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数据时代中研究伦理的认识|20北大新媒体专硕真题解析15
扫码
材料2:从2006年开始的每一年里,一个由教授及研究助理组成的小组收集美国某大学学生的脸谱资料,将其与大学记录合并,研究合并后的资料数据,并与其他研究人员分享
材料3:2014年,某研究人员设计计算机代码秘密访问并记录了目标网站的数据,然后将这种计算机算法和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并交于某著名计算机科学会议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大数据时代研究伦理的认识。
本题实际上考察的是大数据对科学研究、隐私等的影响,只不过把落脚点放在了研究伦理上。但实质并没有变化,因为研究伦理之所以可能受到冲击,也正在于大数据所带来的新的研究手段和效果。只要结合材料和研究伦理,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即可。
所谓大数据,即我们使用互联网的各种路径和形态时留下的海量信息和信息痕迹。具有规模大、非结构化、数据集彼此无关联等特点,不仅数量上远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储存、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量,且其分析依赖于新兴的技术和人才。
对大数据的利用建立在 WEB2.0 背景下的数据挖掘基础上,核心是对以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网络的识别、发掘和利用,其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嵌入性和自动化、规模化处理信息的快捷性,进一步把包括传播学再内的研究的工作范围和创造性提升到新的水平。
大数据方法对研究而言,具体产生了以下的影响,如从问卷调查到自然数据,从抽样调查到海量数据,从内容分析到文本挖掘,从控制实验到互联网实验,从定量与定性分别切入,发展到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社会研究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涉及和研究时,除了科学的考虑外,还必须考虑很多伦理和政治问题。一般来说,研究需要遵循自愿参与、对参与者无害、知情同意、匿名与保密等伦理规范。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上述伦理实践面临挑战。
❶大数据大量使用自然数据。这种数据收集通常没有告知参与者,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在数据创建前获得同意。从而侵犯了自愿参与、知情同意等伦理规范。
❷大数据能够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有可能从看似简单杂乱的数据中,提炼出与当事人相关的具体信息,甚至是隐私信息。尤其是当不同途径收集的数据进行合并后,可能带来更大的伤害。
❸大数据时代很多研究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不需要接触真人,也因此可能缺乏第三方机构的监管。
❹由于大数据时代研究从控制实验转向互联实验,很多时候研究人员往往在在收集数据时,尚处于探索状态,并不确切知道他们在寻找什么。在这些情况下,也就几乎不可能提前告知参与者,该研究可能涉及的所有预期的危害。
❶上述许多担忧可以归因于大数据研究中研究人员和“参与者”之间距离的增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可以在研究过程中更充分地让公众参与。例如,在确定研究设计之前,可向向潜在参与者询问他们对潜在研究的态度,他们可能有的疑虑。这些步骤将有助于发现(而不是假设)潜在参与者对研究的看法,特别是对其潜在的危害和益处的看法。
❷避免收集那些不宜公开的任何信息。如避免使用带有个人可识别信息的数据。
❸鉴于数据的“长寿”和用途的难以预料,研究人员需要谨慎使用,防止过度扩散,以保证当事人的隐私和匿名。如果研究人员无法预测他们是否可以保证隐私和匿名,则应让参与者知道。
❹需要在传统知情同意的模式外,制定新的替代模式,并允许用户选择退出研究,或者事后纠正、删除他们的数据。
❺建立健全规范制度,让第三方监管就位。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暑期集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