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显示,深圳企业正在批量布局佛山,广深两大都市圈正在构建一种新型城市关系。
今天,华润集团宣布进驻佛山,将在三龙湾南海片区打造一个“工业上楼”的纯产业载体——润慧科技园,投资额超过5亿元,这也是华润继广州润慧科技园后投建的第二个智慧物联产业园。
值得一说的是,华润在成功竞得地块后,当天在地块现场举行了动工仪式,实现“当天拿地、当天开工”的创举,再现“深圳速度”。
据了解,这已经是本周内第三家深圳龙头企业进驻佛山。
6月28日,深圳上市公司飞荣达与佛山市南海区签订合作协议,将在南海打造“飞荣达通信集成大湾区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6月30日,同样来自深圳的行业龙头中集天达,宣布与南海区达成合作协议。
佛山何以频频赢得深圳企业的芳心?
位于深圳湾的华润春笋大厦
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广佛同城之后,是深佛联动,大湾区正在构建一种新型城市关系。
大家知道,传统意义上的珠三角一直被划分为三个“门派”: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各成一派,形成三个城市组团,三者相互独立、各自精彩。
这个“模型”最初来自2008年编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是对当时珠三角空间格局的一次精准概括和顺应。
2019年,一个划时代的中央文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布,宣告着一个世界级的湾区正式诞生,从珠三角到大湾区,会有什么不同?
我认为,这次转型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是:拆墙。
原来的珠三角是“9+2”,现在的湾区是要“合一”,把城市之间的行政边界模糊化,打造一个“和而不同”的无差别大都市圈。
在此意义上,原来“各成一派”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门派,开始互相渗透。
位于广州中心城区的海心桥(图片来自广州发布)
最近几年来,深圳在伶仃洋东侧投入巨额财政,通过打造深圳湾超级总部区、前海蛇口自贸区、世界最大的会展中心以及海洋新城等强势功能区,志在成为大湾区的产业组织中心。然后再通过深中通道、深珠通道、深茂铁路等跨江通道,深圳直接把珠海、中山、江门以及广州南沙等腹地收入囊中,迅速向珠江口西侧扩展自己的经济腹地,并以此构筑一个环伶仃洋大都市区战略。自2015年南沙自贸区获批以来,广州在深中通道以北的伶仃洋西侧,同样投入巨额财政,陆续打造了南沙深水港、南沙邮轮母港、地铁18号线、南沙大桥、佛莞城际、莲花山过江通道、黄埔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对珠江口展开缝合之势。
不仅如此,广州还在酝酿几条超级跨城地铁,计划将18号线、22号线、28号线冲出广州,开进中山珠海、东莞深圳,成为践行“轨道上的大湾区”的急先锋。广深互相破壁成功,意味着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组团之间的边界彻底被打破,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城市关系。在这组新型关系中,佛山和深圳日益紧密的联动,尤为引人关注。由于地理原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佛山与深圳分处珠江口两岸,中间还隔着广州和东莞,二者的联系并不密切,但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广深港高铁、佛山西站、南沙大桥的建成,以及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的建设,逐渐让珠江口有变为内河之势,这大大拉近了佛山和深圳的时空距离。2019年8月,中央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次年1月,佛山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明确提出:佛山要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学习深圳的好经验好做法,全方位加强与深圳的对接合作,实现深圳、佛山两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有人认为,这可能与佛山连续两任市委书记均来自深圳有关,他们都经历过深圳产业转型的黄金时期,希望用深圳经验为佛山注入新鲜血液。于是,佛山近几年的产业布局带有浓浓的深圳味道:举全市之力推动产业转型,认准高新技术、高新产业、高新人才,全面对接广深科技走廊。而推动这次产业转型的风暴眼,是一个叫做三龙湾的地方。这个“南站”便是有粤港澳大湾区十字路口之称、亚洲第一大高铁站之誉的广州南站。通过下图,我们可以感知到三龙湾与广州南站的孪生关系,二者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
靠近南站,就意味着可以快速来往广深港三大核心城市,无缝链接广深港澳科技走廊,晋级大湾区顶级创新圈。
2018年5月2日,三龙湾高端创新聚集区正式命名,正式宣告佛山进入三龙湾时代。三龙湾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地名,因横跨禅城、南海、顺德三个佛山最强的龙头区域而得名,包含石湾、桂城、陈村、北滘、乐从等五个镇街,总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关于三龙湾的定位,佛山郑重提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龙湾将定位为大湾区轨道枢纽、广佛极点的核心,以及佛山立足湾区、吸纳创新资源的门户。为了提供最好的研发环境,佛山在三龙湾打造了季华实验室,它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的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坐落于三龙湾南海片区的文翰湖科技小镇,由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担任首任理事长和主任。另外三家实验室分别是广州生物岛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东莞松山湖实验室。广深佛莞,每个城市只配置一个,季华实验室的含金量可见一斑。
为了营造最好的创新空间,《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5年)》由中规院深圳分院亲自操刀,充分吸取深圳的成功经验。可见,三龙湾是为创新而生,带有浓浓的深圳基因。它的出现,曾让佛山成功地应对了一次危机。
