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物业公司突然撤场!这,可能是大部分老旧小区的未来

孙不熟团队 城市战争 2023-11-25

吐槽物业公司,几乎是每个城市居民有过的日常,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物业公司突然撤离,会怎样?‍‍‍‍

这样的事情,还真的有。‍‍‍‍‍

昨天在南方+看到一则新闻,说广州海珠区的一个小区,物业公司突然撤场了,让所有业主措手不及。

这意味着什么?小区的生活垃圾都没有人处理了,那画面不敢想象。

图片来自南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部分居民来当义工,街道也安排了环卫工过来临时支援一下。‍‍‍‍‍‍‍‍‍‍‍‍‍‍‍‍‍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当务之急是赶紧另聘一家物业公司,把小区基本的维护续上来。‍‍‍‍

但这项工作,需要小区有个业委会,但成立业委会,何其难?‍

一方面,根据相关法规,小区成立业委会,需要2/3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而且面积要达到2/3以上,俗称“双2/3”。这个门槛相当高,因为实践中,很多业主联系不到,或者不愿意参与投票。‍‍‍‍‍‍‍‍‍‍‍‍‍

总之,大部分业主对小区公共事务是非常淡漠的,导致国内小区自治能力差,这个是关键。有数据显示,中国80%以上的小区没有业委会。

另一方面,物业公司撤离后,小区有人支持成立业委会,也有人反对成立业委会,居民因为意见不一,也产生了纠纷,邻里关系非常紧张。

居民内部分歧很大,成立业委会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之前那个物业公司为何突然离场呢?

根据物业公司的撤场通知,一个原因是原业委会到期,二是物价上升👇‍‍‍‍‍‍‍

从现实经验来猜测,物业费太低,或者收不上来,可能是该小区物业公司退场的主要原因。

贝壳信息显示,该小区位于海珠区中心地段,距离广州地标小蛮腰只有约两公里,算是很黄金的地段了。

小区建于1998年,说实话也不算太旧,但物业费确实不高,其楼梯房的物业费是0.38元/m²,已安装电梯的是0.6-0.8元/m²。

而且该小区情况比较复杂,有回迁户、公租房,还有宿舍楼、商品房,部分人存在不交物业费的情况,这说明,物业费不仅低,还有很多人不交。

可以猜测,这个情况应该是中国大部分老旧小区的一个缩影:绝大部分小区的物业费,一旦从交房那天定下来,基本就会伴随终身,然后在物价逐年上涨的情况下,物业公司只能不断地收缩成本、降低服务水平。

于是,现实中大部分小区都陷入“物业质量下滑→业主拖欠物业费→物业继续恶化”的恶性循环里。‍‍‍‍‍‍‍‍‍‍‍‍‍‍‍‍‍

这几乎是一个“死结”,导致内地大部分小区都将无法阻挡地走向衰败。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当然不能靠简单的涨价来解决,因为物业公司没有那么自觉,而且现实中很多物业公司除了物业费收入,还有电梯广告、户外广告等收益,服务差的原因不见的就是缺钱。‍‍‍‍

真正的问题是,小区与物业公司的合作方式有问题。

我在《老旧小区以后会怎样?我在香港看到一种可能性》这篇文章中,有讲到香港的一些经验。‍‍‍‍‍‍‍‍‍‍‍‍‍‍‍‍‍‍‍‍‍‍‍‍‍‍‍‍‍‍‍‍‍

香港的房子以保养好而著称,一个原因是香港的物业费很贵,每平米也大约要20到40元,差不多是北上广深的10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物业管理采用的是“酬金制”

简单来说,就是按工作量和效果来付费,物业公司服务的项目越多,业主支付的费用就越高。

相比而言,内地城市的物业费一般采用“包干制”,虽然有收费低的优势,但却存在物业公司“干得越多、挣得越少”的弊端。如此一来,物业公司自然就会不断减少服务项目,赢得利润。

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提升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包干制”这种沉疴已久的合作方式,真的要改进。

而要从“包干制”变成“酬金制”,或者让小区实现随时更换物业公司的自由,都需要一个给力的业委会,但这又回到问题的原点:成立业委会何其难?即使成立了,往往也只是个摆设,很难做事。‍‍‍‍‍‍‍‍‍

在广州,我看过太多二手房,楼龄一般只要超过10年,品质感就急剧下滑,质量差+物业差,成为绝大多数商品房小区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

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是老旧小区的问题,那些高大上的新楼盘,未来同样要面临这个问题,真的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编者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南方+《广州一小区物业突然撤场,居民:措手不及》。

延伸阅读

老旧小区、超高层住宅以后会怎样?我在香港看到一种可能性

北上广深,全都松了!这次真不一样

官宣!华南第一城,每天实时人口2400万

武汉对标广州,东莞对标苏州,可以学什么?

半年净增16.49万人!香港人口突然暴增

广州空间格局大调整!建设“新广州”的重任,为何突然交给东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