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理论 | 北大新传学硕考研真题详解32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胡师姐19新传考研QQ群
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硕专业二公共题第1题:培养理论背景、内容、对现在社会的意义。
答题思路
首先,从题目中就可以发现这道题是对培养理论考察。在回答时,我们可以从根据培养理论的内容进行介绍,写出其背景、内容和意义即可。
其次,如何合理安排内容先后次序也值得引起注意。针对学硕,应该在答题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学术素养,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分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电视中的暴力内容十分普遍。美国三大网(ABS、CBS、NBC)的节目在“周末儿童观看时段”以及“午夜档时段”,特别是儿童节目中所出现的暴力指标都达到了一个新的记录。暴力元素作为电视节目的主要部分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此,引发出学者对培养理论的研究。
一、培养理论的背景
培养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现实观和世界观产生强大影响力的理论。为了解决当时美国社会严重的暴力和犯罪问题,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暴力成因与防范委员会”。格伯纳在该委员会的支持和赞助下,考察了电视的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们社会现实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电视的暴力内容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
二、培养理论的内容
培养理论又称“涵化理论”。格伯纳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的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我们接触电视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把电视中所表现的世界当做是真实的世界,模糊了媒体的象征环境与真实环境之间的界限。培养分析把电视讯息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不同的节目类型中都有一些持续不变的内容模式,反复灌输给受众。日久天长,影响受众对现实的感知,甚至塑造其思维方式。
培养理论的特征如下:
第一,培养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商业体制下电视对受众的影响。它认为,电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熔炉”。与其他媒介相比,电视对受众影响更大。
第二,培养理论将重点放在电视的虚构性内容上,而不仅限于对新闻的研究,其本质是关于叙事的理论。
第三,培养理论考察的是整个讯息系统中重复出现、稳定的内容模式的宏观影响。
第四,该理论认为电视最大的效果不是使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而是使它们保持稳定。
第五,培养理论认为电视在塑造人们关于现实的共同观念上具有积累的影响。
但培养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第一,培养理论不可能支持所有的电视内容,同时它也忽视了受众对电视内容的能动性地解读。
第二,电视的培养作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这种培养还受到国家的媒体管理体制与电视内容的影响。
三. 培养理论对现在社会的意义
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不再单纯依赖于从电视中获取和感知信息,同时社会化媒体使得受众随时随地能够寻求碎片化的多元内容。互联网环境下受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让电视媒体环境下的培养理论发生了变迁,使其并不能完全地解释互联网中的互动传播行为。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媒体视阈下的培养理论,但它仍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以启示。
1. 从媒介层面来说,传播者的多元化,使得媒介培养效果降低。
培养理论基于电视对受众的影响作用,认为受众收看电视的时间越长,电视涵化或是培养了观众现实观的倾向就越明显。然而在新媒体的网络传播环境中,媒介对受众赋权,使得大众媒体时代的“一对多”传播方式转变为“多对多”。
受众在传播环境中变得更加主动,使得培养理论的主体——电视媒介的培养效果降低。同时,越来越多地受众已经清晰地意识到自身在互联网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疯狂地参与其中。不同于电视时代中的用户,互联网用户既受到互联网媒介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
2. 从受众层面来说,媒介塑造受众的“价值观”。
培养理论揭示了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所塑造出的媒介现实不同于真实的世界,它不是真实世界的镜子式再现,而是通过把关等形式编排过的世界。而传统媒体的“培养效果”无形中形成了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化”。
受众从媒介上所看到的状况和亲身体验的身边社会环境重合时,这种媒介信息和现实信息的双重作用会形成“共振”,不断的对受众造成培养效果。新媒体环境虽对受众赋权,但其所接触到的大部分信息仍旧是经过把关人在后台严加审核过的内容。所以,即便新媒体环境中,传统大众媒体所的培养效果下降,但是人们还是沉浸于媒介所创造的“拟态环境”之中,不断地受到媒介的影响。
综上,培养理论认为观看电视具有逐渐影响受众的长期功效。而今,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拥有大量可进行选择的内容,多种信息汇聚在网络空间之中,使得社会共识难以形成,导致培养理论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媒介对受众的影响仍旧存在。同时受众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中通过积极参与讨论,以更加主动的行为接受着互联网话语的教化和培养,这些行为和因素都影响着培养理论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
参考文献
邓昕. 《新媒体环境下的涵化理论检视》.
耿书培. 《国外“培养理论”研究发展与批判的十年(1975-1985)》.
田红媛. 《互联网时代涵化理论的变迁与启示》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本期推荐:
4.刘强东在美被指性侵暂时回不来了 | 一周大事记(8.27-9.2)
【注意啦】
最近,同学们如果升级到最新版的微信,会发现订阅号大变样啦!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千万别忘记“星标”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哦。
只需四步:①点击左上角的“三个点” → ②点击查看公众号 → ③再点击“三个点” → ④选择星标,分分钟get!
【星标后怎么找】
只需两步:①点击右上角三条横线就可以看到星标的【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啦 → ②点进去查看我们最新的文章吧!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
微信号 : Miss_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