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月啃哪本书?当然是吴靖最新译作《网络效应》!| 北大快讯40

Mathilda & Mable 胡师姐新传考研清北专列 2023-06-25



扫码加入21新传考研群



近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吴靖及其六位得意门生,校译的新书——《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The Net Effect: Romanticism, Capitalism and the Internet),终于出版啦!


要是考上了,不仅有机会畅游在知识的海洋,还有机会和老师一起成为著作的译者!


有没有很激动!


有没有很想学习!


不过,要提前提醒大家,这本书中包含着大量关于技术发展史的基础知识,在初期阅读是可能会犯困、打盹、走神、迷惑、眩晕,甚至陷入昏睡。


但是!一旦读进去,对考试可是百利而无一害~




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都讲了些什么吧!


这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计算机通信的浪漫史,从文化信念作为一种“浪漫主义”形塑力量的角度,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文化观念如何在社会结构与时代精神的互动中推动历史的叙事


众所周知,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文化研究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重地,这本书的校译,填补了计算机的社会使用和文化想象历史中间环节的空缺。


➤提出并要解决的问题是:

“参与科技发展的人员,他们的工作体验、社会理想、日常经验,和时代之间的勾连有什么,对于塑造科技的社会文化意涵又有什么作用?”


➤本书的主要观点是:

“技术并没有固定永恒的本质,资本和权力也没有一劳永逸决定新技术的社会使用的绝对力量。”在历史进程中参与的人们,会将自己的梦想、希望,注入新技术的研发和发展中。


比如,

50年代它作为核战的武器;

60年代前期作为提高效率的数学手段;

60年代后期作为启迪民智的书写阅读工具;

70年代作为反文化运动的乐园;

80年代成为自由市场的评价标志;

90年代成为试图超越市场的无政府主义者的开源乌托邦。


在一系列历史发展脉络中可以看出,理性和感性,技术和自然,现代和传统,从始至终都不是相互对立的,就像我们现在所谈的互联网+、媒介融合、出圈一样,它们在互联网的框架下相互混杂、纠葛,呈现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化的样态。


从被精英控制,到新技术扩展成为打破垄断的金钥匙,再到资本大量入驻,提供诸如“科技向善”的理想愿景。


有没有一种轮回的感觉!!!


这些,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全都有迹可循。


而这本书,会带你重走历史,找寻和现实相连的蛛丝马迹。


《Computer and Government》 
Michael L.Dertouzos and Joel Moses , 1979
(截图来源《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一书,第一章)


而且,北大老师也很喜欢对技术进行历史性思考。这本书说不定会出现在今年考题中哟!考北大的小伙伴一定一定着重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作者介绍


本书作者托马斯•斯特里特(Thomas Streeter)曾任美国佛蒙特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现任加拿大韦士敦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媒体、技术、法律及文化,先后编著有Selling the Air (1996), Mousepads, Shoe Leather, and Hope (2007)。


斯特里特认为,文化信念在形塑当代制度、财产、法规、技术的过程中,发挥独立的作用。从20世纪的广播网,到21世纪的互联网,对新技术系统的接纳与使用,甚至系统本身的构成,不只受到经济等结构因素影响,同时亦受到文化趋势与信念惯习的影响。因此,新技术本身可以被人的观念改变。



02

目录


第一章 “自我驱动的愉悦”:计算机通信的文化来源

第二章 浪漫主义与计算机:计算机反文化的形成

第三章 被忽略的网络:20世纪80年代,微型计算机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第四章 网络与社会想象

第五章 “连线”时刻

第六章 开放源代码、善于表达的程序员和知识产权问题

结论:资本主义、激情与民主


图片来源于网络



03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互联网兴起与发展的编年史与观念史,关注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社会与政治想象的互动过程。书中,托马斯•斯特里特指出,人类的社会意图,如人类的文化想象以及想要怎样与技术共存,会影响新技术和制度的设计。


作者以时间为序,梳理了互联网的社会建构发展史,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化观念如何推动技术发展的叙事。这不同于主流技术史的线性叙述方式,阅读体验新鲜且复杂。


作为一门新技术,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的战争实践活动,是军事——工业的催生的产物。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的兴起,浪漫主义观念为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注入了新的品格。到了20世纪80年代,受到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浪漫化的互联网文化重新被资本收编。由此,文化信念与资本力量在互联网中博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书言语风格、思维方式开放。作者认为,人类所抱有的理念和愿景,塑造了对技术的使用,并且实现了技术潜在的社会功能。没有人有意识有目的的使用,就不存在技术的社会效果,即“网络效应”


在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那些军事工业联合体中的科学家、军事人员、管理者、技术人员,那些大学、出版机构和大公司中最早使用学术网络、邮件组和办公系统的知识阶层人群,那些互联网商业化初期的创业者,以及第一代商业计算机与网络产品的消费者,他们在开发和使用互联网中的文化信念,塑造与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简言之,作者为我们展示了观念在技术史中的能动性。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历史发展轨迹表明,技术并没有固定永恒的轨迹,资本和技术也并非决定新技术社会使用的绝对力量。参与历史进程的人们,将自己的梦想、愿景和希望,注入到对新技术的开发、使用和普及之中,并在技术发展的每个阶段,留下了浪漫主义信念与资本协商、合作、博弈的痕迹。


✎✎✎


除了这本《网络效应》外,还有两本书也非常值得大家去看,一方面可以了解学院老师的研究思路和对传播学科的看法,另一方面,在老师著作的字里行间,会发现老师对优秀传播学子的学术要求有哪些~(尤其是王维佳老师的这本书,考前看一遍,你会有惊喜!)


吴靖 著


王维佳 著


参考资料:

1. 六点图书:新书 |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

2. 未来信息社会向何处去,吴靖、云国强。


/END/


小编 | 习习
责编 | 北北

 推荐阅读 

1.没了热搜,你是怎么知道《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的?| 一周大事记(6.8-6.14)
2.知名舞蹈家杨丽萍被嘲讽“最大的失败是没孩子” I 一周大事记(6.1-6.7)
3.“戏精”妈妈靠卖惨上热搜!目前已被刑拘 | 一周大事记(5.25-5.31)
4.翼装飞行女孩遇难,网友还在骂个不停 I 一周大事记(5.18-5.24)
5.游戏账号也可以继承?这都是我给孩子们留下的财富!| 一周大事记(5.11-5.17)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逻辑实战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