/t20160628_242508.html.

[2] 李璞, 杨德祥.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 122-125.

[3] 王麒凯, 李志, 刘霜. 构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J]. 当代青年研究, 2012(4): 45-50.

[4] 赵志川, 陈香兰. 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4): 60-63.





【封面文章】面向计算生态的Python 语言入门课程教学方案

【校长专访】勇做职业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排头兵——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孙湧校长专访

【目录】《计算机教育》2017年第8期

【封面文章】软件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封面文章】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递归算法教学改革

【目录】《计算机教育》2017年第7期

【特稿】李未院士:任清华兼职教授的几点感想

【校长专访】互联网+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驱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温涛校长专访

【目录】2017年第6期


计算机教育一个有用的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