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场上值45分的研究计划题,你会写了吗?

2015年北大新媒体在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考察了一道45分的拟定研究计划虽然近几年再未出现研究计划,但是对研究计划的掌握还是必须的,毕竟复试和硕博阶段都少不了撰写研究计划。📝



下面番茄就参考陈阳老师的《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帮大家梳理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以及撰写注意事项。希望对各位的备考有帮助哦!

👉 2015北大新媒体440原题回忆版:针对新媒体领域你感兴趣的问题,做个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什么?

任何研究都是需要经费资助的,研究经费往往是由各种基金会或委托人提供。研究者若希望自己的研究项目获得投标,就需要通过一份逻辑缜密的研究计划来体现自己项目的价值。研究计划的目的在于向有关工作人员或其他机构组织论证研究的合理性、可行性和重要性,即研究是值得花费时间和金钱进行的。

在备考过程中,学会撰写研究计划既是初试的必备考点,又可以称为复试的增分亮点。一份优秀的研究计划不仅仅能展现考生对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扎实程度,而且也能看出学生对学界业界热点的敏感度、思维逻辑的清晰度甚至日后的科研发展潜力。


何为标准的研究计划?

下面以陈阳老师在《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所写的研究计划为例。当然,这份研究计划只是一个要点框架,实际写作过程中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语言的。

(图片来自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十四章)


通过上面的计划书可知,一份标准的研究计划是需要的有意义的选题、明确的研究目的、详细的研究方法等部分组成。整个计划书是具有很高可行性与说服力的,读者只要通过这一份研究计划,就能明了研究者的研究对象、研究主旨。因此,“可行”、“合理”、“重要”是一份标准研究计划的核心。


怎么写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类考题看似很庞大需要短时间内梳理出完整的研究步骤😤,但其实却是很好准备、很易得分的。因为写研究计划就像写论文一样,有固定的格式,有章可循,撰写起来也并非难事。尤其在考场上时间紧任务重,只要在完整结构之上,选好主题,搭建出自己对研究的认识,得个基本分还是不成问题的。

建议各位在考前准备一份自己的研究计划,内容未必详细,但是要对计划的各部分理解透彻,以便考场上融会贯通。

01选题


一般来说,研究项目的选题就是研究计划的选题。如何选择一个好的研究课题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学术工作,它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探讨以及大量的文献阅读。不过在初试或者复试中撰写研究计划,选题难度就降低许多,阅卷老师并不会要求考生提出完全新颖独立的课题,只要选题符合近几年学术研究动向,写作中能自圆其说便可💪

此处尤其要注意题目范围越微观越好。因为微观选题对于研究能力尚浅的考生而言更便于展开研究思路,更好操作。

☑ 举个例子,“灾难报道中的国家形象”便是一个非常宏观的选题,其研究对象不明确,而且需要极为大量的文献支撑。但如果细致到微观的“疫情期间《华盛顿邮报》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对象便明确很多,研究计划也就水到渠成了。

02. 内容格式


❶ 题目和研究者

研究计划不是以“研究计划”四个字为题目,而应给出完整的研究项目的题目。同时有些研究项目是需要团队合作,因而每一位研究参与者的名字都应出现在研究计划上。当然考研中不需要纠结考虑研究者的问题。

 正文

正文是研究计划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考察的核心部分。一般研究计划正文要包括:导言、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经费预算和时间、参考文献等。

 1. 导言


导言的目的在于向评审组介绍自己研究的领域和主题是什么,问题应该简短清晰,直入主题。考试中撰写导言部分,篇幅不宜过长,最好像论述题的开头一样,适当引用案例和社会现状,从而避免语言空泛。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这是研究计划最核心的部分,也是研究者最应该着力论证的部分。研究意义越重大,整份研究计划书的说服力越强。考场上对研究目的的把握,一方面涉及研究选题本身,另一方面要看考生的语言论述能力,考生必须十分明确研究的主旨。

 3.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主要是介绍这一课题,别的研究者都做了哪些工作、获得了哪些成果,自己将在他们的基础之上继续前进。正常科研工作中的文献综述是建立在大量资料阅读之上,并且要明确标注参考文献的。但若是考场上闭卷作答是无法查阅文献,便可以将要查阅文献的类别写出来,比如“关于国家形象建构的文献”、“关于《华盛顿邮报》涉华报道的文献”等,从而体现考生梳理文献的能力。

 4. 研究方法


因为研究还没有展开,所以研究方法部分只需要指出自己打算采用哪些方法来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选择哪些研究对象(怎么接触研究对象、怎么抽样)和研究地点,以及采取某种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等。这一部分也是考场中研究计划的考察重点,阅卷老师可以从研究方法中获知考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同时能了解考生的研究思路是否清晰。

同样以“疫情期间《华盛顿邮报》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这个题目为例。

研究方法部分如下:

❶ 研究对象:2020年2月至7月的《华盛顿邮报》涉华报道
 研究方法:a.内容分析法:计划编码采用的编码类目——报道主题、报道情感、立场角度……b.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华盛顿邮报》读者,通过问卷搜集读者看法……c.深度访谈法:选取调查中观点明晰、意向强烈的读者进行访谈……

 5.经费预算和时间安排


为了更充分地显示研究的可行性和自己的实力,研究者需要给出具体的时间安排,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并且规划研究经费的使用。考试中这一部分可以简写或者省略。

 6. 参考文献


有文献综述就有参考文献📓写作文章只要引用了他人观点就需要标注出处。

❸ 附录

有些研究计划写完正文部分就结束了,但有些研究计划还会附上别人的推荐信或者研究者的个人简历,来证明研究者能够胜任这个研究项目。附录部分不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END/

小编 | 悦悦
责编 | 北北
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加小助手领取福利 



 推荐阅读 

1.喻国明老师最新主持会议:2020年上半年新媒体发展报告
2.让刘海龙老师“眼前一亮”的书,你确定不看吗?
3.九月才开始复习考研,你看我还有机会吗?
4.其实,保研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5.在北大读新传研究生,会遇到哪些名师?丨一文Get北大新传各方向导师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一对一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