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山那些事|凹口在哪里?

从这里看青山 美丽青山 2023-03-10


你听过凹口」

你知道凹口在哪里吗

如果你都不知道

那么

赶紧来一探

青山那些事



青山镇新民街(原新民印刷厂)南行上坡通往工人村路的接壤处叫“凹口”。


“凹”字,地方语音读“wà”,但多误读为“洼口”,这是不准确的。



据老人们介绍,解放前,青山镇居民主要集中在沿江的狭长地带,即现在的沿河、正街、新民村一带。青山镇通往外界只有一条路,就是经武丰闸沿江边通往武昌的那条小路。先民们到白浒、楠姆庙一带去,要么翻山越岭,要么绕道蒋家墩。



后来,有人从营盘山与野猫山之间大胆地尝试着走了一趟,探出了一条往南直达白浒一带的小路。


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那些开辟山路的先民们是谁,已无法考证,但那次探路,无疑是开拓性的,他们为青山镇的居民找到了一条往南的捷径,居民们外出又多了一种选择。



此地为什么叫“凹口”呢?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两种传说影响较大:一种认为,这一段地方两边是山,中间是一条既陡又窄的“路”,形同“凹”字 ,“凹口”因此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青山镇一带的先民常在祖坟山、营盘山上祭拜祖先,感动了祖先,他们就在营盘山脚下劈开了一个口子,就有了通往南边的近道,这个口子就叫“凹口”。当然,这种神话般的美好传说是不足为据的。



青山镇在武昌下游30华里,北临长江,南依群山,解放前一直是武汉东部郊区的军事战略重镇、商埠和码头,武东、铁铺岭、张家铺、白浒等地的民众,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要到青山镇来采买,凹口是必经之地。



凹口最初是一段土路,宽不过五尺,经过此地常常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国民党统治时期,曾经修过一次,就是在泥土路上铺一层碎石,并用巨大的石磙碾压。修过以后,晴天还比较好走,下雨天就寸步难行,因为两边山上的泥土被雨水冲下来,往往堵住去路。


白天,青山镇商贾云集凹口熙来攘往,很是热闹,太阳一落山,凹口就变得冷清荒凉,是个“鬼不生蛋”的地方,两边山坡下住的十几户人家很早就关门闭户,山上成片的坟包,野兽出没,更加使人毛骨悚然,所以晚上几乎看不到行人。



解放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凹口进行了两次改造。一次是1958年,当时把两边的山挖了一部分,路面铺上沥青油,两边逐渐有了一些人家。但是凹口路段坡度很大、路窄且弯曲。上坡难,下坡危险,人们把这段坡路称之“好汉坡”“阎王坡”。


▲ 2003年凹口旧照。


从凹口南行至工人村一村路段,地势也非常高。和平大道东端起点便是与地处工人村路(五村)工商银行门前,形成“丁”字路口,居高临下,骑自行车西行也可一直滑到七村。20世纪70年代后期,青山区政府实施了一项重大的道路工程。将凹口南行方向——工人村路至丝茅墩路面铲低了几米,使得凹口的地势也相应降低了几米,凹口北面的坡度减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十年的变迁,凹口附近的居民逐渐增多,道路也更加宽敞,坡势也趋平缓,这条道成为青山镇通往外界的主要道路。



如今当你走进凹口

双向四车道的宽阔马路

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

两侧山体绿意盎然

生机勃发


就是

今天的凹口





精彩推荐




出品:中共青山区委宣传部  青山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青山文史第四辑

供稿:李学斌  杜快珍

整理:蒋千里

编辑:毕可  熊然然

设计:梁永晟

投稿:qsmtzx@126.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