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突破审查制度只是他做过的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2016-08-17 magasa 虹膜
文 | magasa


提到迈克·尼科尔斯,可能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他是谁,但若说他导演过《灵欲春宵》,那么伊丽莎白·泰勒的影迷就该点头恍然大悟了;若继续说他还导演过《毕业生》,那么就几乎是无人不知了。



迈克·尼科尔斯


尼科尔斯的作品几乎都是非常美国化的,他最关心的是美国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所反映出的心灵状态与精神气质。


但尼科尔斯却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祖上三代都是在流亡中生活。他的爷爷,为了躲避布尔什维克革命举家从俄罗斯迁到德国,而他的父亲,在纳粹掀起的排犹浪潮中,又带着全家来到了美国。


尼科尔斯从少年时就对戏剧非常感兴趣,经常在芝加哥的剧场里演戏。在那里他结识了比他小一岁的伊莲·梅(Elaine May),这两人组成一对喜剧表演组合,从芝加哥演到纽约,连续多部戏叫好叫座。



在那几年,「尼科尔斯与梅」(Nichols and May)真的是红透了百老汇。两人尤其擅长表演讽刺段子,走下舞台,广播、电视、酒吧、夜总会都有他们的身影,后来出了录音选段,也非常畅销。很多年后,即使这两人早已不再表演了,仍有人奉他们为美国讽刺喜剧史上的大宗师,可见其影响力与地位。


从六十年代开始,尼科尔斯成为百老汇最炙手可热的新锐戏剧导演,这时候,好莱坞向他发出了邀请。是伊丽莎白·泰勒点名要尼科尔斯执导她和理查德·伯顿即将主演的影片《灵欲春宵》,尽管尼科尔斯此前没有任何电影经验。



《灵欲春宵》


《灵欲春宵》大获成功,全片所有四个演员一齐被提名奥斯卡的男女主角和配角奖,伊丽莎白·泰勒的表现也被认为是她生涯中的最佳。


就连一贯高傲的理查德·伯顿也说:「本来我觉得自己不会再从喜剧中学到任何东西了,因为我演过所有莎剧。但我从尼科尔斯身上学到很多,他能让你拿出最好的表现。」一时间,好莱坞视尼科尔斯为新的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导演)。


在另外一个意义上,《灵欲春宵》也是划时代的。这部影片包含了大量的粗口,包括goddamns、bastards等等,按照当时的审查尺度,必须全部删剪才能上映。



但经过一番抗争后,粗口台词得到悉数保留,以至于影片公映时在若干城市引发了一部分公众抗议。《灵欲春宵》是对施行三十多年的审查制度的重大突破,促使好莱坞开始向分级制度转变。


紧接着的1967年,是好莱坞近代史上的一大转折点,这一年问世的几部青年电影完全颠覆了整个产业,其中包括《铁手卢克》、《邦妮与克莱德》及尼科尔斯导演的《毕业生》。这几部影片的主角都是反英雄式的人物,受到青少年观众的喜爱。



《铁手卢克》



《邦妮与克莱德》


有统计表明,为《毕业生》贡献票房的观众有96%在三十岁以下。《毕业生》讲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本杰明与父亲的生意伙伴的老婆——一个风骚的中年女人搞到一起,之后又爱上她的女儿。本杰明看上去老实木讷,实际上他的本性被压抑,他对世界充满了愤怒。



《毕业生》


影片最后的结局教堂抢婚其实是一种俗套,后来也引发了无数的效仿,它用爱情征服一切的借口,把新娘,也把观众,从想象中未来的乏味里拯救出来。这部影片用了超乎比例的主观镜头,意图吸引观众的认同。它的成功反映了年轻人对美国主流中产价值观和体制的抵制。



《毕业生》对情爱的镜头表现和意识暗示都非常前卫,符合那个时代颠覆一切性道德的青年思潮。


《毕业生》是在非常紧张的资金条件下完成的,它的大部分主创者都没有太多经验,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全是如履薄冰,就是这种战战兢兢的心理,让他们勇于打破陈规,挑战行业惯例。影片摄影师罗伯特·萨蒂斯,也是剧组最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说,他在这部影片中尝试的创新比任何一部影片都多。



尼科尔斯的前两部电影所实现的成就,是很多伟大导演一辈子都无法匹敌的。当然这有运气的成分,他刚好站在了电影历史的风陵渡口,迎来送往。他为埋葬旧制度敲下最后一颗棺材钉,也为新的时代铺下第一块砖。


尼科尔斯在七十年代后有机会拍摄资金充裕的大成本制作,包括《第二十二条军规》《猎爱的人》《财富》《上班女郎》等,这些影片中不乏佳作,但都难以复制他前两部作品取得的那种轰动效应。



《第二十二条军规》



《猎爱的人》


与此同时,尼科尔斯一直没停止过执导舞台剧,他在托尼奖上取得的成就并不亚于奥斯卡。之外他还获得过艾美奖、格莱美奖,成为美国演艺界屈指可数的同时获得过这四大奖的人之一。


进入晚年的尼科尔斯减少了电影的拍摄频率,他最后两部作品是《偷心》和《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均口碑不错。



《偷心》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尼科尔斯无论在舞台上还是银幕上都非常善于指导演员,初出茅庐如达斯汀·霍夫曼,老练资深像汤姆·汉克斯、茱莉亚·罗伯茨,都对他赞不绝口,认为他发掘出了自己隐藏的潜力。


尼科尔斯从喜剧出道,他的许多电影作品即使并非喜剧,一开始也带着很强烈的幽默味道,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慢慢演变。主人公经常是在生活中孤立无援,只有通过制造幻觉来抵御现实的残酷。



1.合作联系邮箱:irisfilm@qq.com

2.虹膜读者微信群:加微信个人服务号hongmomgs为好友,邀请入群

往期精彩内容

1. 大卫·林奇:所有人对《橡皮头》的理解都不符合我的想法
2. 迪士尼帝国是如何打造而成

3. 这部电影解雇了马丁·斯科塞斯,因而成为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