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代国际邮资明信片须加贴外国邮票

李玉田 鼓山邮话 2022-04-24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878年3月23日(光绪四年二月二十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经总理衙门授权,指定(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在天津开始筹备试办邮政。德璀琳接到指令后,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今营口)、上海5处海关,效仿西方邮政模式试办邮政。需要有邮资票品发往各局销售使用。随后,大清邮政不仅设计、印制了各版蟠龙图普通邮票供各类邮件贴用,还陆续发行了四次蟠龙图邮资明信片。

一、大清邮政邮资明信片发行概况

1.清一次片

1897年10月1日,中国邮政第一套邮资明信片发行。此套邮资明信片被集邮界称为“大清邮政蟠龙图”邮资片。

大清邮政潘龙图邮资明信片第一版(简称“清一次片”)于1897年10月1日发行,采用中式排版竖式印刷。由日本筑地印刷所印制。邮资图在片的左上角,椭圆形。邮资图的上方是蟠龙图,下是万年青图,中间是资费“壹分”字样。邮资图上框是“大清国邮政”,下框是英文“IMPERIAL CHINESE POST”。明信片为桃红刷色。明信片尺寸:77毫米×123毫米(横×竖)。片四周有框线。

1896年3月20日,大清邮政资费标准是:明信片每张1分银;国际每张4分银。挂号费每件另收5分银;国际每件另收1角。




2.清二次片

大清邮政潘龙图邮资明信片第二版(以下简称“清二次片”),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发行。也采用中式竖式格式印刷。清二次片的邮资图仍为椭圆形,亦为蟠龙及万年青图案,资费壹分。只是将邮资图下面的英文由第一版式的“IMPERIAL CHINESE POST”改为“CHINESE IMPERIAL POST”(这是最基本的鉴别方法)。明信片纸质浅黄、光滑、有弹性、洋红刷色。




3.清三次片

大清邮政蟠龙图邮资明信片第三板(简称“清三次片”),于1907年10月1日发行,同样采用中式格式竖式印刷。遵照1906年罗马万国邮政公约规定:印刷国内片用绿色。所以,大清邮政要严格按照万国邮政公约的规则行事。自此开始印制发行绿色明信片,邮资图为椭圆形。




4.清四次片

大清邮政蟠龙图邮资明信片第四版(简称“清四次片”),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5月1日开始发行。该片正面首次采用横式设计,取消了此前各版邮资片四周曾有的边框,并以“T”型线分隔上下左右。而在其右上方,又重新设计了一种与蟠龙图普通邮票的风格大体相似的方形蟠龙邮资图。因此,这种设计符合万国邮政联盟的规范,故此后我国普通邮资片,基本沿用此格式设计。其格式、图案、文字与单片大体相同,面值则为去片、回片各壹分资费。



二、发往国外的明信片必须加贴外国邮票

当时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外国人经办的所谓“客邮”在中国强行设立。英、法、美、日、德、俄等都先后在中国设立自己的邮局。这些“客邮”局,在中国领土上行使他们本国的邮政章程,使用本国的邮票。因此,大清邮政的国际函件除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寄往外国的函件邮资,还要贴用各口岸所设外国邮局的邮票,并由这些外国邮局转发国外。

1878年12月11日,天津海关中心邮局致牛庄、天津、烟台、和上海的海关书信馆总字第2号文,明确要求:“凡经由海关书信馆转交驻上海的外国邮政机构发往国外的邮件,除了要按照由海上或陆路运往上海所需要的邮资加贴中国邮票外,可允许寄件人任意使用印有各种邮资的外国邮票。为此确定:外国邮票贴在写有收件人名址的一面,而中国邮票则贴在背面”(《天津邮政史料第一辑》233页)。

这在海关邮资表的备注上已经作了要求:“寄往外洋各国之信件,倘于交寄时已贴有付足外洋邮资之外国邮票,则于海关及寄件人便利实多。盖此项信件,只须再按前列甲项中国境内所规定之邮资,贴足海关发行之之邮票即可交寄矣。”

大清邮政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15年间先后发了四次大清邮政潘龙图邮资明信片。除第一次只有单片一种外,其余三次均有单片和双片两种,前后共有七种。大清邮政明信片资费变化详见下表:





❖文/李玉田

❖编辑/文白



解读晋冀鲁豫边区的“小米”邮资表

话说现代集邮

抗疫邮票引发的争议

我国发行的募捐类邮票

徒有虚名的中国集邮专卖店

【名家谈邮】从两次国际性邮展看一框集邮展品的未来

【名家谈邮】集邮要上一层楼,应当制作或创作邮集

【名家谈邮】“捡拾”中的集藏观念

【名家谈邮】集邮要自找乐子

【名家谈邮】不可能拥有珍邮集邮者为什么还集邮

【名家谈邮】“邮识”解读

【名家谈邮】节邮

【集邮论坛】以邮养邮

【邮海听涛】健康集邮与快乐集邮

【邮海听涛】集邮小窍门·白纸在邮票装护中的妙用

【邮海听涛】浅说邮集、邮品的转让

【快乐集邮】集邮乐,乐如何

【集邮论坛】突出“特色”是基层集邮组织发展的催化剂

集邮使人长寿

【名家谈邮】邮学研究也要与时俱进

88岁老集邮家分享的几点集邮体会值得每一位集邮者学习借鉴

【名家谈邮】关于文献集邮整理类展品的几点思考

邮票磨折了身躯,钱币蛊惑了灵魂, 然而,爱好永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