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由猪肉进口引发的思考:中产阶层食肉的变与不变

安泊金服 2021-09-20


ANEWS关于猪肉进出口中国6月猪肉进口同比增长128.4%预计未来肉类冷冻食品进口量将下降海关数据周四显示,为缓解中国国内短缺,中国6月份进口了40万吨猪肉,同比增长128.4%;1-6月猪肉进口量上升142.7%,达212万吨;6月份包括非关税猪肉在内的进口量达到54万吨,同比增长102.5%,使今年截至6月底的进口总量达到282万吨。2020年上半年中国猪肉产量下降约五分之一,进口量连续四个月达到40万吨左右,是此前记录的两倍。
然而,在中国开始检测冷冻食品的容器以检测冠状病毒后,预计未来几个月的进口量将下降,贸易将减缓。海外多家农场和肉食加工厂爆发冠状病毒后,中国还暂停了数十家海外供应商的进口。海关表示,6月份包括内脏在内的牛肉进口量为18万吨,同比增长31.2%,2020年上半年的进口量达到101万吨。内脏只占进口组合的一小部分。






BNEWS关于猪肉进出口6月美国冷冻猪肉供应下降对华出口增加美国农业部周三表示,在肉类加工厂爆发新冠疫情导致生产放缓后,6月底美国冷冻猪肉库存较上年同期下降25%。与此同时,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供应链研究部门潘吉瓦(Panjiva)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对世界最大猪肉消费市场中国的海运出口同比增长135%。




以上为近日发布的两则关于猪肉进出口趋势的新闻,让我们把注意力再次聚焦在了生鲜肉类消费上。
中国的肉类消费市场已多次受到病毒“侵扰”,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此前较为严重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3年的甲型H7N9禽流感和2019年的非洲猪瘟。
肉类食品安全隐患远不止于此,肉类市场中的注水肉、激素和抗生素养殖、滥用添加剂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由此可见,吃肉是有风险的
而对于正在扩张的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群体来说,吃肉的风险不仅存在于食品安全方面,还体现在塑形和健康饮食的需求方面——肉类摄入过量可能会导致体型改变和营养不均。
以上原因在无形中使人们对食用肉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开始反思吃肉的必要性
一边是蛋白摄入的选择越来越多,一边是肉类消费的负面效应,人们还想吃肉吗肉类消费对国人意味着什么情后,人们的肉类消费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朱迪看来,中产阶层是社会中率先反思和改变传统肉类消费习惯的群体,肉类消费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的诸多变化朱迪长期关注中国社会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变化和可持续消费,以下为他研究中产肉类消费变化的采访摘录:
01 关注中产阶层的肉类消费

从消费研究学科的角度看,肉类消费与环境问题有关,所以关乎可持续消费领域的发展。社会学之所以要研究吃肉的问题,是因为吃肉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含义。举个例子,在我们的访谈中有一位受访者,坚持给孩子吃全素食并且坚信吃全素食不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但当谈到孩子在学校的午餐时她却表示自己无能为力,因为学校不能有“例外”。这个“例外”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不会给某个学生单独提供素食午餐,另一方面则是他不希望孩子因为不吃肉而在社交场合被大家孤立。

另外,关注中产阶层的肉类消费也与我们国家社会转型的最新风向有关。在中国人均收入提高的背景下,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与其他群体相比会率先在吃肉方面有所改变,对肉类消费的质量和数量产生新的考虑。

从消费变化来看,近年来中产阶层的肉类消费在数量上有所减少,在质量上有所提高。提高质量有多种动机,健康是主要动机,另外还有包括食品安全、美容、健身、营养搭配等因素对他们的影响。这个变化不可能孤立地来看,是整个群体发生了变化,我们论文中使用的术语是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

