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化 VS 逆全球化:政府与企业的挑战与机遇》在京发布

2017-04-21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2017年4月20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于北京总部发布东方出版社出版的CCG研究著作《全球化 VS 逆全球化:政府与企业的挑战与机遇》。本书由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副主任苗绿博士共同主编,CCG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作序,收录了近二十位CCG学术委员会专家、特邀高级研究员和国内外知名全球化学者的文章,作者包括CCG联席主席何亚非、CCG主任王辉耀、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主任郑永年,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查道炯、贾文山、王志乐、高柏,特邀高级研究员何伟文、霍建国、卢进勇、孙永福、屠新泉、王志乐、周晓晶,及胡鞍钢、王湘穗和郑宇等学者。发布会上,主编王辉耀就该书的出版过程和主要内容作了介绍。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编辑黎松出席并致辞。


  近两年全球范围内的“黑天鹅”事件频发,“英国退欧”和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给全球化未来带来“冲击波”。2017年1月17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阐述了中国坚持和推动全球化的坚定立场,为处于低潮期的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中国信心”。针对目前全球化发展的三大突出困境——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习主席提出要创新驱动,打造符诱惑力的增长模式;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与时俱进,打造公平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这是化负为正,把“逆全球化”的挑战变为发展机遇之道。


  作为中国最早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CCG长期跟踪和研究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在全球化面临重大挑战、逆全球化思潮出现的关键时刻,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和CCG副主任苗绿博士在CCG举办的30余次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专题圆桌会和研讨会及发布的《客观认识逆全球化,积极推进包容性全球化》等“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系列报告的研究积累基础上,主编了《全球化 VS 逆全球化:政府与企业的挑战与机遇》一书,收录了高柏、何伟文、何亚非、胡鞍钢、霍建国、贾文山、卢进勇、苗绿、孙永福、屠新泉、王辉耀、王湘穗、王志乐、查道炯、郑永年、郑宇、周晓晶等CCG学术委员会专家、特邀高级研究员及国内外一流学者、评论家对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趋势的思考与洞见,为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进一步推动全球化、支持全球化、捍卫全球化,以及如何完善二战以来构建的全球化体系提出宝贵建议。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深入研究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现场的原因、本质、规律及趋势的书籍。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十七章。上篇“大博弈:全球化时代终结了吗?”对全球化趋势进行了大势判研,探寻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博弈与出路:论证了特朗普成不了全球化的终结者,但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接近,“包容性全球化”将成为必经之路;下篇“中国如何引领新一波‘全球化’”细数了中国应采取的姿态和中国可以向世界提供的方案——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多边贸易体系建设,化挑战为机遇并加强中美大国合作。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为本书作序。他指出,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与良性存续有赖于世界性规则的不断发展和持续完善,中国曾经是国际规则的旁观者和反对者,最近几十年中成为了学习者与遵循者,在未来则要成为国际规则的促进者和构建者。人类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们逐渐看到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导致国际规则出现了“真空”,许多曾经的支柱性规则变得无关紧要,逐渐过时。然而,现有多边贸易规则并没有深入涉及该领域,这就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领先国家推动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本书主编王辉耀在序言中指出,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参与全球化发展的新转折点。既然当前世界上会兴起“逆全球化”的思潮与声音,必然有其深刻的背景,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既然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就不要被一时的“逆全球化”潮流所迷惑,而是保持定力,洞察它带来的崭新机遇。


  自2008 创办以来,CCG便专注于中国与全球化发展问题,创立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和“全球化企业发展中国论坛”,每年在北京、三亚和宁波举办,分别探讨中国与全球治理、中国企业全球化之道,以及投资中国和全球化企业发展问题。论坛邀请数百位政界领导、商界领袖、全球化公司精英、跨国企业高管、商务战略专家,在十余场分论坛热烈探讨,集合官产学三界的国内人士和国际智慧大脑为中国的全球化发展建言献策。此外,自2014 年起,CCG连续三年发布“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每年在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客观认识逆全球化,积极推进包容性全球化》《FTAAP :后TPP 时代的最佳选择?》等多篇全球化主题的智库研究报告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援引为决策参考。


  《全球化 VS 逆全球化:政府与企业的挑战与机遇》摘要:


