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摘得“世界建筑节·中国”唯一年度最佳建成建筑大奖
年度最佳建成建筑大奖+年度优秀作品奖
寻梦牡丹亭
关于“寻梦牡丹亭”
“千年汤显祖,寻梦牡丹亭”,是一组长达500米的三幕实景互动性演出,由中国院大器建筑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曹晓昕主持设计,由阳光媒体集团出品,董事长杨澜担任出品人。
设计承载了建筑师对现实、地狱与天堂体验的极致想象,超越了普通的舞台美工布景,也不同于单纯园林的营造,建筑师致力于将中国古典戏剧故事抽象为融“传统造园和建筑”于一体的真实空间,满足了夜晚演出与白天游园的复合化使用要求。
起
背景解读
“寻梦牡丹亭”由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女士担任出品人,选址于江西抚州临川——明代著名戏曲学家、文学家汤显祖的故乡。建筑师既要为其融入浓厚的中国特色和文化基因,也要解决旧城更新的诸多问题,并承担规划、建筑、景观、舞美一体化设计的复杂任务。而业主与建筑师的相互促进,成为项目成功的要素,并进而成为促进城市进化发展的催化剂。
建筑师在设计中将中国传统园林与古典建筑设计与室外戏剧演出的舞美需要完美结合,依托周边的历史老宅,延续传统园林手法,使现实梦境化、使梦境诗意化,在尊重场地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中国古典气质的真实乌托邦。作为一次建筑师介入舞美设计的实例,借助实景演出的旅游机遇,提升了区域的文化艺术价值,带动了城市更新的探索性实践。
▲ 观演实况
承
分区合理 新旧带动
▲ “寻梦牡丹亭”项目分区示意图
经过详细的场地调研与分析,园区被划分为三个区域:“建筑修缮保护区” 现状有大量历史建筑遗留,对老宅的修缮保护激活了地块的历史价值;“北侧配套服务功能区”紧邻修缮保护区,配套设置了舞台服务与排练厅等功能,游客服务中心紧邻老宅。“实景演出区”围绕中央现状水体布置,是夜晚演出和白天游园的主要场所。
▲ 配套服务宿舍
设计充分尊重基地的历史和自然文脉,对演艺区入口广场现状的老宅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修缮工作,并将部分老宅改造为博物馆,园区内大量成型的树木也作为场地景观记忆加以保留。新建的游客服务中心结合保护修缮区域的老宅,建筑尺度与肌理与老宅区域协同呼应,新与旧的对比与带动成功发掘了场地的文化属性,为区域赋予了新的活力。
北侧的游客服务中心紧邻老宅修缮区,建筑造型简洁而现代,混凝土的外墙材质更好地衬托了江南民居的白墙青瓦,设计手法实现了新旧建筑的融合。随着实景演出的旅游吸引力不断提升,这些老宅将有机会作为最真实的生活舞台,吸引游客探寻抚州当地的文化,同时也将使得当地原住民的文化生活与经济水平得以提升。
转
游园观演 虚实相生
园区通过建筑景观一体化的设计,满足了夜间实景演台与日间游园的复合功能,湖岸东侧的分幕背景构筑物形成传统园林的秀美,锈蚀钢板的颓废凄凉以及金属墙面简洁线条的未来体验,建构了与三幕戏剧相对应的长卷式景观舞美墙。
三幕戏剧舞台背景的设计呼应戏剧演出的要求,在近500米的背景上依次展开,通过建筑设计的空间与材质的差别,很好的满足了复杂与大型实景演出的需要。
实景演出的观众观赏区与普通固定座位的观赏方式不同,游客需要随着戏剧演出的情节推进,跟随舞台的切换在游览中进行动态的观赏,这种步移景异的观赏方法是中国古典园林所特有的游览方式,也将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戏剧融入感。
▲ 混凝土打造的布景墙,呈现“山”的意象
这篇巨大的山形城市背景墙作为戏剧最后一幕的结尾印象。景观墙高20米,宽150米,一山两面,垂直游园。承载了巨型投影屏的功能,引发观众观看戏剧情绪的高潮。
”转“ — 游园观演
合
建筑景观一体 商业文化复合
▲ 白墙与门阙
演艺区入口北广场采用纯粹的符号化墙面与右侧复古的建筑门阙形成对比,作为戏剧的入口,建筑师为游客打造了灵动梦幻的“牡丹花开”第一观演区。
▲ 丰富的台地景观
工程地点 江西省抚州市设计主持 曹晓昕
建筑设计 王 冠 李欣叶 孙 群 范 佳 刘 倩 王嘉婧 孙 超 王建武结构设计 王 金
给排水设计 董鑫淼 董 立电气设计 张 龙 罗卫东 孙 达景观设计 余 浩
施工现场负责 范国杰 王 帆 建筑摄影 张广源 吴清山 孙海霆视频拍摄 吴清山工作室
7g1 北京责任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