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二泉,不沉的月
◆ ◆ ◆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这是郭沫若对无锡的赞誉。江南烟雨、太湖碧波,孕育了无锡的过往和现在。这里不仅有烟波浩渺的太湖、江南第一山的惠山,更有惠山的清泉和那照耀清泉月光。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这里是茶文化的源泉,唐代茶圣陆羽走遍大江南北,游历名山大川,探求灵泉奇茶,他在隐居苕溪时,曾来到惠山,发现这里的泉水水质适合泡茶,把适宜煮茶的水分为了20等,其中陆羽根据水质认为排名第二的就是无锡的惠山泉。不过更多的时候,二泉与一个民间艺人的名字阿炳联系在一起,一曲《二泉映月》让它从此声名鹊起。
探访二泉,是在一个深秋温暖的午后。我独自走在青石铺就的小径上,阳光把我的心事拉的很长很长,我来寻找那汪清泉,寻找拉着二胡的阿炳。弯曲的池塘,有风在淡淡的流转,两扇深褐色的重门向游人敞开着,它在提醒我们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与诗情。踏入门槛,“天下第二泉”便映入眼帘。稀稀疏疏的游人正适合它的氛围,没有如泣如诉的琴声响起。远远地遥望着二泉,心中竟生出了许多失落。当年的两口泉眼如今已成死水,看不到汩汩清泉的流淌,看不到湿润的青苔攀附,栏杆早已尘封了那一段凄苦的岁月,然而历史却从来不被改写。
阿炳,怀抱一把二胡从岁月深处向我走来。
那时阿炳尚年轻,眼未瞎,常常去无锡的惠山二泉亭看月。那两潭泉水,一潭落月,是夜的眼睛,看见黑暗的光明。而后,它失明了。世界对它关上了一道门,而阿炳在心里开了两扇窗,重新遥望无锡惠山的二泉。那月依然明亮如许。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阿炳一生不幸,唯有让自己闭上双眸方能看到黑暗里幸福的光亮。它的二泉映月,不是在泣而是在低诉,低俗它用心在黑暗里看到的希望。它悲天,它更悯人。那一曲二泉映月,照见梨花也照见出生的婴儿,照见山川也照见频死的流浪人,一闪一山抚过山的裙褶,一水一水拉动水的裙裾,一泉一泉点亮夜的眼睛,一人一人暖过众人的心寒……
二泉有幸,得遇阿炳。是二泉成就了阿炳,还是阿炳成就了二泉?
踏出惠山重重的门槛,回头,是谁怀抱着二胡弹一曲《二泉映月》?是谁踏碎一地月光奏响了生命的乐章?又是谁: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