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体中的移情的笔记 | 文献
作者:S.H.FOULKES
原文载于:S.H.FOULKES,Notes on Transference in Groups.Group Analysis 11(3): 135-146, 1969
翻译:杨家平
校对:吕 锐
编辑:罗彬彬
以下简短的交流主要是为了鼓励其他积极参与通信的人,从他们目前的工作中提供一些相似的、简短的观察。
让我预先说一下,人们一旦看到我要报告的内容,就会觉得这个事实是相当简单的,不证自明的。然而,就在最近,我又一次相当突然地惊觉这个事实。
这个事实就是:团体成员们,并不像训练有素的分析师们通常做的那样,接受移情。相反,团体会为自己辩护,纠正那些说法,与发言者争论,纠正发言者。我在这里是不仅指某个团体成员对团体本身产生移情,或者对团体中的一个或几个成员产生移情。尤其还特别包含对团体作为一个整体产生移情的时候;通常这时候治疗师不被包括在内。
比如某人说,团体对他很糟糕,对他很尖刻,或是忽视他。于是团体中的一些人举出种种细致的例子,非常努力地说明不是这么回事。
接下来呢?
我们常有这样的态度:完全接受病人的移情,不去修正它,并且把这个态度当作是正确态度,没有一点争议。
现在,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一下这种态度的价值?或者说,如果我们不把这种态度当作理所当然的,有时候也像团体成员那样反应,会不会是有用的呢?
这让我想起我在督导中向某些精神科医生推荐的一种技术。他们有时会治疗个体病人,但他们的时间有限,在心理治疗方面的经验也有限。我建议他们忽略所有的移情,就直接按照他们在这种情况下的日常反应去行动,同时心里也想着该病人是一名病人。
在上述情况下,这种技巧非常成功,并且避免了纠缠在移情关系和相关讨论中——如前所述,此时并没有条件关注和讨论移情。
我想说的是,我亲眼看到在一个团体中,在团体成员之间,发生了非常有用的分析性工作,而没有一个成员接受发言者所暗示的那种移情的意义。这令我惊讶。我认为这是值得考虑的。
编者按:S.H. Foulkes ( / fʊk s / ;出生于Siegmund Heinrich Fuchs ; 1898年9月3日 - 1976年7月8日)是德国 - 英国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师。 他提出了一种团体行为理论。由此他开创团体治疗的一种新形式——团体分析 。 他在伦敦成立了团体分析学会和团体分析研究所 (IGA)。
他认为群体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所有个体都出生在社会群体(家庭,文化,社会)中,这些群体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方式不断地塑造着生命。 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团体分析看重沟通和关系,对话和交流。 它将团体内当前关系和动态的分析作为心理治疗工作的重点。
——来源,维基百科词条。
文献阅读
团体督导
美国AGPA督导小组 | 中美过程团体连续培训项目—督导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