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规划师获奖演讲 | 负空间·富空间·幸福空间

Editor's Note

在第16届北京青年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演讲比赛中,中国院总图市政院靳薇的演讲《负空间·富空间·幸福空间——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与设计》荣获二等奖,后又荣获“礼赞伟大祖国,抒写科技担当”第21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三等奖。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协频道 Author 靳薇



电影《流浪地球》为我们描绘了一座需要摇号进入的地下城,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地下空间是如何规划、利用和建造的呢?请随我一起“潜入地底”,领略精彩的《负空间·富空间·幸福空间》

2020年,与疫情同样令人揪心的是我国北方持续干旱,南方洪水肆虐,极端天气频现,全球范围内也因温室效应灾难频发,电影中的场景离我们还远吗?

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乎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而这与地下空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原来,构造地下空间对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地下空间的概念由负空间、富空间而至幸福空间层层展开。第一层负空间指的是城市地表以下的空间。清华大学祝文君教授及其团队研究指出,一辆地铁一年可减少60.1吨二氧化碳排放;每1000辆机动车,地下停车行车一年可减少49.4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的地面空间用于扩大绿地建设,每1公顷一年可减少64.1吨二氧化碳排放……可见,地下空间的利用是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把地表以下的负空间变为服务人类的富空间,是我们接下来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对于地下空间概念第二层的富空间,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地下空间既是珍贵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是城市功能的载体,那么哪些城市功能可以设置在地下,而给城市带来益处呢?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其地下开挖量达到7个昆明湖那么大,把轨道交通、市政设施、管道物流、防灾减灾、综合管廊等功能融合在一起进行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与设计,达到空间高度集约化。这不仅扩大了城市容量,缓解了交通拥堵,也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

越是看不见的地方,越要用心经营;越是看不见的施工,越要保证质量;越是看不见的规划,越要超前且科学。美好的往往不能轻易获得,人生如此,城市亦是如此。开发地下空间使我们的城市更美好,这是我们所追求的地下空间建设概念的第三层——福空间
下面这个案例是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呼家楼商务区棚改地块地下空间规划设计项目,这是对老旧小区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基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核心区域,周边为央视总部大楼、中国尊、国际中心等标志性建筑物。当你陶醉于呼家楼美丽的夜景时,怎能想到这里正面临着城市的通病:交通非常拥挤,停车资源匮乏;随处可见的老旧地面市政设施,影响市容;区域管线老化,充斥着空中蜘蛛网;在央视大楼附近,还存在着垃圾回收站。

我们要改变,向地下要空间!把交通、停车、市政等功能搬到地下去。地下二层设置人行通道,与地铁、周边建筑等在路线上接通,打造特色的、有文化的体验空间,让人们愿意走下来。此外,设置地下共享单车停车区域,也可美化地面景观。地下三层设置车行通道,人车分流,车在地下快速行驶。我们还克服技术上、管理上的难题,将所有地块地下停车场串联起来,实现共享停车数量高达3500辆,有助于解决地面拥堵、停车难的大问题。这样的场景我想大家不会陌生——每到接送孩子的时候,校园门前总是车水马龙,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我们的设计项目结合地下车行通道,开辟地下暂停区域以释放更多地面空间,缓解此类难题,让父母孩子安心行走。而地下专门设置的物流通道及仓储空间,未来可实现商品直接入户,为城市物流带来变革。

如图所示的地下综合管廊可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它的建设在确保城市生命线稳定安全的同时,又可避免“马路拉链”现象,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新型城镇化建设既要重“面子”,也要重“里子”。我们在进行地下空间设计时,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融入多层地表、下沉广场、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理念,使地下空间达到高度集约化、节约化,把寸土寸金的呼家楼棚改区打造成为绿意盎然、互联互通、空间复合的智慧城市空间。有人说建筑师像一位乐手,我们进行地下空间设计的目标就是通过对地下功能的无限组合,为城市奏响“幸福的乐章”。

城市好比参天大树,地下空间是城市的根脉,它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让地面获得更多的“养分”,向阳而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中,我们的团队通过极其复杂的地下空间研究与利用,使地下与地面、高架形成无缝衔接的立体空间,打造美轮美奂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北京副中心绿心地下共享设施项目中,我们将轨道交通、共享商业、车行停车、人防功能等统筹规划,高效利用地下空间,释放出更多的地面空间进行绿化建设,给大家建造一个又一个幸福空间。我们所做的这一切为了什么?为的是实现像诗中所描绘的那些意境一样,父母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孩子们“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由单核到多心、平面到立体、地上到地下、低碳到生态、数字到智慧,这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国际趋势。

崔愷院士在《开讲啦》节目中寄语青年建筑师:未来城市在地上少建些建筑,地面成为城市公园,建筑师要回到内心,回到土地当中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当代青年建筑师,我们庆幸人类的文化繁盛让我们有意识去开发未知的地下空间,我们感慨时代的科技繁荣让我们有能力去探索无限的地下空间,我们赞叹祖国的城市繁华让我们有实力去创造美好的地下空间。我们将用百分的努力、扎实的技术、开拓的精神、勤劳的双手去建设这个幸福的家园!
最后,我想唱出自己的心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演讲现场实况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

中国院摘得“世界建筑节·中国”唯一年度最佳建成建筑大奖

现代医疗空间的本土化设计研究

杨海宇:新形势下医院建筑师的定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