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和·善识计划”高校慈善通识课程支持项目,由敦和基金会与公益慈善学园联合发起,该项目以培养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人才为目标,通过高起点地打造精品通选课程体系,多方位支持国内高校教师开设公益慈善方向公共选修课程,旨在普及青年一代大学生对公益慈善的理解和认知。
现在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两个热词了。其中“创新”这个概念已经早已超越了经济学家熊彼得当初围绕生产经营领域所界定的几种类型和具体意涵,除了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以及产业组织创新,如今还衍生出政府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等……,而在诸多创新之中,社会创新也成为学者们甚至公众们越来越关注的一种创新。那么社会创新是一个泛指的概念,还是一个特指的概念?它的边界在哪?社会创新的前缀“社会”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社会创新和其他创新有哪些交集?较之于西方社会创新,中国本土的社会创新又涌现出哪些特征?上述这些问题显然需要通过阅读与思考才能充分回应。
而社会创业显然也是诸种创业中的一种,社会创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也有点类似于社会创新和创新的关系,但较之于社会创新,社会创业应该更偏于实践。现实中我们可能更关心社会创业的独特功能,社会创业的动力机制以及社会创业与商业创业的区别诸多问题,这些也需要通过阅读、观察以及实践才能慢慢领悟。
“敦和·善识计划”作为一项高校慈善通识课程支持项目,支持了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创新创业”通识选修课,这门课程有一个精准定位,那就是要增进对社会创新和社会创业的了解,而本期推出的15本荐读书单,涉及到(社会)创新理论、(社会)创新案例,也希望这些书能拓宽大家的视野,能进一步识别出社会创新创业的特色、功能以及未来前景。
——杨光飞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敦和•善识计划课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01
《创新的扩散》
I基本信息:
作者: [美] E·M·罗杰斯
译者: 唐兴通 / 郑常青 / 张延臣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1
I内容简介:
创新扩散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是由本书作者E.M.罗杰斯于20 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本书阐述了创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创新产品产生的过程、创新决策过程、创新产品传播的进程、创新采用者的种类、创新的影响等。本书是对创新扩散理论最权威的阐述,是创新研究领域的一本圣经,几乎适用于任何创新和革新,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创新及产品和推广都与该理论息息相关。
02
《创新者的处方》
I基本信息:
作者: [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 杰罗姆·格罗斯曼 / 黄捷升 译者: 朱恒鹏 / 张琦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5-9
I内容简介:
本书是创新大师克里斯坦森采用了哈佛商学院在20年研究中总结而出的、在各行业实践中获得成功的管理创新经验,把颠覆式创新理念引入美国医疗行业研究。医疗机构需要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展开创新之举。作者同时探讨了医疗保险公司、制药企业、医学院和政府机构在医疗改革中起到的作用,从社会性角度深入剖析了医疗保健行业未来之路。
03
《共益企业家》
I基本信息:
作者:[德] 弗洛伦蒂·玛丽埃尔·罗思(Florentine,Mariele,Sophie,Roth),[丹] 英戈·温克勒(Inglo Winkler)译者:肖红军,郑若娟,薛离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0-01
I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讨论了共益企业的类型和特征,介绍共益运动的演变过程,并概括不同共益企业群体所共有的思想框架。其次,回顾现有的、有限的有关共益企业创业者的动机如何影响其创立共益企业的实证研究,利用社会企业这一相邻领域中发现的动机因素对实证研究加以剖析,加以补充。再次,对有关人类的价值观及其所引起的动机的主要文献加以概述,以全面了解有关共益企业创业者为何创办共益企业或为何将传统组织重组为共益企业的各方面。基于此,作者对智利的共益企业创业者进行半结构型访谈,以收集这些创业者的不同驱动因素的资料,依照创业者价值观维度的分类,对共益企业创业者的动机进行了分类。最后,本书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进一步讨论了这些研究发现如何有利于促进共益运动——尤其是在智利的进一步发展。
04
《创新力社会》
I基本信息:
作者:拉斯·特维德 译者: 王佩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 2017-1
I内容简介:
钻木取火的人类如何一步步走向交易?曾经繁荣的文明因何没落?为什么工业革命诞生于潮湿多风的英国,而不是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的法国?又为何15世纪的阿兹台克人曾比北美印第安人更富有,1 000年前非洲的生活水平高于欧洲,而如今光景大不相同?科学家曾预言的资源枯竭为何从未真正发生?而经济发展正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作者博览群书,以宏大的笔法写出人类发展历程中,创造力的诞生、发展、起落,以及社会如何产生创造力,如何利用创造力解决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既溯本逐源,又立足现在给予指引以赢得未来。人类的创造力是文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能够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克服困难,其他任何力量都无法比拟。创造力帮助人类解除困扰,发现全新的优质资源,创造惊世骇俗的技术与产品。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正饱受诸多问题的困扰,包括公共部门、税收政策、人为调节,甚至经济停滞,债台高筑,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广为弥漫的悲观情绪。这本引人入胜的重要著作不但解释了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规律,同时也为各个国家和各大企业提供了解决的办法——释放创造力,提高适应能力。企业和社会只有凭借创造力带来的无限力量才能克服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05
