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评 | 不到1000字!看懂“十四五”环保工作五大重点
有的时候,字数越少,看得越明白。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议论“十四五”规划,但大多也是一家之言,缺少权威分析,很期待官方能给出盖棺定论的说法。
终于,11月12日,生态环境部官微发表文章《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对生态环境部的“十四五”工作做出了言简意赅的说明。
1、目标任务
原文:
一是对标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合理设置“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推动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势头有效遏制,降低碳排放强度。
短评:
目标任务上,黄润秋主要提到了4个方面:气、水、臭氧和碳。
大气方面,看得见的目标是“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2019年,北京的重污染天数是4天,已经接近完成任务。但是在京津冀,2019-2020年这个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然还有395天次,汾渭平原也有152天次,要想完成“十四五”的任务,还是有很大压力的。
水的方面,要“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这延续了“水十条”的目标。“水十条”的规定是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消除。可以看出,“十四五”规划把“水十条”2030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的目标提前了5年。
臭氧和碳的方面,目前还没有透露明确指标,但既然作为4大项任务提出来了,也可以看出其重要性。未来,臭氧治理、碳减排将越来越重要,需要引起重视。
2、源头治理
原文:
二是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推动源头治理。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从源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促进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和升级改造,加速化解和淘汰低效和落后产能。
短评:
对于环保产业来讲,这意味着工业第三方治理市场将进一步打开。如果说“十二五”、“十三五”的典型行业是电力,进行了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那“十四五”的典型行业就该轮到钢铁和水泥了。
就像淘汰“地条钢”一样,这些行业的一些小产能、僵尸企业,将被市场淘汰,不具备改造的价值。但那些大企业会存活下来,完成环保治理和改造,而且还会活得更好。
3、三个治污
原文:
三是更加突出“三个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积极探索重点污染物协同治理,制定实施全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风险防控。
短评:
三个治污,指的是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而不能像过去那样,动不动就“一刀切”,把企业全都关停了。
这对环保企业来说也是个好消息,“一刀切”关停,企业都停了,自然就不需要治理了;如果不“一刀切”,而是精准治污、科学治污,那就需要环保企业来大显身手了。
总的来说,环保工作正在从初期的“重典治污”,逐步进入到深层次、精细化治理阶段,这对环保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意味着他们也越来越有用武之地了。
4、低碳发展
原文:
四是紧扣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协同增效,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短评:
低碳喊了几十年了,但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还没到那个阶段。我们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还没搞明白了,二氧化碳就更顾不上了。
不过,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咱们的PM2.5算是初战告捷了。专家计算,未来要想把PM2.5继续往下压,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就需要把PM2.5和臭氧协同起来,把PM2.5和碳协同起来。
所以,碳减排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中国政府已经对外承诺,2030年前碳排放要达峰,2060年要争取实现碳中和。
而“十四五”,应该算是碳减排工作的起步阶段,这是一个新的机会,市场空间还是很有想象力的,有能力的企业可以抓住机遇。
5、生态扩容
原文:
五是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把生态保护修复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现减污增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短评:
生态是增量,是分母。过去环保产业辛辛苦苦干了那么多年,都是在末端、在存量那里纠结,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做大增量,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就像污水,无论是处理到一级A,还是一级B,终究还是劣五类,还是污水。但如果处理到准四类,它就变成水资源了,就可以成为循环水了。
把污染物变成资源,长远来看,还是环保产业未来的方向。
结语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保圈" 的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圈,任何单位及个人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家号等公开传播平台上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需经本平台授权,并注明"来源:环保圈"。违反上述声明者,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商务合作请联系:021-23521171
3、欢迎更多思想者加入环保圈特约撰稿人队伍,申请请添加微信:maweihui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