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大省挑大梁!广东的“战斗力”,我是相信的

孙不熟团队 城市战争 2023-03-23


最近一段时间,疫情又出现反扑趋势,成都、深圳、广州等多个中心城市的防控措施升级。


这对当下的经济形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上个月,就连华为都发出“活下去”的声音,企业家们的困境可想而知,中小企业就不用说了,早已是哀嚎一片。


至于房地产,最近两个月的关键词已经不是房企暴雷,而是一些楼盘烂尾引发的“停工停贷”潮。


然而,有句话说得好,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才会成功


看空经济当然是有理由的,但看空者除了收获“正确”,什么都做不了,只有主动、乐观地拥抱变化,才能做出有意义的行动。


畅销全球的《反脆弱》,有一句话说得好: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如果你还活着,你的内心深处就会喜欢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混乱。


所以,不确定性也是人性深处的一种偏好,要学会与它握手言和。


事实上,观察当前经济形势,也并非全是悲观信息,至少尖子生还没有躺平,仍在咬牙往前冲。


以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为例,今年以来,出台不少稳企、暖企举措,咬牙扛住经济下行的压力,至少已有三个数据,传递出积极的信号。


一是市场主体,截至6月底,广东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572.5万户,同比增加8.6%,约占全国1/10,稳居全国第一。


这意味着,每八个广东人,就有一个是老板。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单元,每增加一个市场主体,就意味着增添一份动能和信心。


二是上市公司,截至8月17日,广东A股上市公司达到801家,比去年底新增约50家,稳居全国第一;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累计14.37万亿元,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


如果计算全口径的话,截至2021年年底,广东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102家,成为全国唯一上市公司超过千家的省份,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22万亿元,超过法国、德国。


上市公司是市场主体中的优秀代表,是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代表。



三是龙头企业,《财富》杂志8月发布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广东有17家企业上榜,相比2021年新增一家,数量仅次于北京,稳居全国第二。


世界500强,一般是上市公司中的带头大哥,在各行各业都拥有极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它们有着世界眼光,业务也是全球布局,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500强企业越多的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就越高。


市场主体是塔基,上市公司是塔腰,世界500强是塔尖,今年以来,广东这三个部位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第一经济大省的韧性可见一斑。


那么,广东逆势增长的“战斗力”来自哪里?


我认为可以总结为两点,一个是吨位优势,一个是结构优势



01

广东经济的「吨位」


所谓吨位优势,其实就是规模优势、总量优势。


在谈及规模优势时,经济学家常用“热带雨林”这个概念来阐述,什么意思呢?


热带雨林是热带地区的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栖息地,仅亚马逊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就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


因为动植物的数量足够大、多样性足够丰富,热带雨林成为地球上抵抗力最强、稳定性最好的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现象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经济体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它就可以具备足够多的内部多样性,在发展生态上形成一个超强的”内循环“,即使外部环境变化,受到的影响也极小。


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经济规模,足以组建一个热带雨林生态。


比如GDP,广东的GDP已达到12.43万亿元,连续33年位居全国第一,并已超过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距离全球第十的加拿大只差几百亿美元,人民币稍微升值一点,就能反超加国。

广州南沙港


当然,广东的吨位优势远不止于GDP,在其他方面的体现会更明显。


比如人口,广东常住人口已达到1.268亿人,比第二经济大省江苏足足多了4179万人,比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多了2600万,相当于两个浙江省。


在全球来看,广东省的人口规模已超过日本,距离世界排名第十的墨西哥只差300多万人。如果按照“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这个口径,广东大约有1.4亿人口,与世界排名第九的俄罗斯相当。


不仅总量可怕,广东的人口结构更是青春无敌。七普数据显示,从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来看,广东只有12.35%,而江苏是21.84%、浙江是18.78%、上海是23.38%、山东是20.9%。


如果看15—60岁的人口数量,在广东的占比高达68.80%,全国最高!这个年龄段的人口绝大部分是劳动力人口,是经济建设的核心力量。


所以,广东不仅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同时也是人口结构最年轻的省份之一。



再比如本外币存款,它被视为一个地区的资金总量,GDP反映的是财富的增量,这个数据反映的是财富的存量。


截至到今年6月末,广东省汇聚的资金总量达到31.3万亿,稳居全国第一,相当于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1.44倍、第三经济大省山东的2倍。


