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莉:中年自有乐其中
——读琦君散文有感
寒冬季节,金色的阳光从阳台的绿幽幽花草中透射出来,小区的树木并没有寒冷季节而枯萎,反而仍然郁郁葱葱地生长着……窗外是蓝天白云,宁静而悠然,感觉大自然无比艳美……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阅读了:看着满满一书柜的书籍,顿觉亏欠它们很多似的内疚。
那么多的书除了朋友文友赠送的,其他就是自己喜爱所买,所以每一本书都值得细细拜读。然而,《琦君散文》,这本封面素雅,画面简单的文集,却是那么地吸引我。每次一看到它,与琦君会面并在一起吃饭、交流的片段就历历在目,无法忘怀。见书如见人,尽管这位慈祥又令人敬佩的前辈作家已离我们而去,但她的这些倾人心扉的妙文却时时刻刻流淌在我们心底,给予我们很多的回味与温馨、怀恋。特别是琦君用笔致细腻柔婉的手法,精心筛选的那些典型的生活细节,使时隔数十年的陈年旧事忽然浮现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随时牵动人的心怀……
人是性情多变之动物,经常会因某些相近或相似的情感而产生共鸣。此时我心情舒畅,手捧琦君大师的散文集细心拜读着。其中,翻到“哀乐中年”一文,读后感受颇深。
在如今这个纷杂的年代,人心浮躁,竞争激烈。我们每个人到了中年阶段时,难免会有很多的感慨与惆怅:是啊,中年正是事业创业顶峰阶段:工作上的压力,社会各类的诱惑甚多,特别是又要承受家庭方面的上有老,下有小等等责任,于是大多的中年人会觉得疲惫不堪,感叹压力之重,负荷难以承受。然而,琦君对中年的看法却是另一种感悟与领会,“中年,正是步向老年以前的一段最优美醉值得留恋的宝贵时光。”
尽管这句话显得平淡自然,但却似明灯一样能化解中年人一切困惑与苦愁。此文虽以“哀乐中年”为标题,但却给人以迫切得以答案之期盼。且听琦君大师是如此描绘的:“哀乐中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又微带感伤的四个字眼。中年人的心灵似乎比较的脆弱敏感,而许多感触,又多只放在心里不愿说出来……
像一位心理大师,三言两语点出了中年人的心结所在。然后给以开脱与引导:“我觉得,中年的滋味固然带着酸辛苦涩,而这一份酸辛苦涩却是隽永的,淡远的。就如啖橄榄以后,余香在口,值得人细细品味。少年人的感情是奔放的,眼泪是滂沱的,而中年人的感情是蕴藉的,泪水是清明的。少年人对于横逆与不如意事有一份反抗的心理,中年人却多半都能默默地忍受。中年人常抱有一颗虔诚的心,对于坎坷的境遇不抱怨,也不畏缩,却有着顽强的心力去承当它。中年人比较的和平、宽大、深远而富于幽默感。他已越过了乱流急喘而趋向长江大河。他也像一泓深沉澄清的秋水,风行水面,虽然也掀起一层细细的涟漪,而天光云彩,两共徘徊,它的深处依旧是静止的。由此足以见得中年生活的丰富了。”
多么精辟的富有哲理性的对人之一生的剖析与概括。是啊,中年是沉重的,艰难的,但中年是一生中最丰富多彩又最充实的阶段。中年很“满”,如一缸水在将溢未溢之间,是丰满之满,是古如今女子丰盈女子之美。中年是最理智之年龄,“感情炽热而情绪敏感之人”,大部分人都只能在中年之时成熟,理智,办事沉稳,牢靠;人到中年才深切体会到人生意义所在,责任所在,义务所在。人也只有到了中年,经历了风霜雨雪与甜酸苦辣的体验与考验,智性代替了年轻时的鲁莽与天真幼稚、幻想与飘渺而显得稳实,从容不迫,不骄不躁。这就像琦君大师所形容的那样:“中年人比较的和平、宽大、深远而富于幽默感。”
我们每个人都从幼年、童年、青年阶段一路走来,历经中年,我们都从幼稚变得成熟与稳重,我们都从被呵护被照顾到自己呵护别人照顾别人的历程中过来,角色的变换都显得自然而不容推辞与逃避。中年作为人生中最漫长醉丰富多彩的阶段,如何过,怎么过至关重要。
人生苦短,短暂得如早晨花草上的露珠,稍待即失。既然一个人已来到人生的舞台上,怎能让困惑,忧虑,彷徨轻易把中年这道风景线抹掉,那人生岂不是更短了么? 我们珍惜自己,冷静地思考与规划自己,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善做什么,辛勤耕耘。只要清楚自己的能量与分量,那么你的脚下就会有自己的一片绿洲,就会有收获的季节。
人到中年,对生活还要站得高,看得远,进得去,出得来,抬得起,放得下,这样就能在脚下的一片绿洲上,依然活得潇洒,活得开心,活得充实。请记住琦君大师送给我们的这句话:“中年,正是步向老年以前的一段最优美醉值得留恋的宝贵时光。”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与消费哦!
▋作者:徐秀莉,笔名凡人,温州市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数百篇,其中短篇小说“哑叔的故事”在北京文学刊物上发表;从1997年开始至今,相继出版散文集《一路风景》《日子天天过》《家里家外》《生活是条河》《一年又一年》《打开心窗》、短篇小说集《岁月沧桑》,家庭教育文集《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与孩子一起成长》等。现有自己的作品专栏公众平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