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宣传》出新版了!刘海龙老师解读了一下自己的书

Kyh 胡师姐新传考研清北专列 2023-06-25



扫码加入21新传考研群



浅谈《宣传》


《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

刘海龙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0年1月‍‍‍‍


对立志在传播学领域“大有作为”的考研学生来说,这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研究方法的使用,还是对基础概念的探讨,都有不少创新之处。


然而,如果只是单纯自己死读书的话,可能无法完全了解此书的真谛。


没有人能够比作者更了解自己写的书,2020年5月20日,刘海龙老师在“思想云呼吸”——系列读书会,对自己所写的《宣传》一书进行了解读。

截自“remix计划”

▼ 

在此次读书会中刘海龙老师主要探讨了以下2个问题:

  • 我们如何来描述“宣传”?不同群体的人分别是如何表述“宣传”的?


  • 宣传观念的正当性是怎么被赋予的?



1.上图所展示的是关于宣传的话语,为什么宣传的话语如此多变?

宣传刚诞生时,曾被看作是维护民主的武器。但是自由知识分子们很快就意识到,为了追求传播效率,宣传侵犯了个人的自由,更为关键的是,这种侵犯不是通过外在的强迫,而是在言论自由的旗帜下,在接受者意识不到的情况下,改变了个人的信息环境或选择的标准,使其资源产生了宣传者需要的观点和行为。

在他们看来,这动摇了民主制度的两个重要前提:理性的公民和观点的自由市场。如果公民的自由选择受到了某种力量的控制,那么民主就变成了建筑在沙滩上的建筑。

加之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率先建立了大众教育与宣传部,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在英语里,宣传(propaganda)这个词慢慢地带上了负面感情色彩。

避免使用一个概念容易,彻底消灭一种已经扎根于现代社会的实践却很困难。于是图中列举的这些概念和关于宣传的话语大量出现,它们虽然与“宣传”划清界限,但都指向了“宣传”的所指。

失去了能指的宣传符号自由漂浮,不断寻找与新能指结合的机会。为了区分以新面目出现的宣传和原来令人厌恶的宣传实践,一种种新的知识出现了。


2.宣传观念的正当性是怎么被赋予的?

正当性(legitimacy)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ax Weber)提出的概念,用来说明政治权威性的来源

韦伯认为,政治的权威性不是制度必然赋予的,当然更不是通过武力强迫实现的,它必须依赖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共同的信仰,或者说种支配形式都应包含最起码的自愿服从的成分

在韦伯的政治正当性概念中,宣传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漏洞。因为民众对权威的信念有可能受到宣传的左右,所以它很难成为评价权威是否合理的终极标准。


伯格和卢克曼把正当化分成四个层次:
◆ 第一次层是语言上客观化,即对某一对象进行命名。一旦被命名,对象就成为一种不用解释的理所当然的存在,因此这是一种不证自明的正当化。当有了“宣传”这个概念时,人们便假定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 第二个层次是初级的理论前提。这是一种指涉日常经验层面的具体事例。比如当人们听到“宣传”这个概念,并能够把它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个具体实践联系起来,产生诸如“广告就是宣传”、“宣传就是撒谎”等具体的判断,便完成了这一层次的正当化。
◆ 第三个层次是解释性理论。这标志着形成了比较系统、理性、抽象的关于某个 对象的知识。比如对宣传和非宣传的清晰界定、对宣传的社会功能的总结等。
◆ 最后一个层次是符号宇宙。它意味着把前面三个部分的正当化过程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从概念到日常经验,再到抽象认识的自洽的知识体系。人类所有关于宣传的经验都可以在这个知识体系中得到完美的解释。

在本书中我们建议大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章节:
第七章 唤醒国民:中国宣传观念的产生
第十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宣传观念的冲突与体制化
第十二章 从宣传1.0到宣传3.0:中国宣传观念的数字化升级

▼ 

最后回答几个考生们可能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Q1:这本书与第一版的《宣传》有何区别?

A: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在研究方法问题上更加自觉。对传统的观念史与思想史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修正

在此版本中,刘海龙老师把人们明确产生了宣传观念后的20世纪作为宣传观念史研究的起点,相对来说,克服了传统观念史研究可能导致的以今度古的观察者的思维定势(observer’s mental set)

Q2:假如我想更多的了解关于“宣传”的知识,我可以看些什么呢?

A:当然有啦,我们为大家推荐一些关于“宣传”的电影、文献以及书籍。

《谍影迷魂》


这部片子是刘海龙老师重点推荐的,是由乔纳森·戴米执导,丹泽尔·华盛顿、梅丽尔·斯特里普、列维·施瑞博尔主演的惊悚悬疑电影。

影片讲述了时常做着与记忆完全不同的经历梦境的前海军陆战队上校本·马高追寻事情真相的故事,该片于2004年7月30日在美国上映。


《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 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


这篇文章,可看作《宣传》一书的延伸阅读,是刘海龙老师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传播技术对民族主义的影响。新媒体技术对民主主义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新媒体技术、商业文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看一看这篇文章你会有一个大致了解。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此书的作者是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 Lasswell,1902-1978)。   

 此书对充满着谎言和欺骗的战时宣传的揭示最初引起了学界和公众的恐慌,有评论家称之为“一本马基雅维利式的教科书”,呼吁“马上予以销毁”。



如今,历史已经赋予它美国传播学开山之作的不朽地位。


编辑 | 幺幺责编 | 鲸鲸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推荐阅读  

1.邵培仁:媒介管理学概论 | 基础书目带读36
2.石磊:新媒体概论 | 基础书目带读35
3.舍恩伯格:《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基础书目带读34
4.喻国明等: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基础书目带读33
5.刘德寰老师指定必读书目:涂子沛《大数据》|基础书目带读32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逻辑实战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