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先树优”为啥让很多老师泄气
在今年的全市教育综合督导过程中,我对多所农村学校进行了细致观察,在“评先树优”方面看到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一是滚雪球式的评价伤害了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些教师教书育人效果非常一般,但因为很注重研究“评先树优”的条条杠杠,每到评选基本上所有条件都能卡得上,学校的荣誉集中在这部分教师身上。滚雪球式评选的最大的弊端是,让荣誉多的教师滋生惰性,当一个教师的荣誉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用再努力了,证书摞证书,他的荣誉雪球会越滚越大。长此以往,很是伤害那些埋头苦干者的积极性。
二是评选标准注重教师“素养”忽视“业绩”。教师的“业绩”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上,“素养”主要体现在公开课、发表文章、著书立说上。评优标准应该主要指向“业绩”,可很多学校指向了“素养”。“素养”不是不重要,产生不了“业绩”的“素养”是没用的。“业绩”体现贡献,“素养”反映未来发展的潜质。
近几年,很多“评先树优”评出来的是失望而不是希望,是怨气而不是正气,是泄劲而不是鼓劲,这样的评选只能走向良好愿望的反面。学校内部“评先树优”这项工作已经到了该规范和改革的时候了,否则就会影响教师积极性和学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具体而言,要从以下三方面改进。
一是制定符合实际的“评先树优”标准。一位教师的全部使命就是教书育人,他的业绩理应由他的学生来体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部增值才是教师的业绩,舍此无他。而开设公开课、发表文章、著书立说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能算做今日之业绩,更不能将这些项目的得分与教师真正的业绩也就是学生的成长简单地加在一起。
现在许多高中把考上北大、清华作为重奖的尺码,这样的评价标准既不科学也不公正。好学生不完全是老师教出来的,体现一个老师真正水平的是班级的学科平均成绩,个别尖子生与老师的水平有关但关系不大。
二是按不同类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比。每种荣誉都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师德标兵,应该考察一个教师的师德水平,他可以没有学科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没有优质课,但他必须爱岗敬业,在师德方面做出表率。有的老师一年内能得几个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证书,这些证书除了说明这个老师业务水平比较棒之外,对师德的佐证作用并不大。不同荣誉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避免教师荣誉滚雪球的现象。
三是从“评先树优”转向“发现培植”的路子上来。过去的“评先树优”仅仅做了一些筛选的工作,把教师群体分出若干层次。其实,“评优选优”除了要把少数优秀的教师筛选出来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大多数甚至每位教师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长与发展。要从知识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言语风格、情趣爱好、气质禀赋等方面帮助老师进行分析,找到每位老师的第一优势。从教育理想、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风格、特点、模式等方面帮助老师形成自己比较系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释放每位教师的潜能,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一座高山。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中职学生--留学、就业、移民?关注“加国直通车”全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