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闲着没事儿刷刷抖音就好了,看什么纪录片啊

妙语 venus 胡师姐新传考研清北专列 2022-12-15




Cortana学姐

3分钟前:

"对于我们非医的普通人来说,对于家里孩子来说,这部片子给我们打开了认识和了解现代医学的大门的机会。"纪录片《手术两百年》通过细腻的阐述和真实的拍摄,讲述了”黑暗“却又充满人性关怀的手术进化史,一播出就好评如潮。想研究健康传播的考研er这部纪录片不可错过吼~



一播出就评分9.4,虽然观看人数不多吧,但是对于我等这种醉心于血腥场面的真实历史以及总要默默通过有趣方式提高科学认知(逼格)的人群,那可真是一部值得配上一堆小零食且不忍心一晚上刷完的….纪录片啊。


这部纪录片叫做《手术两百年》,截止到目前的数据,在央视首播的这部纪录片在网络上的观看量30万。啥概念呢?目前国内的医师(指的是考取执业医师证的)数量大概360万(2018年数据),加上学习各种医学其他学科比如人文医学、医疗经济、医疗管理、护理、麻醉等等,这个数量远远高于观看的人数哇。



我一个研究健康传播的人,却看的津津有味流连忘返啊,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我不是个纯粹的临床医学出身的人,却需要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努力去习得医学知识。因为我是个健康传播者,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能通过最有效的、动人的、甚至炫酷的方式传递有关健康和疾病、生命和人体、生存与死亡之类的信息。所以,我舍不得错过。


1

“打开了解医学的大门”

近些年,各类“史”都备受关注,但医学史却真心不多,这大概是由于医学史的特殊性造成的。医学史难写,因为它不仅仅是医学科学和技术的历史,更是对生命、生、死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生问题的认识史;它不仅是经验的、逻辑的,同时也应是哲学的、审美的、人文的。因此,医学史类的纪录片创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实际上,它也确实没让我失望。话说,以前让人大跌眼镜的医疗主题纪录片和电影也不少。但这一部,确实蛮用心的。它历时3年,前往12个国家,采访50多位国际顶级专家,是中国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科学纪录片,一句话概括内容,这句纪录片讲的是“暗黑”又充满人性关怀的手术进化史。


从麻醉、止血、消毒、输血等问题一一展开,从那些外科发展史上被忽略甚至被鄙夷的重要“小人物”中娓娓道来,那位因为提出让医生手术前“洗手”的赛麦尔维斯得不到认同反被羞辱,离开了工作的医院后精神崩溃,死在疯人院;第一批研究X光的医生们每天暴露在高辐射环境下,有人细胞组织坏死、有人患癌,最后,他们几乎全部牺牲。



回看这外科医学突飞猛进的200年,着实是离不开医生和这些人的贡献。尽管 聚光灯下医疗主题的内容,总人让人多少有些不忍直视。


开颅、放血、开胸、剖腹…..当我们早已经对现代的医学方式习以为常的时候,很少哪些非医学相关的公众去关注这么一次刺激自己视觉和感官的片子。就像每次听到或者看到一些悲伤的故事情节都会忍不住掉眼泪一样(真的),就算有那些刺激的场景,也还是愿意去观看。因为那些场景给了我们太多想象诸如生老病死、诸如对身体的探索、以及对医学、对医生、对自己。


所以有网友评论说:"对于我们非医的普通人来说,对于家里孩子来说,这部片子给我们打开了认识和了解现代医学的大门的机会。"


2


要不要了解一些医学?

如果你准备要踏上健康传播的路,可能如论如何要过这一关,如果你一定问为什么要懂点医学?答案也许是,或多或少,是在培养一种学科思维。


就像面对同样一幢房子,建筑师看到的是整个房子的设计构造,园艺师关注的是外围的绿植和整个房子所处的自然环境,而一个导演可能会关注这幢房子是否适合取景。所以呢,医学史对于健康传播的作用就如同神经网络之于人工智能,它会塑造健康传播者的底层思维,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和尊重。


医疗技术和医学人文是医学前行的一双翅膀,缺一不可。在呼吁医学人文时,其实包括工具和价值两个层面,工具层面包括现在人们最关注的医患沟通、医学法规和伦理准则。但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因为医学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医生必须有同情之心、怜悯之心和慈悲之心。



无论是医者还是患者,其实我们都没有做好如何判断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和死亡的价值判断的功课?垂垂老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何一定要插满管子,做各种抢救,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不是让其安详地死去?


或许是相较于200年前,今天的医疗技术的先进,我们还太过热烈的存有不切实际的希望;或许是医本仁术的使命必达;或许是病人的不愿放弃;或许是整个社会对死亡的价值观的认识问题......总之,重看医学史,它将赋予我们在痛苦与死亡的两岸以旁观者的心态冷静书写;它将让我们褪去眼中弱势-强势的天然滤镜去平和地报道争端;它也将给予我们在各种情绪包裹资讯的时代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3


让你更有力的一种方式

也许有人会问:与轻饮食、排毒养颜、健身塑型这些日常健康问题相比,看医学史显得有点不实用,它并不能让我变美、变瘦、气色变好。也会有人问:医学史嘛,是给学医的人看的,我们普通人懂也行不懂也罢。


与其说我们在学史,不如说,它是在让我们更了解自己。而更了解自己,总是会让自己更有力量,无论是从知识上,还是从心理上。而回顾医学发展的历史,我也一次次发现从来不是一部永远正确的史书,而是错误与正确交杂,即使最聪明的头脑也会受制于时代而无能无力。解剖、止血、输血这些今天再平常不过的手术程序在200年前和死亡是划等号的。