再比如市场主体,广东各类市场主体已达到1572.5万户,比第二经济大省多了约200万户,比第三经济大省多了约300万户。


再比如政府财力,2021年广东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万亿,比第二经济大省多了4000亿,相当于第三经济大省的两倍。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仅仅看GDP,广东的领先优势不算太大,尤其是面临江苏的追赶压力,但在人口规模、资金总量、财政收入、市场主体等总量指标上,广东都是一骑绝尘的存在,几乎没有对手。


有人说,广东虽然在第一经济大省的位置上坐了33年,但它的GDP仍然可能是被低估的。


总的来说,总量优势、吨位优势,为广东经济创造了一种“热带雨林”效应,表现出超强的抗击打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也是广东经济挑大梁的底气所在。



02

广东经济的「结构」


规模很重要,但如果只有规模,没有好的结构,仍然是一盘散沙,形成不了战斗力。


那么广东的结构优势是什么?咬定制造业不放松,坚持创新不动摇。


其实,广东并非生来就是学霸,就在40年前,它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省,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自然资源,远离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谓偏居一隅。


但广东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港阔水深,而且离香港近,这意味着可以快速融入国际贸易的大循环。


当然,世界上并不缺乏广东这样的沿海区域,但它们当中的很多都选择了转口贸易,热衷于做中转站和连接器,赚”容易的钱“,但往往小富即安,并没有很大的成就。


但广东不一样,容易的钱要赚,拼体力的笨钱也不嫌弃,而且是从”傻大黑粗“的制造业开始起家的!


砖是一块一块地搬,螺丝是一颗一颗地拧,愣是把一个农业大省干成了”世界工厂“。


有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个”世界工厂“的威力,大约在2008年之前,全球IC产业都知道这句话:东莞一堵车,全球都缺货。


东莞一制造业企业内(图片来自央广网、南方+)


凭借“世界工厂”这门不怕苦、不怕累的手艺,广东完成了原始的工业积累与资本积累。


当然,即使是这样,很多人还是觉得“世界工厂”这个头衔太土,不够高大上。


但广东也不介意,不仅没有放弃傻大黑粗的制造业,还咬定青山不松口,一条道走到黑,愣是把制造业干成了高新技术产业。


这其中最能整事儿的便是深圳,现在说起深圳,所有人都会对这座城市竖起大拇指,觉得它科技产业搞得好,为国争光!但是你知道吗,就在2010年之前,深圳最为人知的外号叫啥?山寨之都

 

华强北就是深圳作为山寨之都的象征。


深圳华强北


“山寨之都”这个绰号没叫多久,大约在2015年前后,深圳的城市形象就来了180度转弯,从山寨之都变成了全国首屈一指的科技城市,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大疆等科技巨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深圳的成功示范之下,广东把制造业越干越起劲。


截至2021年底,广东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17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一,工业增加值超过5万亿元,约占全国1/9。


具体来说,全国90%以上的无人机、50%以上的彩电、40%以上的手机、30%左右的空调,1/4强的工业机器人、20%左右的冰箱和集成电路,均来自广东制造。


另外,在列入全国统计的 41 个大类工业行业中,广东省就有40个,销售产值居全国前三的行业有25个。

 

这种强悍的制造能力,是世界上很多发达地区都不具备的。


美国的加州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只专注于研发、设计,几乎没有保留制造业,而广东不仅没有放弃,还把制造业越做越强,这是广东区别于加州的一点


从世界各国产业升级的经验来看,制造业是本,创新是源,固本才能培源。


如今的广东,已经尝到坚守制造业的甜头,创新能力已经收到世界的认可。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广州”被列为一个科技集群,并连续两年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在国内的话,广东的创新力也是遥遥领先的,以下是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1年知识产权统计年报》整理出的一个排名👇



