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嫁女婚恋】我和老陶(三十五、苏州生活深体验)
亲爱的商家:您可以在这个位置插入您的广告。广告投入可以是一次的,也可以是多次的。具体情况请联系微信号:weiyun0103。
点击
贾力群(德文名:Li Qun Taubert),出生于上海,1982年大学电力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技术及技术情报资料整理及英语翻译工作,1986年到德国曼海姆歌德学院学习德语,之后在中国与德国间从事中德文化交流、构建经贸往来。1995年,应聘美国摩托罗拉大学(中国培训中心)任教,同时在中国高等学院培训翻译人才。1998年年底后在德国柏林和墨西哥居住。个人兴趣爱好广泛,积极从事社会活动,现担任欧洲华侨华人妇女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德国柏林中国妇女联谊会名誉会长等。
本书已经完稿,希望能正式出版发行。有兴趣出版或者能推荐出版的人士请联系作者。邮箱:taubertdlq@hotmail.com
如果错过了之前的章节,请点击:
……
我收藏的小玩意儿
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地适应苏州的生活。我骑着自行车去菜市场买菜,用带上海口音的苏州方言问路,搭公交车去寒山寺,为迪特的来苏州出差的瑞士同事当义务导游……
我喜欢钻到小巷子里的那些小古玩店买瓷器。起先是为迪特买青花瓷,慢慢地也为自己挑些彩绘瓷。为了提高鉴赏能力,还在上海时就报名参加了由上海博物馆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古瓷鉴赏”初级班。没想到开课才两个月我们就搬到了苏州,但我还是坚持每周一次赶回上海上课。
那时候中国有关部门已明文规定,清嘉庆年之前出窑的瓷器必须有中国海关的特殊批文方可带出国。我喜欢清末同治光绪年间的小型瓷器,尤其是当时女人们装胭脂水粉的小盒小罐以及家用的壶盆碗碟之类的。这类瓷器因年限短,收藏价值低且没有出关的问题,我就收集了不少。以至于一段时间后,店主们每每见到我就会叫 “收同治的来了!收同治的来了!” 听上去怎么都有点贬义的感觉,好像在喊:“收破烂的来了!收破烂的来了”。专业的古玩商是不会在意我收集的这些小玩意儿,但我自己很喜欢,又好看又好玩。十多年后从北京搬家回柏林时,北京博物馆的一位鉴定家来为我家的瓷器打漆印时(打过漆印的古玩才能带出国),竟然最欣赏我收集的一堆同治年间的小东西:“很少见过有人收集那么多这个时期的完整品。”
为老陶的爱好收集古瓷
迪特每天早出晚归,公务出差,频繁的应酬,睡觉的时间很少。对新环境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也许他根本没有时间在意它的不同。我经常去苏迅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帮助他的秘书和翻译们处理一些文件,帮着办公室主任接待一些来访的客人,晚上的应酬我也尽量陪着他,协助他同各行各业的人以及客户建立良好关系。
当时很多人认为夫人干政是一大忌,但我认为我只是想减轻迪特的负担,何况很多事别人没法帮他。渐渐地我了解了公司内外部的很多事并经常充当迪特的临时英语和德语的翻译,当然为自己的老公干活是没有工资的。
寒山寺公园里枯叶满地的草坪被大雪严严实实地盖上,曾让古人引颈高歌的大铜钟挂在那儿显得特别孤零。冬天来临了,那年的冬天特别冷。
迪特的办公室里还没装上暖气,只能靠电暖器吹暖风取暖。
招待所的门窗也关不严,凛冽的冷风借着每一条的隙缝往屋里钻,屋里的暖气片每天只在白天固定的时间里工作,勉强驱走寒气。洗澡的热水也只在上午和傍晚的两三个小时里供应。
春节前夕,招待所食堂的门上贴出安民告示:“为欢度春节本所职工放假七天,节假期间食堂不对外营业并停止所有楼层的热水供应。”所长告诉我们,春节期间没有客人,除几名值班人外全厂没有人上班,如果只为我们两家人安排专人烧锅炉解决供暖和热水的话,太浪费了。但是他会想法帮我们解决热水供应的问题。
莱萨和他的女朋友感到“灾难临头”就飞去东南亚旅游了;我和迪特决定在上海和家人过完除夕夜后就回苏州,迪特想利用春节放假的时间处理一些堆积着的文件。