《企业型非营利组织》
作者: J·格雷戈里·迪斯 / 杰德·埃默森 / 彼得·伊科诺米
I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企业的角度,探讨了企业型非营利组织的使命、宗旨及其运作方法,全书内容包括了社会企业家与社会企业家精神,社会企业的使命、风险管理、顾客团体、财务管理和商业规划等内容,为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提供了许多实用且有效的经验与启示。该书是研究企业型非营利组织最完整的参考书籍之一,值得推荐给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组织的管理者、学术研究者、关心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大众深入阅读,也可为政府制定非营利组织政策提供参考。
06
《社会问题经济学》
作者: (英)朱利安·勒·格兰德、卡洛尔·普罗佩尔、雷·罗宾逊
《社会问题经济学》中的社会问题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社会关怀以及环境、交通等领域。本书基于“社会目标与资源分配”的分析框架,分析和讨论了通过“市场”来解决上述社会问题时,不仅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场”在介入社会问题时有时候还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效应,即部分地实现社会目标;当然如果要想市场更加充分地助力社会问题的解决,显然还需要政府的干预。该书对于我们思考“市场与社会”以及“如何通过市场来解决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启发性。
07
《商业模式新生代》
作者: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 (Alexander Osterwalder) / 伊夫•皮尼厄 (Yves Pigneur)
译者: 王帅 / 毛心宇 / 严威
当你愉快的看完第一章:商业模式画布,赫然发现这些构成要素全 都交织成一幅清晰的图像在脑海中呈现,它们如何互相影响、如何交互作用全都历历在目。利用商业模式画布分析瑞士银行、Google、Lego、Wii 、Apple等跨国企业,归纳出三种不同的产业 模式,也涵括新近的热门现象免费效应及长尾理论等。在这些有趣的例子中,我们不仅更熟稔如何利用这个画布作分析,也更知道如何自己自身企业的处境。以上的内容,只是企业再造的基础,了解现在,是为了能帮我们想象更好的未来。想象力、创造力,不只是设计师或艺术家的专利,更是白领必备。上班族们,不是每天都在创造新的东西吗?作者列举了六种有趣的方法与工具,像是移情地图、沙盘推演、图像思考,说故事创新等等,附上详尽的说明与操作方法,让人很想赶快召集伙伴,在白板上画满模型贴上便利贴,一同进行头脑风暴。当然,本书不仅是天马行空的创意发想,在书籍的后半部,作者着力于如何将发散的创意集结成可实行的策略,以及策略执行的五个主要步骤,将商业模式创新这看似艰深复杂的工作,化整为零,让每个读者跃跃欲试。
08
《大数据时代的社区小店》
大数据时代的社区小店该怎么做?光靠质量和低价会将经营引入崩溃的深渊。日本小店“电化山口”的商品售价即便是其他店铺的两倍,也能卖得出去。并且能够做到连续15年盈利。其秘诀就是充分活用了顾客数据:掌握了99%的顾客家中冰箱使用情况;即便花钱也要去收集顾客家中洗衣机的信息;准确把握顾客准备更换电视机的时机;顾客家中没有安装空调的房间数量尽在掌握;对顾客家中的电器持有情况有详尽的了解的话,就会抓住顾客购买新品的需要,从而确保销售额的稳定。这是只有极少数与顾客保持紧密联系的小店才能做到的、大店所不具备的优势。小店有小店的优势,小店能认真地与每一位顾客对话,能更深入地了解顾客。小店有小店的作战方法,小店有小店的幸福。
09
《社会企业的岔路选择:市场、公共政策与市民社会》
EMES研究网络关注社会及经济两大目标,其以为欧洲社会企业乃是社会经济之转型,社会经济包含合作社及社团,故社会企业包含合作社之非营利化及社团之企业化,其旨在解决欧洲所面临的高失业及社会疏离问题。本书是2001年至2004年“工作整合型社会企业之社会经济绩效”方案的执行成果,研究范围包含EMES研究网络中11个欧盟国家。本书主要探讨“工作整合型社会企业”(WISE),所进行的分析涉及欧洲各国发展经验,对于中国政策制定深具参考价值。本书共分六个部分,首先提出社会企业研究的三大关键问题,进而从治理、资源均衡、生产活动本质及社会企业与公共政策互动四个角度加以分析,最后得出社会企业应该是独立于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之独立部门的结论。
10
《社会企业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
社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已经成为一项不争的事实。然而,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看到社会企业在创造就业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巨大潜力,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待社会企业的态度却大相径庭,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公共政策上。该书基于世界范围内32个国家社会企业政策的现实观察,致力于研究促进世界各国、各地区出台社会企业政策背后的制度因素;各国各地区出台的社会企业政策工具具体内容及彼此间的差异;这些政策的预期效果如何;我国是否应该以及如何制定社会企业政策等问题。
11
《社会企业家:影响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新力量》
