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我只是一不小心成了干企业的人” ——何志明校友专访
//
何志明
人物简介:何志明,1963 年生,上海奉贤人,中共党员,工学硕士。1987年、1991年,相继在上海工业大学自动化系获学士、硕士学位。为上海大学董事、上海大学校友会副会长、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奉贤区(总商会)监事长,曾任上海市第十及第十一届政协经济委员会特聘成员、奉贤区第四及第五届政协常委、中共上海市驻滇单位党委委员。在校期间,获上海市三好学生、市优秀毕业生、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1987年初当选闸北区第九届人大代表。曾先后工作于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机修厂、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1994 年后参与组建多家外资企业并担任董事。2004 年组建上海新航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公司名列 2013 年上海市民营企业第 65 强。新航星集团始终热心社会公益,历年来在教育、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共捐赠人民币 3500 余万元,其中已为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200 余万元。
“我还是我,我还是那个在学生时代就充满理想,满脑子都是问题、不断思考、上下求索的我。”何志明如是说道。
01
“我喜欢那些最基本的东西”
“你们都看过我发表在《创业者之路》上的文章是吧!”
2022年9月28日下午,刚刚参加完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会的何志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从别的地方的会议到上海大学的会议,一整天的会开下来,何志明仍然精神十足,他往沙发上一靠,指指面前的采访提纲:“这个东西我看过了,今天时间紧张,我们来聊聊思想、思维上的东西!”
1963年,何志明出生在上海奉贤的一个偏僻农村。从小,他就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尽管他老家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比较差,但何志明的成绩十分优异,“当时我老考班里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他们(跟我)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有时考试总分分差超过了100分!”
1978年,何志明初中毕业,以优异成绩同时被市重点高中、上海电机制造学校(现上海电机学院)录取——当时的电机制造学校刚刚复校,是专招农村初中毕业生的重点中专,可以将农村户口转为城市居民户口,录取分数线在市重点高中之上。为了转户口,何志明选择了上海电机制造学校读中专。点油灯、睡地铺……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何志明仍然葆有浓厚的求知欲,数学分析、高等物理、电路理论……这些超越课程之外的知识全凭自学。“我喜欢读书,喜欢数学、物理,尤其喜欢推演类的问题,我是不背公式的,我关注那些基本原理、基本理论”,讲到这里,何志明挥挥右手做了一个强调的动作:“一句话:我喜欢那些最基本的东西。”
四年中专,何志明不仅自修了大学课程,甚至“把研究生课程也几乎全部自学完了”。1984年,何志明在工作2年之后,顺利考入上海工业大学:“当时很多老师讲的知识我其实都已自学过了,很多课我觉得上一个学期没什么必要,一本教材我一个礼拜就消化掉了。”这段时间,何志明把很多时间投入听各类学术报告,包括听钱伟长校长应用数学力学方面的报告,且颇有心得,感到近似算法、变分原理、摄动方法、最优解与自动控制原理有许多相同之处。
“我是钱伟长教育思想的很大得益者!”何志明如是说。学分制、三学期制、拆除四堵墙(即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校内各系科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等,让何志明大获自由发展的空间。何志明一进上海工业大学,就提出要跳级,跳1级,甚至希望跳2级、3级,学校特批修满学分就可以毕业的尝试性决定,但限于当时高等教育政府主管部门学籍管理的限制,学校只能给予跳级1年的特批,他由此成为上海工业大学历史上第一位跳级的学生。何志明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社会活动,担任校学生会干部部部长,关心学校改革,积极组建学生业余党校并开展培训工作,1986年,他被评为上海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何志明是唯一的一位学生党员)。何志明坦诚,上海工业大学是他人生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视野变得更开阔、心胸变得更宽广、意志更坚定、目标更明确。
九年前,在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3届毕业典礼上,何志明应邀发表了“让思考成为我们的终生伙伴”为主题的演讲。讲到最后,他向台下的学弟学妹们直抒自己对自动化专业的热爱:“控制论是基于物质,又超越物质,以探索人类思维方式、思维关系、物质与物质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关系以及相互作用与制约、控制的一门学科,它是人类伟大思想和思维方式的汇聚,是与伟大思想一起前行的学科。控制论的主要理论就是我们大学期间学习的自动控制原理。自动化是以自动控制原理为基本的设计理论,以系统科学思想为引领,以最优化为基本的途径,最终达到自适应、精准、完全可控的操作和执行。自动化最直接的一个思想及实践是一组并不完全可靠的元器件和设备组件,通过完全优化的系统设计,包括调节器、反馈装置的设计,可以达到完全可控、精准的操作和执行。这就是我们国家在基础元器件还没有达到完全高水准的条件下,导弹和卫星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让我下辈子继续选择专业,我还会选择自动化这个专业!”
