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爆米花是电影院的零食之王,而卤鸭脖不是?

2016-07-21 magasa 虹膜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IrisMagazine)。


文 |  magasa


现在看电影吃爆米花,已经是一种全世界通行的习惯了。其实一开始它是纯正的美式习俗,但就像很多事一样,先是美国的,后来就变成世界的。


这种习俗和看电影行为的结合,有一定历史原因。


吃爆米花一直是美国人休闲娱乐时的主要零食,至少从20世纪初开始,看体育比赛、杂耍节目、去游乐场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吃爆米花。但在最开始,它并没有和看电影紧密联系在一起。



1905年镍币剧院兴起,使得看电影成为一种空前流行的娱乐活动,同时使各种真人综艺杂耍边缘化。在这个时候,卖爆米花还只是镍币剧院周边的一些摊贩自发行为。


1910年代中期开始,豪华电影宫(movie palace)取代镍币剧院,成为电影消费的主流场所。当时电影从业人员的心理是尽可能提升电影的地位,使之高尚化、上流化,从而和底层民众的娱乐形式区别开来。


最高档电影宫的目标是要媲美欧洲的歌剧院,谁会在看歌剧的时候吃爆米花这种平民食品呢?所以电影宫的老板都反对爆米花及各种零食。此外至少还有两点原因:一、零食利润不足观;二、会污染影厅环境,清洁困难,镍币剧院中的满地垃圾让人心有余悸。


即便是这样,大多数电影观众并不觉得看电影吃零食是很丢人的事情,绝大多数电影院门口都有卖零食的摊贩,很多观众会买好带进去。



爆米花及零食正式引入电影院是30年代后的事情。主要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大萧条期间电影院经营困难,开源增收的压力很大。


所以一些非从属于五大片厂(派拉蒙、米高梅、华纳兄弟、福斯、雷电华)的独立影院开始卖些简单的糖果。它们尝到了甜头,于是这种做法迅速推广开来。30年代几乎每家电影院都有了自己的小卖部。


糖果之后是爆米花。30年代后期,爆米花售卖装置成为电影院的标配。当然为什么是爆米花,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理解,爆米花制作简单,它的香味对等待的顾客是很大的诱惑,而且价格便宜,它是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消费量没有下降的少数食品之一。另外,爆米花制作技术改进,不再像以前那样会发出让人难以忍受的臭味。



爆米花攻占电影院,其实我们也可以说这是电影上流化路线的一次失败。


爆米花进入电影院之后,它的年产量暴增20倍。它的热销甚至带动了玉米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


二战期间,食糖管制,爆米花更加成为看电影时唯一的零食选择。40年代中期,美国爆米花产业和好莱坞电影一起达到史无前例的最高峰。


不过,外界对爆米花进入电影院并非没有批评的声音,40年代的报纸上,常常出现批评看电影吃零食等不良习惯的文章,还有人出台「观影礼节」之类的指南,劝说观众放弃吃爆米花。


顺便一提,二战结束后,食糖管制解除,可乐等软饮料才开始进入电影院。



爆米花等零食销售对电影观看习惯也有不少影响。例如在二战结束后的几年,即使不太长的电影也有中场休息,原因不过是给电影院提供二次贩卖零食的机会。


50年代后汽车影院兴起,观众在自己车上吃起来更加自由,影院的周围出现小型餐吧,卖的就不仅是爆米花和可乐了,还包括热狗、冰激凌、奶昔、三明治、咖啡、汉堡、薯条、披萨……60年代之后,零食经营越来越系统化和专业化,已经无可置疑地成为电影院利润来源的一根支柱。


不过,爆米花的影院第一零食的地位,还无法撼动。


中国这边的情况,我记得八十年代的电影院外面是无所不卖的,瓜子、鸡爪、麦芽糖之类,杜琪峰导演更是回忆过以前香港人看电影也是无所不吃。


不过时代在变化,我们对电影院空间的理解也在变化,人和人之间在公众场合的边界更是出现了巨变。我们已经无法忍受别人在看电影时吃东西发出恼人的声音和刺激的气味,因此很多食物被淘汰了,消失了。


爆米花的甜香能为多数人接受,这是它幸存下来的一个原因吧。


广而告之:虹膜开设有多个读者微信群,每天都在热烈地讨论电影,希望加入的请先加微信个人服务号:hongmomgs。

往期精彩内容

1. 看电影玩手机的人,就该终身禁止踏入电影节?
2. 颠覆你的常识:电影一秒钟24格,这错了吗?

3. 要让人丢下手机走进电影院,只有一个办法


佐藤忠男四十年心血力作最完备、最翔实、最权威的日本电影通史跨越百年,填补影史空白带你走进神秘的东方光影世界《日本电影史》全三本精装版长按二维码进入
虹膜专属通道享受八折优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