招待所全体职工放假的前一天,两个服务员送来一厚叠的大小毛巾和床单,紧接着又提来八只热水瓶放在门边的走廊里。迪特见这阵势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看来这就是招待所所长帮忙解决的方法了。
他苦笑了一下说:“力群,看来我们得自生自灭了。”
我心里有点伤感但还是故作轻松地说:“灭不了,灭不了,我小时候家里没有暖气的,不也活下来了?这里绝大多数人的家中都没暖气,都活得好好的,我们一定可以的,晚上多盖层被子呗。”
春节期间招待所里果真只剩下我们两个客人。一台微型暖风器,一台电磁炉,两张电热毯,八只热水瓶伴我们一起过节!望着窗外银装素裹的世界,我突然间觉得这些家当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我俩白天在家穿着厚厚的运动服,晚上得加上大衣外套,戴上帽子。上床睡觉尽管盖着三条被子手脚还是凉得半天暖不过来。我买来两只热水袋取暖,迪特拒绝使用这玩艺儿,怕它半夜里在床上“爆炸”。于是我只好在塑料桶里放上热水,让迪特将双脚泡暖后再上床。
先泡脚再睡觉
没想到,第二天泡脚时迪特说他的左脚的脚趾边奇痒无比,似乎长了什么东西,我一看,是一小片冻疮。我小时候生过冻疮,深知那滋味:先痒后疼、时间长了还会发炎、溃烂。迪特从未见识过冻疮是什么东西,听我一说,赶忙找出词典帮忙,这一查可让他着实紧张了:立刻翻箱倒柜找出厚羊毛袜子穿上,睡觉时将暖腰的电热毯挪到腿部。之后白天里迪特坐在写字桌旁工作时不单穿着厚袜子,还穿上了德国冬季穿的大厚靴子,晚上睡觉只脱靴不脱袜。
中国人喜欢晚上盥洗冲浴,认为干干净净上床睡觉舒适健康;外国人喜欢早上洗澡,认为洗完后精神焕发一天感觉良好。迪特集东西方的习惯于一身,一天洗两次澡。但在三天没洗澡后,他说不管让他做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受不了,很想马上洗个澡。
我开始用做饭的锅子在电磁炉上烧水。假期刚开始时我还觉得这一切挺浪漫的,有点像爱斯基摩人在冰窖里过日子,但烧水烧了好几小时才把八个热水瓶给灌满后浪漫的感觉就蒸发掉了。我必须面对现实问题,如何储足够量的热水让迪特洗澡。我找出所有大小锅子继续烧水,烧开一锅就用毯子裹上保暖。
直到傍晚时分,自认为准备工作就绪。暖风器搬进浴室,五只锅加六只热水瓶的热水倒入冰冷的浴缸,还是瞬间就变成了温水,待迪特坐下去就成了凉水,我手忙脚乱地将另外两只热水瓶里的水加进浴缸里,水温仍是变化无几。这时迪特已经冷得受不住了,哆哆嗦嗦爬出浴缸没顾上擦干身上的水就抓起浴袍裹上了身......澡,最终还是没洗成。
无奈之下,我们开车回上海到希尔顿酒店住了几晚。瑞士老总叙汪达给了我们长期优惠价,随时欢迎我们去住。从那以后,上海希尔顿酒店成了我们的生活乐园,在艰苦中熬不住的时候迪特会说:“去希尔顿。”
迪特和我一样是个凡夫俗子,不可能专注事业而一点不顾及物质生活的极限。他对新环境不是不在意,没反应,真的是忙得顾不上而已。我们在苏州住了二十一个月,其中回上海希尔顿的住店记录超过了一百天。
未完待续
感谢您关注德国《华商报》
公众号“德国华商”
“德国华商”是德国《华商报》的微信公众号,旨在传递德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会的各种资讯,解读德国官方对华人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法律,提供华商在德国创业和经营的广告信息,涵盖餐饮、贸易、房地产、旅游、移民、保险、交通、留学等各个行业,推动中德的友谊与经济交往。
《华商报》创刊于1997年初,是德国第一大华文报纸,华人在德经商的指南,生活的宝典。《华商报》是连接德国社会与华人社会、德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桥梁。
“德国华商”公众号目前有直接订户超过两万人,且每天在增加之中。凡在“德国华商”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广告和文章,通过本报主编的私人微信号再次转发到5000多个联系人的朋友圈中,通过反复转发,可以快速到达德国华人的手机微信里,并能扩散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