当被问及读书期间受哪几位老师影响最大,何志明不假思索:“徐匡迪老师、郑令德老师、陈伯时老师”。1987年初,还是学生的何志明与时任工大常务副校长的徐匡迪教授、劳动模范林振汉教授一起当选闸北区第九届人大代表,成了工业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学生人大代表。“亲民、儒雅、海涵、睿智”,这是徐匡迪留给何志明最深刻的印象。身为校领导,徐匡迪不仅在百忙中抽时间与何志明交谈,为他顺利跳级协调市高教局办理手续,还支持何志明保留研究生学籍到奉贤县人民政府调研……“闸北区开人代会时,徐校长每次都不忘把车停到研究生宿舍楼下面叫我上车一起去开会!”何志明至今还记得,在人代会上,当自己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建议时,徐校长那亲和的语气:“小何,你写的内容我可不可以也看看?”——令何志明没想到的是,徐校长认真看了之后竟然大笔一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我也要支持一把!”……师生间这样的往事不胜枚举。因为一直不知道怎么说,何志明下海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把辞职的情况汇报给时任市长的徐校长。
在何志明等老工大人的印象里,党委书记郑令德老师办公室的灯光永远是“亮到最晚的”:“不论是谁,不论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诉求,只要去找郑老师,她都会认真倾听或叫秘书记下来、安排时间面谈、解决问题;她真心真切地关心、关爱每一位学子、每一位年轻人,她不断地把年轻人送出去培养,希望大家成长成才。”在何志明心目中,郑令德并非一个性格强势的人:“其实她是一位身材娇小的女同志,但是她的人格魅力却非常大。”深受感染之余,何志明也常常把郑令德书记的故事讲给身边那些担任领导的朋友。“现在很多人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了!”他感慨。多年之后,何志明再次见到郑令德老师,他几乎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情感:“我当时就跟郑老师说,‘郑老师,我现在知道了什么叫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您就是这样的人。’”
另一位令何志明终生难忘的,是中国电气自动化学科的开拓者、主要奠基人,国际上第一位完成矢量控制全套数学模型的杰出专家——陈伯时教授。在何志明心中,陈伯时堪称“一代宗师”:“陈老始终走在学术的最前沿,兢兢业业,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学子呕心沥血,是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上海大学的楷模!”从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起,陈伯时教授就追随钱伟长老校长,新中国成立之前在清华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1983年又跟随钱校长从清华大学来到上海工业大学,之后建立了电气传动、控制工程2个博士点。本科期间,何志明曾担任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当时我找到陈教授,请他给学生们谈理想信念,陈老师欣然答应,一点都没有大学者的架子!”此后,何志明经常找陈伯时教授谈各种问题,陈伯时从来没有拒绝过。从给支部讲课,到拜入门下、考取陈伯时的硕士研究生……何志明与陈伯时深厚的师生情谊一直保持到今天。陈伯时九十华诞时,将自己积蓄的50万元捐给了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这是他作为一位共产党员、离休教授的长期心愿!”何志明听闻后,立即决定追加50万元扩充陈教授的基金规模。“陈教授今年已经94岁了,但他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声音洪亮”,何志明总结说:“陈教授的心灵美如天使,是纯粹的人、忘我的人、大写的人,是他人格的高尚,成就了他的长寿!”