02  哪些因素影响中产阶层选择?我们将可能会对肉类消费造成影响的因素归结为三类:肉类供给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供给角度指的是食物供给模式的变化,我们的食品供给从以前分散式的小商贩逐渐转变为连锁式、标准式的食品供给。这种供给方式的转变从表面看好像为我们在采购食物时提供了更多选择,因为各类食物的品种在增多,但其食物的供给在这个过程中也变得更加标准化了,食物选择的多样性从某种程度上有所减少。第二是从社会习俗的角度,因为代际关系和家庭责任的制约,中产阶层需要在吃肉的健康性和社会性之间的张力中做出吃肉或者不吃肉的选择。代际关系指的是当多代人出现在同一场景中一起吃饭时长辈的影响,我们在访谈中发现老一辈对受访者吃肉或者不吃肉的决定会产生一定影响。在这种场景中,人们多把吃肉与孝道文化联系在一起,如果不吃肉可能需要承受别人认为你对老人照顾不周的心理压力,甚至老人自己也会认为既然生活条件变好了就必须要吃肉。社会习俗的第二点是家庭责任,与代际关系也有一定关联。人们在照顾子女和赡养父母的时候会涉及到如何为不同代际的家人合理安排膳食的问题,也就是食物的家庭供给。访谈中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很深刻,受访者本人希望减少肉类摄入、多吃素,但是在给孩子安排膳食时依然以肉类为主。原因在于,他觉得自己不给孩子安排以肉食为主的膳食就需要找到一个替代方案,但是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少,大部分的育儿指南只明确了每天的肉鱼蛋摄入量,没有给出替代方案。因此,他们只能选择减少自己的肉类摄入量,孩子的饮食结构则依然以肉食为主。最后一点是生活方式的角度,中西方的各种营养健康知识让人们对吃肉有了新的认识。曾经的经济水平让很多人可能根本吃不起肉,所以我们觉得吃肉是“当然的”,但是现在对于收入较为稳定的中产阶层来说,一方面他们大多认为膳食中的动物蛋白很重要,另一方面也开始因为营养健康知识的影响开始反思吃肉的必要性和膳食习惯,体现出了一种混合健康文化,进而影响着他们的肉类消费。
03 发达国家肉食当富象征

任何一个社会从前现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肉是一个很典型的现代性的象征,糖和咖啡也会有这种象征意义。物质条件改善之后,对这类物质的消费会衍生一些疾病或者出现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人们由此才会开始反思如何重新安排自己的饮食

对比来看,中国喜庆场合的氛围是鼓励大家吃肉的,大型宴席一定少不了肉菜,因为肉在我们的社会习俗中依然象征着喜庆、欢乐和富裕,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则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全素食宴会或者宴会上的素食区域。

社会的肉类消费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习俗会逐渐演化成为默认人们的膳食偏好是多元化的,甚至可以接受整个庆祝宴席只有素食,这在中国目前来讲可能不太容易实现,除非是在某种特定的宗教或者文化氛围中。

04 疫情对中国肉类消费的影响

疫情对肉类消费有很大的影响,但我认为疫情之前人们就已经因为上述因素而开始有意识地转变肉类消费了,只不过现在更加明显

根据我的观察,受疫情影响,一些生鲜平台的进口肉销量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北京新发地的疫情之后,人们对肉类的产地显得更加谨慎。我对身边的人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调查,询问大家最近都在吃什么肉,跳出来的答案一致表示是本地肉,而且是北京本地产的肉,比如密云和中粮、大红门的肉。

之前我也观察到,进口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比本地肉便宜,无论是在线上渠道还是线下渠道,比如在某连锁超市,每斤澳洲牛肉比内蒙牛肉便宜十元上下,疫情前就是如此。我们访谈的一些中产阶层家庭觉得某些进口肉有转基因风险,以美国和巴西为主,所以会对美国和巴西的肉比较抗拒。

虽然疫情后大家对本地产的农副产品的购买偏好会越来越强,但是疫情应该并不会使整体的肉类消费出现明显减少,肉类的家庭供给需求和社会习俗依然存在。

原因在于,中产阶层自身在肉类消费的观念和实践上可以转变,但这种观念很难传递给家中老小。有些被访者尝试影响长辈的食肉观念,但并不会主动减少给长辈的肉类供给或者阻止长辈吃肉。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不吃肉并不现实,只不过疫情后人们更倾向于寻找更安全、高质量的肉类供给渠道,选择时也会更加谨慎。


以上文章部分摘自澎湃新闻

以及外媒报道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china-economy-trade-pork-idUSKCN24O0TO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coronavirus-usa-meatpacking/frozen-u-s-pork-supplies-fell-in-june-exports-to-china-rose-data-idUSKCN24N2VE?il=0



安泊金融将持续关注新闻热点

我就是你身边值得信赖的朋友


以上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安泊金融立场




延展阅读


 了解风险阶梯,做个明智的投资者

 掌握这十条,成就伟大投资者

 疫情之下,他们出现了资金周转问题




联系我们

+1 (866) 268-0328(业务咨询)

+1 (778) 297-4999(房贷专线)

info@amberfinancial.com 

 温哥华   415-5900 No. 3 Road Richmond, BC  V6X 3P7 

 多伦多   200-50 McIntosh DriveMarkham, ON  L3R 9T3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