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CBD的差异,看广杭的不同

城市战争 2023-03-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元淦恭说 Author 元淦恭


编者注: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杭州农村那么精美,为何CBD比较粗糙?》,认为杭州乡村建设的确精良,但CBD建设比较粗糙,钱江新城是低配版珠江新城,这一观点引起网友热议。


对此,杭州朋友元淦恭先生写了一篇《都是CBD,为何广州和杭州的大不一样?》,他有很多观点与我不同,城市战争向来求同存异,欢迎不同观点的PK,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淦恭先生的这篇文章。




孙不熟最近造访杭州,第一次到了钱江新城,便写了一篇《杭州农村那么精美,为何CBD比较粗糙?》。在他看来,同样是滨江的新CBD,钱江新城比珠江新城“粗糙”很多。


珠江新城和钱江新城,在中国主要城市的新CBD里,表面来看的确是非常相似的一对。它们的空间位置,都在老城以东,距离传统市中心(广州公元前、杭州凤起路)的直线距离都在7公里左右。


它们规划建设的时间,都在本世纪初。它们同样紧邻大江。


甚至,珠江新城南端的海心沙是广州亚运会的开闭幕式举办地,杭州钱江新城对岸的钱江世纪城则将是明年杭州亚运会的举办地。


而广州和杭州正好也是北京之外,全国仅有的两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省会城市。


但实际上,珠江新城和钱江新城,无论是在空间排布上,还是在功能定位上,都大相径庭。

 

广州新中轴VS杭州钱塘江


从海心沙眺望广州新中轴线


人们一提到珠江新城,就会想到广州“新中轴”,从广州塔,到海心沙,从双塔到中信大厦,这是一条完整的中轴线。


这条跨越珠江的中轴线,是中国内地摩天大楼密度最高的城市中轴线,因而有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


钱江新城的“中轴线”概念其实就比较弱。严格来说,钱江新城和钱塘江对岸的钱江世纪城,也形成了一条中轴线,甚至钱江世纪公园的空间设计和广州花城广场非常相似。


但这条中轴线中间被钱塘江所分割,整体视觉并不连贯。


钱塘江江面宽度超过1200米,接近珠江前航道的3倍。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位于杭州萧山机场的主航路上,限高只有300米,本来就远低于珠江新城东塔、西塔、广州塔等超高层建筑,但和它们参照的钱塘江江面却极宽,两相对照之下,就显得杭州CBD的空间尺度更小了。


再来看钱塘江北岸,城市阳台正对着杭州市民中心,南北分别排布大金球和杭州大剧院,这使得钱江新城的“中轴线”实际上非常短,只有一个广场的进深,和广州中轴线从林和西到广州塔在数公里的长度次第展开也完全不同。


其实,杭州新CBD的视觉逻辑,和珠江新城显著不同。说直白点,从空中看,珠江新城是竖着的,但钱江新城是横着的。


珠江新城的主要建筑位于“新中轴”上,和珠江处于垂直方向,因此置身花城广场之中,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整个CBD的气势


从钱塘江南岸眺望钱江新城夜色


而钱江新城和对岸钱江世纪城的主要建筑,全部是沿江水平排列,要感受钱江新城,需要到钱塘江南岸眺望,就像欣赏外滩全景的最佳角度是浦东江滨一样,站在城市阳台看钱江新城,反而有种“只在此山中”的局促。


商业辐射力大不同


广州珠江新城,之所以被公认为全国最成功的新建CBD,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CBD兼具工作和生活双重功能。


从珠江新城到天河北,不仅是广州最重要的商务区,也是最重要的购物休闲娱乐区。这种商务中心和商业中心“二合一”的重叠,奠定了珠城“封神”的地位。


其实,这种商务中心和商业中心重合的现象,并不是每一个城市的常态。譬如成都,新的商务中心是高新区南区,几乎汇集了全市绝大多数的高端就业,但商业中心仍然是位于老城的春熙路——太古里商圈,其全国影响力近年来还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孙不熟提到钱江新城商业不发达,甚至地下商城有个奥特莱斯,这的确是事实。钱江新城在商务上的意义,我们后文再谈。