02
“我总会是那1%”
近六年半的工大岁月,何志明创造了校史里的多项“第一”:第一位跳级生、第一位学生人大代表、第一位保留研究生学籍1年去调研的学生……1991年初,完成本科、硕士学业的何志明从工大毕业,进入市级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工作。但仅过了不到3年时间,何志明毅然选择辞去这份大有前途的工作,下海经商,从事艰苦的装备制造业。何志明说:“外经贸委很多人所谓的‘下海’,就是由组织调配到企业去工作,从事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而我是彻底断后路的辞职,一辞到底,不从事与外经贸委有任何关联的工作,而从事电力设备制造业。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像我这样辞职干制造业的,除我之外,市外经贸委一个都没有。”
“当时机关的很多服务型功能没有展开,‘管’得很厉害,可我受徐校长、郑老师影响很深啊!我就觉得我们的机关不应该这么做,(政府)应该是个服务型政府!”说到这里,何志明提高了嗓门:“那会正好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我觉得我可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应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么多年,凡是何志明自己拿定主意的事,几乎没人能动摇他的想法。谈到当年执意下海经商的“一腔孤勇”,谈到家人的不解、朋友的疑惑,他摆摆手不以为然:“虽然我当时年纪也比较轻,但我就想一点,这辈子到底要干什么样的事?一个肯定要干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对不对?第二个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交代的事,对不对?”
“可能别人会觉得‘万一失败该怎么办’,有很多这种顾虑,但我很自信,我是一个自信的人”,说到这里,何志明指了一下自己的头:“我有一个非常丰富的大脑!如果99%的人都失败了,总还有1%,我相信我总会是那1%,对吧!”
当然,何志明的自信并非毫无根据,在他看来,自己的自信有两大根源:“一个,是对自身最基本问题的考虑:要做什么样的人,要干什么样的事;另一个,是你这个人到底有没有思考、到底有没有思考的能力?”对他而言,培养自己思考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发问——这么多年,何志明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不论多忙,从晚饭到凌晨乃至深夜,他总会抽出一段时间来翻阅书籍、学习知识、思考问题。
“读书很重要!”——何志明再一次强调:“但你要有自己的思考,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有的人读书很多,没用!为什么?因为他没把那些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同学聚会的时候,何志明常常和大家聊起控制论:“我讲了一些当初学过的最基本的东西,他们有的人说‘我怎么不知道啊?’我说那你当初怎么考的95分!”
聊到这里,何志明两手一摊:“说明他(她)是背出来的,其实根本没搞懂嘛!对不对!”
03
“我只是一不小心成了干企业的人!”
尽管何志明早已拥有自己的企业集团,但何志明一直认为只是一个小企业,没有做大。何志明下属的上海航星通用电器有限公司是输配电、自动化及控制设备研发、制造的上海市名牌企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文明单位;昆明华奥航星电气有限公司曾被上海市、云南省两地政府评为滇沪合作十佳企业并名列榜首,长期作为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博士后流动站,是云南省顶级的高低压开关设备制造商、数字化变配电站设备及系统集成商和智能电网自动化设备供应商,人均产值、纳税和利润曾经均居云南省同行业第一;集团下属新成立的云南万开电气有限公司,正在迅速成为昆明顶级的输配电、自动化及控制设备研发、制造商;与云南当地企业合作,积极参与昆明多个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开发及重整投资等。集团合作投资开发的上海闵行千代名墅(房地产、别墅)、欧洲花园(住宅)、鹤北新苑(住宅)、千代广场(商业中心),在上海老闵行地区深具影响。集团投资的江苏南通海门商业步行街,总占地250亩,包括宾馆、办公楼、商业中心、娱乐中心、步行街、休闲广场、文化广场等,已成为海门区最热闹的商业街和夜市集聚地,获南通市现代服务集聚区证书。集团投资开发的江苏泰兴城市购物广场(大润发购物中心等),是泰兴市迄今为止最大、最成功的超市购物中心。
