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留后路,也许是不错的前路 | 国内TOP2名校考博经验分享



◎ 小编 | 二喵    ◎ 责编 | 北北  

◎ 封面图来源 | Wattpad.com




人好像总愿意选择一个特别的时间点回顾过去。

早就答应师姐写一篇关于考博的文章,但一直拖着,不知道从哪开始。今天上午突然接到返校通知,再低头看Days Matter显示,今天是我呆在家里的第225天。

来源:Freepik

一想到回去要重新适应学校节奏、准备开题、复习雅思、着手访谈……突然间,博士备考时的阶段性躁动和焦虑瞬间又回来了,这个时候反而想要静下来写一写。


1

为什么考博?


对于考博这件事,其实我一直想的还蛮清楚。

我是从研二上学期开始有继续读书的想法的,那会研究生室友都陆陆续续确定以后的工作,老师、公务员和新媒体运营是比较常见的选择。我当时的想法是,工作也不是不可以,大概率也是去中小学当老师或者考公务员,但新闻传播专业在应聘教师岗时比较受到限制,公务员好像也一直不在我的职业选择内。

来源:asjaboros.net

另外,到了真正要做选择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在读书这方面,自己还有一些力气没有用完,所以便动了想要申请博士的心思。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便向硕导和另一个关系比较好的老师简单聊了聊,毕竟考博不能靠一腔热血,需要靠有经验的人为你摸摸筋骨,断断自己是不是快行走江湖的材料,跟两位老师聊完之后便下了继续读书的决心。

每一个读博的人可能都会被问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读博”?热爱学术、进高校、不想工作……不一而足。我倒觉得,理由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是在每一次头秃和焦躁的时候,它能支撑得住你就好。


2

为考博做了什么?


“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只有考不上的博士”,这句大家应该都听过,但每年跳跃式上升的考研报录比和不断增长的考博人数都说明它早已成为过去式,考博也已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越早准备,机会越大。

来源:Behance.com

所以,在确定考博之后,我便开始着手准备,如果算上准备雅思考试,具体时间可以从考试当年的4月份开始算起。这期间还会有硕士开题、实习等一系列事情在同时进行,所以整体节奏还是比较紧凑的。

1

确定报考地区和院校

全国设有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的高校不超过三十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985综合类院校,再加上大家普遍想要选一个“更好的学校”继续读书的心理,其实真正可选择的院校并不多,所以要尽快尽早确定想去的城市和目标院校,原则是多投多好

2

熟悉招生简章,提前准备材料

各大高校的博士招生简章一般在十月中下旬出,提交材料截止时间一般在十二月末,所以提前在官网查询往年的招生简章,重点关注考察方式、时间安排和考试流程,尤其关注不同院校需要准备的材料,如英语成绩和发表论文的具体要求。

3

确定研究兴趣和意向导师

和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不同,博士研究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随时单枪匹马做研究的功底,这其中的艰难险阻自不必说,想要不痛苦的关键秘诀是兴趣。举例来说,国际传播和健康传播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意味着你需要关注不同的议题,需要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如果你关切抑郁症人群的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支持获得,却每天在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主流媒体的对外传播策略,痛苦程度不言而喻。

研究兴趣是选择意向导师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要素之一,你的兴趣自然不必和导师完全契合,但是至少要在研究方向和范式上匹配,所以提前看看老师的论文,了解老师研究领域和风格很重要。

4

提前准备英语成绩

与西方主流学术界对话和交流是博士阶段的目标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博士生在拼命投国际会议的部分原因,所以每个院校都对候选人的英语成绩会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在申请-考核制中,英语成绩已经逐渐成为硬性门槛。


来源:知乎截图


尽管有些学校还在举办考博英语考试,但凭借雅思、托福、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考试成绩申请免考已成趋势,所以英语成绩能早准备就早准备,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安心准备初试材料和专业课复试。

5

初(复)试材料准备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通过申请-考核制考察学生,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考试的资格,你要先凭借材料先拿到参加考试的入场券,才有机会跟另外两位(一般材料审核通过比例为1:3)考生争取最终的录取名额。

我一般将审核阶段需要提交的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改变的材料,譬如本硕院校、学业成绩等;另一类则是可以调整且需要重点准备的材料,譬如简历、个人陈述、英语成绩、研究计划和学术成果等,这些材料也是老师们的重点审核内容。尤其是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需要格外花心思准备,因为它们既能够体现你的过往经历和研究兴趣,又能够向老师展示你基本的专业能力和学术素养。

6

关于联系导师

每年各大院校会通过学院官网公布该年度招生博导名单,但到时再去联系导师可能会有点迟,所以可以在确定考博之后就发邮件联系导师,询问本年度招生计划。

一般来说,有的老师会直接忽略类似的自荐邮件,有的老师则会比较快的回复邮件,另加一句“欢迎报考但竞争激烈”。无论是否收到老师回复,都不用难过或狂喜,因为绝大部分博导每年都会收到很多这样的邮件,老师不会根据你的邮件和材料就确定是否录取,这也不符合流程,但如果能借此和老师保持联系,也是不错的选择。


来源:Freepik.com

“你运气真的不差”是每次室友在聊起我考博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因为我当时也试着发了几封邮件,但是每一封都要小心翼翼措辞,既怕多说,又怕少说,发出去之后还要盼着回复,所以到最后我就干脆放弃了这一环节。但从大多数情况来看,提前与老师沟通,是更好的选择。



3

考博不易,读博更难

无论是申请-考核制,还是普通考试制都需要通过笔试和面试,在准备初试材料的同时,还要集中复习专业笔试,我感觉那段时间是我的大脑二十多年来的运转巅峰,但是读博之后,突然发现每天都要准备迎来新的巅峰。

我们总喜欢提升自身对生活的掌控感,有退路便意味着安全感。现在回头想想,考博是我做过最果敢的一次决定,当时我没有参加任何工作面试,没有复习任何考试,也没有任何保底offer,倒是裸考参加过一次公务员考试,后来连成绩都没有查……也经历过“材料审核未通过”,后来也从几所学校得到好消息。


来源:Twitter.com


最难的时候,是家人和身边的人都觉得你可以,当所有的信任和鼓励都撑不住压力的时候,我突然跟自己说,“大不了就相当于休息一年,如果第二次还考不上,就算了”,还好最后也算是得偿所愿。

得知录取的消息后 ,家人的兴奋程度要远远高于我,好朋友们还都纷纷发朋友圈庆祝,但我自己却知道,下一个阶段并不容易。四年时光已然过半,焦虑和压力也不是没有过,但毕竟这条路轻易也不会有退路,所以眼见盼着,前路也会越走越长。


博士定制课程定制服务:

❶ 专业top高校在读博士、博士后或教师指导,不限次数的一对一授课

 笔试指导提供针对申请院校和专业的学习资料

 规划整体考博学习和申请安排

 参谋选择哪所学校、申请哪个导师

 在申请邮件、个人简历、学术资料压缩包制作提供辅助和建议

 联系上导师之后的后续沟通提供建议

❼ 提供每所院校内部情况供参考导师申请难度、导师风格、竞争者等)

❽ 申请研究计划proposal指导(中英文)

 模拟面试以及面试技巧指导

❿ 笔试真题演练和批改




◎ 声明: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一周大事记 | 论文合集 | 健康传播 | 书目带读 | 研究方法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报考分析 | 北大快讯 | 每日睡前背诵 


◎ 胡师姐的仓库 ◎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答题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