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传播专业该放在传播学还是医学?这件事也许有启发

妙语 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 2019-04-29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近几日,医疗圈子里颇不宁静,一些是针对新闻媒体的中肯建议,一些是稍显刺耳的骂声和批评。如果你是传播学出身,但你理解的健康传播又仅仅是「医疗主题的新闻」这个层面的话,那这可以说是个值得关注的案例。

缘起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以及cctv在几乎同一时间段发布了一则新闻:九毛钱治好病的不打针爷爷去世了。以此纪念这位儿科领域享有众望的老医生。

对科学家医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悼念新闻我们看多了,这个新闻初看上去也没什么问题。但是,这条新闻暗含的逻辑是:这位老专家从退休之后就开始坚持一定的医疗原则,尽量不给孩子打针,不用抗生素,曾出现用几毛钱治好了孩子的病的情况。而这种「小处方」「小检查」的医生,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最值得赞扬的医生。


在医改的形势下,这种声音无可厚非,议题之下的主流价值期待是:希望医生们可以适当的放弃开大处方,做大检查的做法,向传统的医学价值观致敬,不把个人收入与患者的治疗费用做过度的关联。

 

这一个新闻点的选择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平台上所选用的留言也大多数是为这位医生的做法点赞的。



但是,医学界在此时几乎统一发声,认为这样的舆论引导是不专业的,是有失偏颇的,是新闻采写者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导致的片面解读。首先,未必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几毛钱治愈,有的病几十万都治不好,这不是一个可以用钱来衡量的问题;其次,这样的引导会将大多数医生放置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公众对那些可能原本是正常的检查充满怀疑和抱怨,便会无意间让医患之间的信任更加稀缺。

 

如果过滤掉一些极端的刺激性语言,我想,医疗界的声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恰如这件小事所见,医疗界对传媒界所处的是不同的思维逻辑和叙事逻辑。每个人所能看到的只是事实的一部分,医者和记者的立足点不同,视角不同,自然就看到了不同。

 

医学界,公众,传媒界,这是最近几年越来越矛盾突出的群体。当问题不断凸显,学界开始考虑要从长线思考,要培养一批具备科学医学知识的人才,而这群人,是具备健康传播能力的传播者。

 

为什么将健康传播专业设置在传播学?健康传播显然有着天然的「传播属性」,但是在中国,这是一个「特殊时期」的被迫之选,由于医患关系近几年极度恶化,矛盾一触即发,而传播问题显得越加重要。因此,设置这个专业最初的目标:医学界希望传媒界能够如实报道医学新闻,让传播者具备更多的医学科学素养。

 


然而,健康传播这个学科远远没有这么狭窄,有大量值得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它是一个医学,社会学,人类学,风险管理,公共关系,广告营销,新闻传播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仅仅将其理解为是医疗报道,是片面狭隘的。


中国大陆将健康传播作为一个专业设置在传播学院,对于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一个学术上零的突破。北京大学医学部和新闻传播学院共建的这个健康传播专业,将其放在了传播学院,对于整个传播学界来说,都是一个潜藏着机会的巨大挑战。


倘若留心便会发现,近两年考研试题中多了关于健康传播的试题,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无论试题上还是学科发展上,都将会越来越专业化。

 

去年,我们开设了一系列健康传播的课程,今年四月,我们也将全新上线健康传播系列课程。



可以添加胡师姐微信,获取健康传播系列课程列表。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考研先get信息搜索能力,不然一切只能靠佛缘了……

12本新传考研必读书笔记+9张框架图+38个专题论文合集!免!费!送!

人血馒头吃不得 | 一周大事记(1.22-1.28)

健康我知道,但健康传播究竟是个啥?

考研人如何避免寒假时间被不知不觉浪费光

除了旅行蛙和李怼怼,2018有变好吗?这些事给你答案 | 1月大事记

2018年考新传硕博,你又多了这么多牛校可以报!!!

在北大新媒体研究院学习是种怎样的体验

别松懈,18考研千万别错过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

19考研必读 | 北大新闻传播类学硕和专硕招生与就业情况

改到他的初试卷子,老师吐了一口血……就因为缺了这个东西

北大新传MJC健康传播方向复试要注意什么?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

微信号 : Miss_MJ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