在商业层面上,钱江新城和珠江新城本身就完全不可比,钱江新城完全不是杭州的主要商业区,把杭州的次要商业区和广州的主要商业区比较,意义不大。


天河北至今仍是广州商业中心


从空间结构来看,广州是全国最紧凑的大城市,并且广州的城市发展历程,是比较连贯的,而非跳跃式的。


从以公园前为中心的老城,逐步向小北、淘金、区庄延伸。1987年的第六届全运会,形成了天河北板块,本世纪初开发的珠江新城则位于天河北正南。因而,广州最核心的服务业和商业聚集区,一直是连成一片的。


而这一片区域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又整体持续居于中心位置,而且西至荔湾,北到白云,南到番禺,东到黄埔,到这个核心区的地铁交通时间都在一小时以内,从而完全可以辐射全城的人口。


甚至天河北(体育中心商圈)的人气比珠江新城还要旺,天河城、正佳广场等商场开业数十年经久不衰,都和广州整个城市空间的紧凑有关。


杭州则大不相同。虽然说钱江新城和杭州老城的距离,和珠江新城与公园前的距离差不多,但杭州向东发展,并不是一个连贯过程,而是跳跃的。


其实,杭州城在改革开放之后,率先发展的是城西。


浙江省、杭州市的主要机关当时都位于西湖区,浙大亦在西湖区,城西的高新文教区最早成为市区的自然延伸。城北的拱墅区,也逐渐由工业区开始多元化转型,大运河整治之后,拱墅板块的势能也逐渐提升。


2013年阿里巴巴迁往余杭之后,杭州经济重心进一步西移,城西、城北的人口聚集程度越来越高。


当时,萧山、余杭都还没有改区。杭州市在螺丝壳里做道场,跳出老城发展的第一个新区,其实是老城正南江对岸的滨江。滨江区面积只有72平方公里,是从老的萧山划出来的。由于滨江发展早,距离萧山老县城也近,因此长期以来是钱塘江南岸的商业中心。


钱江新城所在的地段,传统上曾经被预留为工业用地。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一片地域位于沪杭铁路以东。沪杭铁路沿杭州旧城以东修建,旁边还有贴沙河,从而形成了一段比较宽阔的城市内部的隔离带。


所以,杭州城市的东进不是广州那样“日拱一卒”,一个地铁站接着一个地铁站往东推的渐进式推进,而是跳过这个隔离带直接落子钱江新城的跳跃式推进,这就使得钱江新城以西的居民规模和广州老东山地区的居民规模并不可比。


湖滨银泰IN77一隅


要之,杭州城西、城北人口的持续增长,使杭州传统商业中心,即武林——湖滨的地位十分巩固。现在很多城市都出现过购物核心区的变迁,比如上海的南京路如今档次就不如新天地和静安寺。


在广州,珠江新城和天河北替代了北京路。但杭州和成都一样,核心购物区没有迁移,而是迭代,杭州大厦、武林银泰、湖滨银泰IN 77、嘉里中心等等,屡经改建,却始终牢牢占据城市消费的C位。


广州的购物中心东移,在杭州没有出现过。


另一方面,由于钱塘江江面宽阔,过江通道远远少于珠江,滨江、萧山的人口重心又在南部,因此钱江新城在江南岸的辐射力也很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钱江新城只能成为原江干区和现临平区居民的购物首选,难以辐射全市。


随着钱塘江南岸奥体板块的兴起,钱江新城将来的人气会变得旺一些,但仍然没有成为全市商业中心的可能。


对于大多数杭州居民尤其是购买力较强的居民而言,钱江新城无论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商业资源的聚集度基础上,都不可能和武林——湖滨商圈相比

 

此CBD非彼CBD


全国很多城市都有CBD,这些CBD表面上看,都是高楼林立,但实际上,不同的CBD,功能定位大相径庭。


从产业角度来看,有的CBD是一座城市高端服务业的单一中心区,有的是该城市高端服务业的中心区之一,还有的在该市高端服务业中影响力一般。


从功能角度来看,有的CBD兼有商务和商业功能,有的CBD则以商务功能为主,购物休闲娱乐功能比较一般。


珠江新城,在全国主要城市的CBD中是极为独特的。它既是广州高端服务业的单一中心,同时又是广州购物休闲娱乐的单一中心。它的“封神”就很自然了。无论是南方电网这样的央企、广州银行这样的省市属国企、还是宝洁这样的顶级外企,都在珠江新城扎堆。