▶2017年12月,何志明在企业指导工作
何志明自称是一个做不大企业的人,一个“做企业很保守,保守很过头”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从来不负债经营,哪怕现在疫情影响很大,我不用担心借银行的钱还不上,因为我压根没借过,对不对?!”讲到这里,何志明哈哈大笑。他坦言,“保守”的经营理念会影响到自己企业的规模,但在他看来,这却为自己留下了更多思考的时间:“我要把自己的时间腾出来留给思考,我不要被这些问题绕得团团转,整天被银行催着还钱还钱还钱,烦不烦?当然银行不喜欢我这样的人,因为如果都像我这样,银行的钱就永远贷不出去了。”
何志明喜欢天马行空的思考,房子面积有多大、产品造价成本有多高、企业利润有多少……这些只是他“宏大思维宇宙”中的一块砂砾,他关注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城市怎么治理?政府部门怎么运行?交通路线怎么设计?高校如何管理?村庄如何治理?员工如何有获得感?市民如何有幸福感?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对学生最好的发展?……“满脑子都是问题”的何志明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的思考。微信群、朋友圈里有什么不合逻辑的帖子,他也总是能第一个发现。有一次,一位教授在微信群转发了一篇“白令海峡隧道几年后将会通车”的推送,何志明当场就指出了他的错误:“我跟他说‘你这个逻辑漏洞很大,一个工科生连这么普通的道理都想不明白。白令海峡有多长?’”何志明伸出右手比了个“2”:“2000公里!2000公里的距离,隧道里得有加油站吧?得有加电站吧?还有通风的问题,2000公里,新风怎么送进来,这风管要多大,要多少加压站接力远送,污染的空气又怎么排出去,得设立多少通风口?通风口怎么设,出气口在哪里?万一隧道出了问题、漏水了,怎么逃生?有了各种危险,怎么办?!一句话,涉及2000公里超超长的隧道,这些根本性的技术、工程问题,目前都没有解决,所谓的白令海峡隧道几年后将会通车一定是网络造谣!”
尽管何志明身在商海,但他从来没有将自己定位为“企业家”,在他看来,“在商言商”仅仅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追求更加丰富饱满、也更能唤起他热忱和激情的精神生活。“经常有朋友问我,‘何志明,你应该是个科学家,是个思想家!怎么回事搞成了企业家?’我跟他们说,我一直就是一个思想者、思考者、发问者、科技工作者,我只是一不小心成了一个干企业的人,但现在看来这个与我自己作为思想者的定位并不矛盾!”
“有时候别人跟我聊天,聊半天我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我直接跟他讲,你这个估计离骗子就很近了,他还在那里呆呆地问我‘为什么?’”何志明往后仰了仰身子,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我说‘你这个东西连我都听不懂,那肯定是欺骗了’,你们说对不对!”
采访间里又响起何志明爽朗的笑声。
04
“这种事我经常做!”
和何志明相熟的朋友们很少有人不服膺于他的善良和正义感。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到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善良”和“正义”是何志明最看重的品质。在一次演讲中,他曾公开表示:“当发生交通堵塞、你不退我不进互不相让时,我甚至会跳下车娴熟地指挥;当街头一角发生歧视、欺负、围观外地民工时,我会大声呵斥,理直气壮地予以制止!”
▶2017年12月,何志明在关心社会问题
采访中被问起这些经历,何志明慷慨激昂:“不是说曾经做过,这种事情就是经常做!一直在做!前几天我还刚刚做过!”说到这里,何志明喊了一声助理:“小张!——我的助理小张,她说她最感动的就是看我去指挥调度交通,几分钟就解决问题!”
何志明同我们分享起他遇到过的一件“小事”:“有一次,几个基层执法人员因为扣留一辆自行车造成了交通拥堵,我就直接跟他们讲:‘我说你们这么做是错的!太霸道了!人民警察是要为人民服务的!’对不对?!”