2017年,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发布,未见佛山的名字,佛山差一点就要面临“下牌桌”的危机,而三龙湾的横空出世,让佛山重拾和广深对话的机会。以三龙湾为突破口,广深科技产业频频西进,实现了广深科技走廊的西延。2020年11月,总部位于广州的游戏直播巨头——虎牙进驻三龙湾南海片区,将在这里建设全球研发总部,该公司市值约40亿美元。2021年2月,同样位于广州的视频社交巨头——欢聚集团也进驻三龙湾南海片区,将在这里打造产业互联总部,未来10年将为南海带来年均不少于100亿元营业收入、3.3亿元税收,并为该区域吸引全球约8000名高技术人才。2019年至今,仅南海区就先后引进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腾龙湾区数据中心、工业富联佛山智造谷产业园、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大族激光研发中心、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运营),以及阿里云创新中心、京东智联云大湾区产业运营中心等项目。佛山举拥抱创新的决心,也获得了省政府的关切和支持。2021年初,广东省政府以
粤港澳大湾区“三号文”名义聚焦三龙湾
,印发《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对三龙湾作出了清晰定位: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创新平台。
《规划》要求,参照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省级权限范围内的先行先试模式和做法,探索以适当形式在三龙湾同步开展试点。也就是说,
三龙湾将享受省级自贸区相关权限。
如果回顾历史,作为大湾区的两个产业重镇,佛山与深圳在精神谱系上一直有着诸多的相似性。比如,它们都是极具企业家精神的两个城市,都以盛产巨型民营企业而著称,深圳有华为、腾讯、招行、万科、平安等巨擎,佛山则有美的、碧桂园、海天、格兰仕、东鹏等巨头,不遑多让。正因为如此,佛山被誉为最具粤商精神的城市,而深圳则开创了深商这个崭新门派,二者也被认为是珠三角民营经济最醒目的两个城市范例。其次,在改革开放之初,佛山和深圳差不多同时起步,甚至有着叫板深圳的实力。
上世纪80年代的珠三角,因改革开放率先崛起。不过,在故事的开始,担任主角的并非广州,也不是刚刚诞生的经济特区,而是广州周边“镇镇点火、村村冒烟“的乡镇地区。在所有市镇中,顺德、南海、中山、东莞因经济最为活跃被媒体称为”广东四小虎”。这“四小虎”中有两虎在佛山,那时的佛山叫板深圳还真不是吹的。当时的经济日报报道称,全国家电产量的1/3在广东,而佛山就占了半壁,同时还是全国最大的冰箱、空调、热水器生产基地。无独有偶,刚刚诞生的深圳经济特区,也在家电产业这个赛道上猛攻。不过,深圳的布局和佛山略有不同,主要聚焦彩电这个产业集群,而非冰箱、空调。于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形成一个“东黑西白”的产业分工,以深圳为代表的东岸城市群主要做黑色家电,而以佛山为代表的西岸城市群主要做白色家电,深佛两市均表现出超强的产业组织能力,隔着珠江口唱起了对台戏。这场擂台赛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告一段落,标志是深圳ICT产业的强势崛起,也就是说:深圳切换赛道了。上世纪90年代,深圳率先意识到自主创新的战略价值,并举全市之力押注当时全球最时髦的ICT产业。这场赌注,直接或间接促使了华为、中兴、腾讯、大疆等数字经济巨型企业的发展壮大。相比而言,佛山转型的紧迫感远没有深圳那么强烈。直到现在,佛山的支柱产业仍然是家电、家具、陶瓷、卫浴等传统产业,仍然是上世纪80年代打下的基础,体量是做大做强了,但门类没有很大变化。如今,佛山经济总量虽已迈入万亿俱乐部,但是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过去十年已被多个省会城市反超,而且还面临东莞强势追赶的势头,佛山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已越来越强。此时此刻,深圳主动来敲门,对佛山来说,可谓是:想睡觉了,有人送枕头。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如果佛山和深圳越走越近,那广佛关系又该如何处理?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佛山和广州原本就是一个城市,不可能分家的。佛山经济能有今天,离不开广州大哥的带动。道理很简单,佛山只是一个普通地级市,它的产品之所以能够走向全国、驰骋全球,必须依赖广州这个世界级的大卖场。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是蜚声全球的国际商都,拥有世界级的海陆空基础设施以及广交会这样的全球展会,佛山制造通过广州走向世界,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选择。广州给予佛山的赋能,还不仅仅是市场和通道,更重要的是人才和智力的供应。举个例子,美的、科龙、荣声以及TCL、创维这些家电巨头当初的创业创新,都离不开华南理工大学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众所周知,由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分别打造了创维、TCL、康佳三个彩电巨头,足见广州的人才支持对改革开放之初的珠三角多么重要。当时的珠三角,流行“星期天工程师”这个说法,说的就是广州的工程师,每逢周末就到佛山、中山等周边城市走穴,既赚了外快,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广州给佛山带来了全球市场、全球视野、全球智力,那么深圳会给佛山带来什么呢?这要从广深两个城市的属性说起:广州是门户,深圳是产城,前者为佛山提供通道,后者为佛山提供内容。简单来说,深圳可以为佛山提供产业转型的经验、科技创新的供应链,以及上市融资的通道。
例如,佛山绝大多数上市企业,都是在深交所进行IPO的;佛山企业进行研发外包,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深圳的科技企业承接;佛山众多家电知名品牌,也是通过采购深圳的芯片、电子产品实现了产品的智能化;甚至佛山的旧工业园区改造,很多也是由深圳的工业地产机构来承接与运营......可见,佛山和深圳在产业上的互补性是很高的,佛山的制造业可以借助深圳实现数字化转型,赚取更高的利润,而深圳又多了佛山这个巨大的腹地,可通过产业共建的方式降低产业和人才外迁的压力。
在此意义上,广州、佛山、深圳正在建立一种新型城市关系:佛山不再只是广州都市圈的佛山,还可以是深圳都市圈的佛山,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东莞、惠州、中山。一句话,广深两大都市圈合体了。打破行政边界,打破原来的组团格局,建立一个无差别大都市圈,原本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应有之义。继广佛同城之后,我们乐见佛山和深圳的强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佛山可以同时接受广深两个一线城市的赋能,这是它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