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城市开始歧视富人
文/孙不熟
最近参加了一个主题为“小镇经济”的论坛,这里根据当天的发言整理成一篇文章。
我认为小镇经济还是有机会的,原因不是小镇本身多么好,而是说以后的大城市可能会很糟糕。
01.
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一个大城市步入中老年之后,就可能出现一种“反向歧视”现象,什么叫“反向歧视”?
大家知道,今天的大城市歧视的是低收入人群,是外来工,但以后的大城市,可能会歧视富人,歧视企业家群体,这听上去不可思议,但它真的发生了。
举个例子,说起美国纽约,很多人会竖起大拇指,认为它是一个伟大的城市,但其实,今天的纽约是个营商环境很差的城市,对大企业很不友好,上个月就有一个很著名的事件,全球最大电商巨头亚马逊被纽约人赶走了。
怎么回事?原本亚马逊想到纽约开设第二总部,据称可为该市创造25000个就业岗位以及275亿美元的税收,这本是大好事一件,纽约市府和纽约州府都使出浑身解数,极力讨好亚马逊,你能想到的各种招数都有,比如土地支持、减税政策、搬家补贴,纽约州长甚至开玩笑说,只要亚马逊能来,他愿意从此改名叫亚马逊·库默……
可以说,纽约市官方对亚马逊的诚意,十分感人,然而,这个激动人心的招商引资计划却被抵制了,当地老百姓成功地扳倒了亚马逊,并把它赶出了纽约。
原因说起来其实挺可笑,对咱们中国人来说,甚至会觉得无法理解:当地居民担心亚马逊会推高纽约的房租和房价,会加剧纽约的交通拥堵,会加大纽约的贫富差距,会和纽约人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而且亚马逊员工是全球招聘,和纽约当地人没有必然关系……
你看,抵制者的眼里只有这些鼠目寸光的小利益,全然想不到几百亿美元的税收,而这些税收可以为纽约人大幅增加福利支出,比如修地铁、建学校、盖公租房,这么简单的账不会算?
而且,亚马逊的进驻还能带来一大批中小互联网企业,给纽约提供的何止是25000个就业岗位?凭借亚马逊的进驻,纽约甚至可能变身一座科技之城,大大提升其综合竞争力,从而为纽约市民创造更多的税收和福利。
02.
纽约人能把亚马逊赶走,其实毫不奇怪,因为纽约这种城市,除了在金融行业还有几个大公司,其他行业几乎颗粒无收。大家如果再看一看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在大城市的根本没几个,大部分企业都在中小城市,比尔盖茨、巴菲特、贝佐斯、扎克伯格都生活在小城市,硅谷的科技巨头甚至是在农村。
美国的大公司为什么不愿意去到大城市?是大城市不够有吸引力吗?当然不是,谁不愿意去到霓虹闪烁、生活丰富的大城市?
根本原因是成本高啊,这个成本主要还不是房价,而是福利成本高,工会、环保组织、媒体在大城市的力量非常强,他们每天变着法子向大企业“敲竹杠”,要求提高工人待遇、要求增加带薪休假时间、要求爱护动物、保护自然,不允许新增土地,不允许你盖新大楼……
底特律、芝加哥、匹兹堡,这些曾经象征着美国崛起的明星城市,为什么一个个都变成鬼城了?气候不是主要原因,工会才是。
所以,美国的大企业更愿意去小城市,不是说小城市有多好,小城市也有“敲竹杠”的,但贵在人少,大企业还撑得住。
03.
国情不同,中国的大城市还没有像美国那样糟糕,但这几年,大企业的逆城市化现象还是挺普遍的,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北上广深的郊区正在打败城市》,总结过这一现象,很多大企业,纷纷主动或被动搬到郊区办公,导致CBD的空心化。
比如华为搬到了东莞松山湖,阿里巴巴搬到了杭州西郊,北京的互联网巨头大部分已搬到在五环外,广州也有不少大企业搬到东郊的科学城和南郊的万博。这些城市的高收入群体,很多已经不在CBD,而在郊区那些开发区了。
这些大企业为什么选择逆城市化?有多种原因,一是市中心房价高昂,影响员工买房职业;二是郊区地多、更有钱,能够给大企业更多的好处;三是大企业不愁招不到人,搬到郊区也不担心人才流失。
以上原因还算正常,相比美国,中国大城市的营商环境要好得多,至少不会出现“小人物扳倒亚马逊”的闹剧,但未来怎样不好说,大城市天然会有“过度福利”的倾向。上次看到一个新闻说,有专家建议要针对女性设立“姨妈假”,消息一出,很多女性都认为矫情,“如果真要这么干,企业更不敢招聘女性了”。
在未来的大城市,各种各样“矫情”的福利完全有可能出现的,因为只有大城市,才会有各种“慷他人慨”的专家,这会给企业增加许多隐形的营商成本。此外很多大城市都会制定特别苛刻的生态保护红线,让城市的新增土地供应极为困难,产业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这些城市的营商环境令人担忧。
所以,我一直认为大都市圈内的中小城市仍然存在着很多机会。看着吧,只要大城市一“矫情”,旁边的小城市就能捡便宜。
编者注:孙不熟是公众号“城市战争”创始人、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广州市房地产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