虽然近年来客村、琶洲、科韵路等板块兴起了一些互联网产业,但由于互联网行业在广州高端服务业盘子里占比不高,这些地区都很难挑战珠江新城的绝对地位。


位于南山区的深圳湾剪影


仅以京沪深相较。北京CBD是高端服务业重要的聚集地,但北京最重要的两个高端服务产业,金融业和互联网,在CBD的分布都不多。


上海陆家嘴虽然是金融业高地,但对上海同样重要的快消、电子、互联网、咨询等行业,也各自有它们自己的聚集区。


深圳福田CBD同样以金融见长,但无论是驻深的大型央企国企,还是头部的科技公司,最多的还是分布在南山区,而非福田。换言之,这三座城市的CBD,都不是这个城市的高端服务业单一高地。


再来看钱江新城。钱江新城和珠江新城正好相反。钱江新城对杭州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展现了城市东进迈入钱江时代的信念,也推动了整个城市东部区域的发展,但就狭义的钱江新城而言,它自身的功能远不如珠江新城复合。


除了市政府和部分省属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以外,钱江新城并非杭州的产业高地。杭州体量最大、市值最高的那些企业,总部基本都不在钱江新城。


换言之,杭州的高端就业在全市极为分散,钱江新城这个CBD,在其中的戏份非常低。


这导致了钱江新城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势”,但我并不认为这是钱江新城的“粗糙”。钱江新城和珠江新城的不同,归根结底源于杭州和广州,走的是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广州是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都非常强势的门户城市。国企也好,外企也罢,相较于草根的民企,对于成本的敏感度是比较低的,它们的总部一定会高度聚集在这个城市最好的地段。


而杭州无论国企,还是外企,相对都不发达。杭州发展到今天,主要是依靠强势的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从小做到大,对成本是很敏感的,阿里巴巴最初创业还是在民房里,跑到上海淮海路租了办公室半年就退了回来,这样的公司,自然不会是CBD的主要租客。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经济经历了多次轮动。杭州经济最初的起飞,源于萧山地区的万向等制造业企业,时至今日,杭州市值高、影响力大的不少制造业企业,如万向集团、荣盛控股、恒逸石化等,都位于萧山。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滨江开发,滨江区又聚集了一系列头部的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


吉利汽车、海康威视、恒生电子等,总部都在滨江。从西湖时代迈向钱江时代的过程中,滨江也一直一马当先,阿里、网易、华为等都在滨江有园区,薇娅的工作室同样在滨江,整个滨江的新经济气氛至今也很浓厚。


杭州未来科技城一隅


第三阶段是本世纪以来的数字经济兴起,最初杭州互联网产业的重心在城西,后来逐渐随着阿里西进延伸到未来科技城,并最终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且有影响力的新经济集群。


孙不熟说他来了很多次杭州都没去过钱江新城,本身就很说明问题。钱江新城在杭州经济盘子中并不那么重要,压根没有珠江新城在广州那种不可替代的地位。


作为一个以民营经济见长的城市,杭州的大企业可能是从乡镇长出来的,从民宅长出来的,从科技园区长出来的,反而从CBD长出来的,并不多。


这才是杭州的CBD看起来并不强势,并且远不能和广州CBD相比的原因。


延伸阅读:
杭州农村那么精美,为何CBD比较粗糙?
这个新赛道,北上广格局呼之欲出
广州,中国音响与灯光产业第一城!
“穿拖鞋”的广州,居然是国货美妆第一城
广州突然冒出一个电商巨头!营收超千亿
芯片布局:市场在珠三角,产能在长三角
南沙、黄埔,到底算不算郊区?
香港艺人,为何纷纷到广州营业
把机场、火车站,重新请回城市
多个城市发布总规!哪些城市定位高?
北上广深各有几个市中心?
广州需多建写字楼,深圳需多建住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