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木:这里风景独好

2017-05-23 西木 当代作家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五月,大地葱绿。


是日,细雨微蒙。行走在武定县发窝乡的乡间小路上。远山青黛,村庄新居矗立,一派欣欣向荣之景。此行,是到发窝乡的11个村委会进行脱贫攻坚工作调研。


怀着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怀着对人民最浓的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每一天,在基层、在深山、在农村、在贫困地区、在贫困户身上,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修通了公路,住上了新房,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点滴的变化,凝聚着党委政府、广大扶贫同志、帮扶干部、各界爱心人士,以及广大贫困户“同奔致富路”的信心和决心。


人生而平等,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受穷。每次看到贫困户脸上露出的笑容,倾听他们对眼前的好日子的喜悦之情,内心,充满欢愉。


中村村委会中村组的贫困户李红光,他是一个面孔黝黑,身材高大的中年汉子。他说话的音调不高,话语里却充满自信。村支书说,自从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他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像是变了一个人。


从扶贫,到扶志,再到扶智。李红光是一个代表。他搓着双手,说:“今年,我家种烤烟能够收入1万元。药材公司派人来,教我试种了一亩药材,这药材活的20元1公斤,干的100元1公斤,由药材公司统一收购。今年,我们村里有3家人在试种这种药材,药材公司说,如果试种成功,就要全村推广种植。我们这里水草肥沃,适合养羊,我家现在养着2头牛,10多只羊,下一步,我想多盖圈,发展养殖。”



从发窝乡政府到11个村委会的通村公路已经全部修好。多数路段已经铺成水泥路面,或者弹石路面。因为近期下雨停工,只有少数路段还是土路。这,只是彝州扶贫成就的一个缩影。


2016年11月2日,我在楚雄市大过口乡磨刀箐村委会走访农户的时候,贫困户李万春激动地说:“所有的扶贫政策都相当实惠。对老百姓来说,修了这5条路是最大的实惠,最大的变化,要不然,老百姓发展还要推后10年。”村支书对此感慨良深:“一年半以来,农户最有发言权。他们都认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提前了10至15年。老百姓一是感谢党的好政策,二是他们都有如期脱贫的决心。”


发窝乡分多村委会安乐四组贫困户杜思华说:“如果没有脱贫攻坚的政策,再过20年我都不敢想象盖洋房。”


发窝乡中村村委会羊房子组贫困户刘学清说:“政府扶持我家栽种的青花椒,长势非常好。”


发窝乡乍基村委会乍基组贫困户丘怀远说:“路修好了,国家给的豌豆籽效益很好,政府扶持我家养的能繁母猪下崽了,挂包帮工作也做得好,我们赶上好时代了。”乍基村委会坝塘组贫困户艾田德接过话头,高兴地说:“扶贫干部扶持我家养的能繁母猪,也要下小猪了!”乍基村委会下糯米咋组贫困户和志红拿出装在上衣口袋里的手机,说:“移动公司挂包我们这里,给我们全村人发了手机。”



信息时代,这是企业帮扶的一种形式。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即使相距千里、山水相隔,人们却因一个共同目标心手相连,改变着共同的命运。听说该村村民用手机跟外界联系,全村的核桃卖了一个好价钱。


天色渐晚,我们告别贫困户。踏上返回发窝乡政府的路途。早出晚归的奔走,让人感到有些疲惫。闭上眼睛,想起走村入户,坐在贫困户家里,和他们促膝谈心的时候,那一句句憨厚朴实的话语,那一抹抹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笑意,那份明显感受得到的对过上好日子的期盼和劲头,让人欣慰和鼓舞。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没有什么力量比上下同欲更为气势磅礴。


期盼着,这里山更青,水更绿,人民更加幸福富裕。


这是美好的愿望,是脱贫的信心,更是一份庄严的承诺。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