讲到这里,何志明话头一转,聊起了他的大姨:“我妈妈的姐姐,常常很羡慕我,跟我说‘你知识很多,你很有文化!不像我,连名字都不认识,一点都没有文化!’”何志明当场就反驳了自己的大姨:“我跟她讲‘你说的不对’,你只是不认识文字,但不是说你没有文化,你那么大度、善良,就是很有文化!”在何志明心中,知识从来都不等同于文化:“文化是另外一个概念,有的人知识学了很多,但他是没有文化的。没有爱心、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整天想着投机倒把——你能说他有文化吗?!”
这些年,何志明“经常做、一直在做”的事情还有社会公益,他自称是一个“很有脾气的捐赠者”——“我坚持点到点、门到门的具体项目捐资,选择正当的、有价值、有意义的项目,不沽名钓誉,凡是应该通过勤劳来解决的,我不捐助,不能因为我做了一次雷锋而让世上多了一个懒惰者!”历年来,他先后捐赠3500多万元人民币,用以支持教育、新农村建设等事业。2007年12月,他设立新农村基金1000多万元全面资助家乡奉贤区青村镇陶宅村的建设;捐赠之余,他始终把目光着眼于给家乡父老提供一个“致富平台”,在他看来,平台的意义远大于资助:“你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就可以自己去干了,你不给,他们永远也干不了,对吧!”为了反哺给予他更大人生平台的母校,2010年至今,何志明多次与上大签约,捐赠人民币累积达1200余万元。多年来,每年元旦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大学往往会收到一笔上百万元的捐赠——用何志明自己的话来说,要始终坚持为母校的建设“尽一份地地道道的责任和义务”。
▶2018年1月,何志明再次追加捐赠注入“新航星教育基金”仪式上,校党委书记、校长金东寒,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旭为何志明(中)颁发捐赠证书和纪念盘
▶2021年1月,校友新春答谢会上,校党委书记成旦红为何志明(中)颁发校友卓越贡献奖奖杯
▶2022年1月,上海大学新百年发展基金启动仪式暨捐赠仪式上,校党委副书记龚思怡为何志明(左)颁发捐赠证书
2020年是何志明捐资设立“新航星基金”的第十年,他在感言中对母校深情告白:“母校对我这样一位来自远郊农村贫困家庭、既无关系又无任何背景的农民的儿子,始终给予这么大的关切和关爱,那是对一个满脑子都是问题、上下求索、不断思考的学子的一种坚定支持和鼓励,那是一种对创新、创造、突破的不断坚持、坚守和推进!我相信,我们所有的学子在上海大学都会感受到这一点!”
▶2020年12月,何志明与校领导、师生在“新航星奖学金”设立十周年回顾暨第五届“新航星杯”辩论赛决赛上的合影
2022年是上海大学建校一百周年。10月22日下午,在上海大学校友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上海大学校友纪念母校建校百年主题活动的现场,何志明作为校友企业家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和母校情缘。四十年光阴倏忽,在何志明心里,自己仍是那个“充满理想、积极进取”的自己,学校仍是那所“非常丰满”“奋斗不息”“洋溢着青春与美好”的学校。
“希望和母校、和校友们同探索、共分享、齐进步!谢谢大家!”全程脱稿的何志明信心满满。
专栏 | 百年百人·校友风采
👉点击文字链接查看|往期推荐
【校友风采】学之大者,为国为民 ——林国强院士专访
【校友风采】在西藏当公务员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赵吉星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一位上大人的“双城记”——骆勇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让“京”彩在国际舞台绽放——滕俊杰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走不虚此行的路,做毫无保留的我 ——扎根社区基层的“海归第一书记”罗桑仁青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何可校友专访:钝学累功,求索中泰
【校友风采】十年,我与上大的缘 ——俱李菲校友专访
【校友风采】从受助者到服务者,一个自强者的奋斗 ——王任杰校友专访
【上海大学校友会校友风采专栏】
总策划:陈然 彭明霞
撰稿:王路正 钟艺玲
(本采访稿经受访者本人增补校对)
编辑:钟艺玲 郑宝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