2021年,广东的专利授权量,达到10.28万件,同比大增45.5%,总量、增量,都稳居全国第一。


广东的创新力,还体现在产业集群的梯队方面,老一代的华为、美的、格力、TCL等巨头至今仍活跃在潮头浪尖,未曾止步。


中年一代的腾讯、网易、比亚迪、大疆科技,也在不断创造惊喜。比如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营收,逆势大增65.71%,市值一度突破万亿元,堪称最靓的仔。


初生代的小鹏汽车、广汽埃安、粤芯半导体、希音、云从科技、小马智行正、优必选正在崭露头角,这些新面孔大多来自广州,它们在各自领域都是响当当的头部企业。




老中青三代,每一代都很能打,这便是广东创新集群的强大阵容,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板。



03

广东的「不足」


说了广东这么多厉害的地方,有网友可能会说,老孙你只会吹牛,难道广东就没有缺点吗?


当然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广东的不足和它的优势,同样明显,我随便说几个,相信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第一是人均数据不行,广东很多总量数据都是全国第一,但架不住人多啊,一算人均数据时,就不见得有很大优势了。例如,广东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支出,就被江苏、浙江甩开了一大截。


这是为啥呢?珠三角之外,广东还有粤东西北等大量的欠发达地区,这些地方大部分位于山区,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弱,很难靠珠三角带动。


数据显示,广东还有三分之二的地市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区的基础建设与转移支付,主要靠广东省自己来统筹,负担还是挺重的。


所以,广东经济总量和税收贡献都很大,但人口多、负担重,特别是人均财政支出不高,曾经一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点不可忽略。


第二是教育资源紧缺,可以说,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广东和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这些文教重镇相比,还有不小的短板,尤其是人均教育资源,更是差了一大截。


根据教育部的“双一流”工程,双一流大学,北京有34所,江苏有16所,上海有15所,广东只有8所。而一流学科数量,北京有90个,上海有64个,江苏有48个,广东只有21个。


要知道,广东可是一个有着1.26亿人口的省份,人口总量相当于6个北京、5个上海、1.46个江苏,如果计算人均教育资源,广东的缺口非常大,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


基础教育也不用说,这个大家都能感觉到,之前有多个排行榜显示,广东和河南位列全国高考最难的两大省份,基础教育资源的供应十分紧缺,高考竞争压力大。尤其是深圳,连小学和中学的学位都严重不足。


高质量的教育,是创新的基本前提,教育资源不足,为广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忧。


第三是文化氛围不足,一直以来,有论者会把广东称之为“文化沙漠”,这一点也不是完全没道理,相比北京和上海,广东在文化影响力上相对弱一些。


当然,广东文化曾凭借香港电影、粤语歌风行全国,但如今,随着香港影视产业的衰落,广东文化已不复当年之猛。


可以说,广东是把“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得最好的省份,但文化建设相对不足。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若论文化产业的产值,广东可是连续很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的。


为啥呢?因为广东的文化产业主要是在线音乐、网络游戏、数字出版、动漫动画、工业设计等科技文化产业,而这些产业之所以强,是和广东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分不开的,并不能等同于文化氛围。


吴晓波就曾说过,深圳是一个被理科生“统治”的城市,他希望这座城市能够多一些音乐会、小剧场、图书馆,多一些忧伤的文科男。



04

拥抱变化,自我迭代


总的来说,广东经济的优势在于,它强大的自我迭代和更新能力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加工贸易、轻工业、重工业、数字经济等多个浪潮。


在每一次浪潮袭来的时候,广东经济都是最先适应新环境,最先啃下硬骨头的那个。

 

从懵懵懂懂的“三来一补”,到傻大黑粗的“世界工厂”,再到专精特新的创新湾区,从1000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到今天的大湾区建设,广东永远都在拥抱变化,从未抱残守缺、停滞不前。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片区


这大概就是广东经济的韧性所在,在“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语境下,广东的这种韧性,给中国经济增添了一丝信心。


延伸阅读:

广州办了一个会!好多500强老总都来了

2022全球独角兽榜!聪明钱,流向这些城市

国务院点名广州南沙!这个利好超乎寻常

广佛联手,搞到5万亿,冲击全球第五城

广东,在地球上是怎样一个存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