用鸦喙钳替代烧灼止血的帕雷可能没有想到,被他所摒弃的烧灼止血在几百年后的现代手术台上出现了,只不过这次,是以更精妙、更有效、更小伤害的方式出现,它不是烙铁,不需要明火烧灼,而是和鸦喙钳大小相当的电手术钳。推动解剖学发展的盖伦和安德烈可能没有想到,除了解剖动物和人体去认识人体之外,还可以通过 3D 成像技术和数字技术观察人体各部分的组织机构,帮助提高手术的精准度,降低风险。发现血型奥秘的卡尔·兰德斯坦纳可能也不会想到,在输入相同血型的血去解决失血过多这个方法之外,还有通过仪器将身体流出的血净化之后,再输回身体中这样的解决办法;他更不会想到,这让器官移植也成为了可能。


所以啦,即使处于上帝视角手握着最为先进的医疗技术回看过去,医学面对疾病与死亡仍倍感无奈。医学史是对死亡理性的描绘,它刻画出医学的边界,总有一些地方,现代医学无法抵达;它重申了医生的使命,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种悲凉的底色唯有重读医学史才会发觉:拼劲人类智慧与勇气,历尽艰苦卓绝攻克一个又一个疾病,破译生命的密码没有休止符。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如何与疾病对话、与死亡共处是永恒的命题,而这一点,好像我们还需要学习。


4


“医学是人类善良情感的一种表达”

郎景和院士在纪录片开篇就有这么一句话:医学是人类善良情感的一种表达。细品味起来,还真是有些动人,因为它——解救疾病苦难之中的人,包括生理上的治愈和精神上的慰藉。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从人类对于人体还一知半解到掌握人体解剖迎来光明中的手术,从因麻醉、消毒、止血和缝合等技术不具备随时会危及人生命到逐渐发展成为手术规范的一部分,从柳叶刀进入人体到攻入颅腔、打开心脏、进行器官移植。医疗技术使得医学在征服越来越多疾病的同时,正与它最初的目标渐行渐远。


从始至终,我们对技术和人文的思考就从未停止过。无论哪个学科。


技术的飞跃让人类拥有了更多可能,也恰恰如此,人的存在却也被不断地忽略和解构。无论何人,是个技术乐观&悲观者,都影响不了技术的前行,也无碍与人性的温度,因着我们从不缺乏一种时刻反思自我的能力。


话说,这个片子我还有一集没看完,我要从头再去补一遍了。



大家有任何问题,可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1.李国庆被逐出当当:一辈子不能原谅我太太 | 一周大事记(7.15-7.21)

2.北大2020艺术硕士(MFA)确定提前面试!报名截止9月1日 | 北大快讯18

3.胡师姐团队6月学习汇报

4.胡泳老师新文章:数字劳动的无眠 | 北大快讯17

5.“最美婚纱”被质疑摆拍,这位摄影家可能是“惯犯”了 | 一周大事记(7.8-7.14)

6.陆地等:媒体融合的模式和媒介融合的趋势 | 北大快讯19


📖

更多你想知道的经验帖


 北大 


北大新传状元:

北大新传专硕第一:想要跨考逆袭名校,北大是你的不二选择!

北大新传:

双非三跨考北大:我如何用80天一战考上北大新传专硕!

双非本科9月开始备考,一战成功逆袭19北大新传MJC专硕,靠的是什么?

19北大新传拟录取学姐:六七月刚开始不要怕!规划好了暑假,你就能像我一样一战上北大!

北大新传MJC专硕一战已上岸!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每个月的学习安排!

19北大新传MJC专硕前十:一战跨考八月从人大换到北大,复习过程一波三折,终究成功上岸!

19工科三跨北大新传专硕初试前十成功一战上岸:成功不可复制,但失败绝对可以避免!

在职考北大:

已婚工科女青年,工作5年在职一战考上北大新传MJC专硕!

北大新媒体状元:

北大新媒体第一:三跨考生如何做到专业课双120!

北大新媒体第三:零基础一战三跨的工科学姐教你怎么逆袭!

北大新媒体第七:双非三跨一战考上了北大新媒体专硕!

19北大新媒体前五:北大门难开?北大南门开!我的北大通知书终于到啦!

北大传播学学硕前三:

北大传播学学硕前三:跨专业的我就这样一战圆梦北大!

北大传播学硕总分第三:99年生的我就这样成为了准北大研究生!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已录取:敢报考北大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北大健康传播专硕:

北大新传健康传播方向历史最高391分:我为什么能考第一

北大新传MJC专硕健康传播方向一战上岸!超级感恩避免成为失学儿童!

北大新闻学状元:

从钢琴湖到未名湖:19北大新闻学初试第一万字超详细备考经验

北大MFA状元:

北大MFA非全广播电视专业总分第一:工作两年的我,如何跨专业考到北大!

19北大MFA电影专业状元:我如何跨考北大MFA总分431分!

北大MFA音乐剧专业状元:失落过彷徨过,我最终应届一战成功上岸!(文末附19真题)

19北京大学MFA艺术硕士音乐剧总分状元:如果努力到感动了自己,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北大保研:

19北大新传健康传播保研经验:两周备战北大健康传播成功上岸!

19北大新传保研成功上岸!找对了路,圆梦北大其实并不难!

北大考博:

分享我的北大新传考博经验!名校新传新媒体考博你必须“有备而来”!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