其一,本书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在系统梳理和反思社会创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从社会—经济—文化三维视角审视了社会创业,建立了基于三维学科知识体系的价值观,该探索性的研究丰富了社会创业研究的理论元。三维视角建构的社会创业价值方法,推崇社会企业应当兼顾商业、人文和社会价值,并具体运用于评价不同类型社会创业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社会企业和社会创业要规划一个完整的价值创造战略,推动和驱使企业创造社会和人文效益,并由此形成良性互动,创造更好的经济价值。其二,本书汇集了来自9个国家的23位具有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的*新研究成果。书中的论文结合商业、社会和人类发展需要,从不同背景出发探讨经济、政治、文化等议题,涉及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情况。对于社会创业,探讨范围包括人口稀少的地区或城区、社会创业教育、旨在卫生保健事业的社会创业、社会创业融资、社会创业如何建立和完善共享价值观等,所有这些都是从社会属性和社会结构层面寻找社会创业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是一本拓展社会创业研究领域的著作。其三,社会创业的实践推动着理论的发展。社会创业在全球实践的兴盛可追溯到穆罕默德·尤努斯于1976年创立的格莱珉银行,通过他们非凡而卓有成效的努力,促进了社会贫困阶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200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和孟加拉乡村银行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在理论领域,社会创业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从2000年后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些研究的时间相对较早,目前国内学者从不同研究主题各有介绍。作为系统梳理社会创业理论和案例的主要著作者,安德斯·伦德斯特罗姆教授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均具有国际性影响力和声誉。伦德斯特罗姆教授1994年就成立了小企业研究瑞典基金会和国际研究网络经济增长创新研究(IPREG);1996年他设立了企业创业研究国际奖,这是一个为全世界的学者设立的独特奖项;作为国际小企业署(ICSB)的前任主席,先后组织了三次以企业创业、小企业以及企业创新为主题的世界性会议。本书是安德斯·伦德斯特罗姆教授在社会创业领域的新著作,也是这个领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12
《上好一村:十八个充满阳光与希望的台湾小镇故事》
本书由三位著名的台湾作家——李昂、刘克襄、林文义联手记录了台湾18个动人的家园建设的故事,展现了这18个社区营造的过程,呈现给读者的是18个各具人文特色的迷人小镇。如何建设美好社区,实现人们对家与社区的梦想,在中国各地已经有非常多的实践和成功的经验。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了台湾社区建设的成功案例,所展现的社会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对于大陆的读者来说,它也是一本值得推荐的畅游台湾的精品读物。
13
《下一站,社企?》
本书介绍了30个社会企业的新颖案例,作者将社会企业“解决社会问题”定义为“社会问题反转”,主张用可持续发展模式,把缠绕于每一个人心头的“社会问题”转变成“社会助力”。作者用“过去/ 传承,现在/ 融入,未来/ 创新”上中下3 个篇章展现了30 个实践“社会问题反转”的中国案例。这些案例涵盖非遗传承、戏剧、文化、环保、食品安全、残疾人就业创业、疾病健康、心灵关怀、儿童教育、精准扶贫、养老、公益行业支持等领域。作者设问:社会企业是否成为下一种有别于政府、商业企业、慈善公益组织的另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组织类型呢?
14
《社会企业:链接商业与公益》
一种全新的公益组织形式正在一些地方滋生。有别于传统的输血式的公益组织,这种被称为“社会企业”的新型社会组织,更强调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并且可以“追求有限的利润”,兼具商业的高效、专业、灵活等特征,同时以承担和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社会企业不是纯粹的企业,亦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社会企业透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它们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小区发展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它们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盈利。本书主要探讨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
15
《创新的创新》
1.社会创新是人类为了解决多样化的问题,由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公开透明、自下而上、分权决策的一种创新组织范式。其本质是一种创新的组织范式,是对创新人员和活动的新型组织形式。
2.创新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深莫测,也不是我们认为的创造出全新的和重大的东西,创新的本质是将已经存在的东西进行再组合。我们获取的知识越多,征服能力越强,发现 “再组合”的创新本质观越发正确。3.中国政府有很强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其鼓励社会创新的方法亦有所不同。降低创新创业者的政治风险,政府减少人为设置的障碍,为创新创业者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可能比直接号召、组织和“搞运动”式的做法更加有效和持久。社会创新是国家未来富强之路!服务式学习在慈善教育中的应用——以梅尔森学生小额资助项目为例
善识 | 如何把社区服务融入高校课表--简述校园契约(Campus Compact)的工作路径
善识 | 课程推荐《公共生活观念史经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