  在第一章《特朗普成不了全球化的终结者》中,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 WTO 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和其博士生楼承蓉阐述了全球化为人类发展创造了巨大利益: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为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全球性市场;通过提供新的分工和贸易机会,促进了企业内与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使得国际贸易投资更加自由化,使得全球价值链形式的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尽管有美国主导的因素在,但全球化本身是各个国家共同努力、一致选择的结果,全球化已经安然渡过许多两次石油危机、苏联解体等经济震荡的冲击,当前全球化趋势并不可逆转。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宇执笔的第二章《全球化进程并未逆转》描绘的全球化的“双向运动”——全球化中的核心矛盾是,有国家边界的政府力量和无国家边界的市场力量间的不平衡状态,一个和谐的全球化需要这两股力量的平衡。作者进一步提出 “拯救全球化”的三个药方:第一,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改革迫在眉睫。第二,各国的监管和福利制度需要改革,应考虑加强基础设施和教育投入、劳工权利保护、严格监管金融部门等措施。第三,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正在发生变化,部分新兴国家推动全球化意愿强烈,开始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应该成为推动全球化持续公平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第三章《经济全球化的反思与定见》中,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提出世界各国应加强对全球化进行规范和治理。首先,要加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规范和指导,引领全球贸易投资继续健康发展。其次,高度参与全球化的国家,要积极平衡好国内社会底层的群体利益,避免产生社会分配严重不均的现象,控制社会财富严重两极分化的趋势。再次,要发挥好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协调作用,为了推动全球化健康发展,主要国家一定要在市场开放方面做出表率,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对于中国来说,其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力和主导力,在未来的发展时间节点上是不会有明确的权利交割期的,中国在每一件国际事务中的成功表现将不断地积累并构筑成中国的影响力,而众多影响力的集聚则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的主导力。


  在第四章《推动实现“新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中,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和其博士生王蔚提出“新全球化”的四个特征:以平等为基础,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以开放为导向,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以合作为动力,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中国在“新全球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参与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发展机会担当;另一方面应参与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全球治理担当。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高柏在第五章《全球化逆转的因果机制是什么》中提出,中国在新国际环境下仍然可以在拯救自由贸易体制方面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应为那些真正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本,而不是向那些产能已经过剩的国家进一步输出中国的过剩产能。中国恰当地推进“一带一路”,可以把欧亚大陆建设成一个大的区域经济的合作平台。


  在第九章《中国将深刻影响全球化未来》中,CCG联席主席、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认为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再全球化”和“优化全球化”将取代“美国化”的全球化。这一历史形势下,中美两国应当深入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和核心利益,共同确定新时期的两国合作框架。中国应加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者作用,继续提出中国思想和中国方案。在坚定捍卫中国主权、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核心利益基础上,中国应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对内要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对外应更积极主动地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在第十二章《全球化“领头羊”的挑战和选择》中,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中国应从西方推动的全球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尤其是全球化过程的财富创造和分配问题。同时,应考虑更高水平内部开放,中国“走出去”和外国“走进来”是全球化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中国的全球化对策应充分利用西方已经确立的自由贸易体制和规则。在合理的领域改革自己的体制,继续“接轨”;在不合理的地方,和其他国家合作来修改和改进规则;在新领域,中国也可引领制定新的规则。 “中国方案”不是推翻现存的体制和规则,而是对现存体制和规则的补充和创新,或者说,是探讨中国作为“领头羊”的全球化道路。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在第十三章《全球化的道路上,中国下一步如何走》 中提出,“一带一路”是中国对新一轮全球化的贡献。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的过程,中国的领导人强调中方期望与认同这个构想的国家一起,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然而,中国没有降低依赖太平洋经济圈的选择,也只有继续经营好它与太平洋地区其他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往来,才有基础去牵头推动“一带”或“一路”的建设。在中国新一轮全球化中,存在四个值得跟踪研究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问题,人才和人口流动的问题,全球经济合作中的道德问题,跨国贸易条件中的环保问题。


  在第十四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进多边贸易制度建设》,CCG主任、国务院参事王辉耀博士指出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若干变化:以RCEP为代表的区域贸易合作正在高速推进;以往全球秩序的核心区域——欧美国家,正面临政治、经济与社会多重的转型压力;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在进一步影响国际经贸格局。 现有多边贸易机制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区域主义流行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一定的威胁;贸易与发展问题日益凸显;以及,多边贸易体制正面临反全球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危机。他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积极参与新一轮的全球治理。中国应加大对 WTO 支持力度,推进多边贸易体制运行机制改革;针对当前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建立中美英欧(G4)核心机制;加强国际智库与商界企业的联系;推进 FTAAP 建设,促进 TPP 规则与 RCEP 的融合。



文章选自环球网,2017年4月21日




CCG 纵览



《全球智库报告2016》发布 CCG 在多项榜单中位列中国智库第一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将何去何从?大咖齐聚CCG论道

CCG报告:中美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前景与项目清单

⊙ 《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出版 解密“智库建设路线图”

  王辉耀:选才基数,从“13亿”变“70亿”

⊙  CCG报告:抓住美国移民收紧机遇 更加开放国际人才政策

⊙  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 CCG举办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

⊙  王辉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社会智库

⊙  CCG发布报告《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

⊙  CCG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

⊙  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海南三亚盛大开幕

⊙  第二届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