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所有人都在看,「地球球草」的纪录片

Argoon 虹膜 2023-11-17


Argoon


贝克汉姆夫妇这几天在国内占据的热度,关乎一个片段。

当贝嫂维多利亚在采访时提及自己也是「工薪阶级」的时候,镜头之外的小贝反复让她「说实话」,还追问小时候父亲开什么车送她上学,她东拉西扯后不得不回应,那时候家里是有一辆劳斯莱斯。

Netflix出了四集纪录片《贝克汉姆》,将近五小时的内容,最出圈的,或者说唯一出圈的,是跻身前二十几分钟的这段小插曲。
大众情绪的兴奋点来自于放大的娱乐性,一如往常窥看豪门真人秀那样,抓马才是王道,何况贝嫂窘迫尬笑的场面显然并不多见。
集体兴奋的内在逻辑则是反差,或者阴谋论一点,是打脸。尤其是这种几乎无懈可击的模范明星夫妇,既然早已塑造出相对女强男弱的区别,那么男性公然「雄起」的段落,就更多了一重喜闻乐见的传播快感。

主创多少是懂市场的,对于目标观众想看什么,想在什么时候看到,以及二轮传播的落脚点,都了然于胸——当中卖点,核心自然是各种矛盾。
于是,尽管有断章取义之嫌,比如贝嫂所说的「工薪阶级」(working class)是紧接着评述夫妇二人的父母工作都很勤恳(work really hard),但单独拎出来,甚至可以提供二次创作的删减,都能达到广泛传播的「标准」。
再说了,后面还有相似的拆台段子,即贝嫂说要去厂房看看的时候,小贝也会揶揄式地再三逼问,直到她说自己是去做脸。但已经不那么重要。

看客将之视为夫妇二人的小情趣、贝嫂在外人面前习惯性的礼数,抑或是二人罅隙的窥斑见豹,自然悉随尊便,反正大家在抓马中已经体会到了吃瓜的快乐,这是大众与明星之间某种心照不宣的「交易」。
说到底,无论是歌坛、足坛,还是笼统的娱乐圈、商业圈,人气、曝光度乃至喜爱度、变现力,一定仰赖于有发酵潜力的「料」。
1600万英镑接拍纪录片的贝克汉姆,或者说贝克汉姆一家,首先肯定要默认这是交易,那就意味着必须贩卖一些内容,因此纪录片里有许多宣称从未曝光的片段。对更广大的观众而言,巨星二十几年的婚恋细节、潮流偶像的塑造经历要大于哪怕极具戏剧性、反转性、标杆性的体育生涯。

「工薪阶级」的段子,就落在这种无伤大雅却顺应民意的范畴。
而且,《贝克汉姆》尽管冠以家族姓氏,但是诚然在为小贝立传,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为小贝服务。哪怕片中会加插一些反调,甚或是对「唱赞歌」的直接揭穿,整体上还是在呈递一代明星的风采,这时候摒弃尽善尽美,才有可能尽如人意。
从这个角度回到「工薪阶级」上,成为与界限之所以重要,也是因为它体现出了夫妇二人起点的悬殊。
真正的工薪之子摸爬滚打成为备受关注的足坛金童时,优渥出身的维多利亚已经是如日中天的辣妹组合一员,这段关系从一开始就不是构建在即时的门当户对上,二人匹对的是巨星潜质以及统一口径的一见钟情,旋即因为怀上大儿子而促动的家庭组建,带出的爱情童话难免掺入杂质。

小贝很清楚,爱情、家庭抑或是事业都要有一个精神支撑,或者说对外的交代。
「工薪阶级」对他而言,不只是对起点的回溯,那还意味着初心的存在,而这涉及到一个忘本与否的关键问题。「本」的重要性,对于这位效力过六家俱乐部的球星来说,毋庸赘言。
他反复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因为家庭不只是盛放夫妇二人模范爱情的场所,而且是他人设的立足点。从15岁待到27岁的曼联,总被他称为「家」,而有知遇之恩的教练弗爵爷被视为「父」,哪怕共同经历过风风雨雨之后生出不和,惹出争议,他远走皇马,至今依然会体面地肯定这种关系。

此后在每一支队伍当中,他都能以即便在英格兰队常坐冷板凳也要坚持训练的吃苦耐劳姿态,体现「工薪阶级」的日常做派,并在面对挫折时,以「工薪阶级」的耐力咬牙忍下去。他要以绝对的敬业精神,印证他对「家」的敬重,反过来再强化作为职业球员的专业。
这是他生在工薪家庭,依靠自己实现阶级跨越后难得保持的谦恭,也是他格外不敢松懈的高度敏感,此间的矛盾性,让他得以借此在很多时候清醒地立于不败之地。
但必然地,任何人设都是双刃剑,小贝家庭与事业的风波,也往往因为这种对照而陡然袭来。
纪录片罕见地重提二十年前的出轨,彼时身在皇马的小贝与助理瑞贝卡偷情,顾家好男人人设崩塌。纪录片很有策略地把前因后果轻描淡写掉,主打小贝几句忏悔,但更重要的是受害者贝嫂恨过之后的动情表态——曾经二人对抗世界,直至感知不到彼此。

之后风波平息也是主要依靠贝嫂迁至马德里,做尽妥协,但自此确实不再有桃色新闻传过,和睦一家亲的外在照牌已然立住。
曾经事业上的舆论纷争,各有各的讽刺。最有意思的恐怕是前往洛杉矶银河队后,因为薪酬、实力多方面的巨大差异,前期无力回天且去AC米兰踢球的小贝被队友兰登·多诺万指控不忠诚和不敬业,而这恰恰是他的命门。
事后冰释前嫌并合作无间的二人是有缔造团队的佳绩,而我们更多能看到这一重矛盾对小贝的制衡,以及他愿意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

这也是他作为优秀球员与世界明星双重身份的矛盾所在。
1997年一球成名不久,国内称为「圆月弯刀」的「贝氏弧线」都能成为英国研究专员的探索课题,遑论确实可以多次神奇地力挽狂澜。足坛肯定了他惊为天人的球技,世界则看到了他成为巨星的可能,与此同时,这位恪守勤练原则的专业球员也有了造星的内在自觉。
长相出众的小贝与时尚品味奇佳的维多利亚关系火爆升温,迅速捆绑了二人的造星潜能与商业价值,可又因为明星轻浮享乐的外在印象与球员埋头苦干的需索产生冲突,要求苛刻的弗爵爷必然会在对小贝的「使用权」上跟她结下梁子,小贝巨星锋芒的发散,需要在敬业精神的操控中有所权衡。

一方面,他作为优秀球员不断创造奇迹,另一方面,他在商业领域的涉猎,以及对物质的享乐加大了他高处不胜寒的风险。随即世界杯上的红牌事件,之所以惹来经久不息的轩然大波,显然不仅仅是因为英国人对足球的狂热。
身份的矛盾伴随他对另一重矛盾的预判性敏感。热爱足球事业并且坚定要在足坛留名的小贝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足球生涯必然有终结的一天,他很圆满的地方在于,踏踏实实地用球技征服旁人,甚至是让对他恨之入骨的球迷闭嘴。
而借由《贝克汉姆》重新梳理他的心态,不难看到速朽与不朽在多方面的交替。
年少成名的小贝,人生巅峰不过数月,就因为在梦寐以求的世界杯上失利,被国人唾骂乃至发出死亡威胁。与维多利亚相互鼓劲的抑郁时期,很难不说没有对他日后相对宠辱不惊的状态有所塑造。

又因为清楚知晓名望的难以接续,他在足坛上用功体现了一位真正球星所能奉送的血与汗。而精神创伤给这个重视家庭概念或者说需要安全港湾的人,提出了对「安全感」的强烈需索。
这不仅解释了他对贝嫂的倚赖与敬重,而且指出,要在速朽的体育生涯后维系自我收益,维系他所珍而重之的家庭,他必然要把足坛积累的人气,通过广告、综艺等娱乐事业给扩散、延续下去,而这样的过程,也在细致拆解早期教练、俱乐部所制造的运动员与体育精神、体育竞技与体育经济之间的冲突。
拍个内裤广告都能引发所谓「男性隆鸟热」社会现象的小贝,非常清楚自己的能耐,所以一刻不闲地在退役后组建自己的美职联迈阿密国际足球俱乐部,巩固足坛位置,并且不断在娱乐、时尚、公益事业上,与早就创立自我品牌的贝嫂强强联合,持续输出。

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他在《大卫·贝克汉姆:探索未知之境》等探险节目中担纲,甚至能看到他客串电影《秘密特工》《亚瑟王:斗兽争霸》和美剧《摩登家庭》,又或者参与带有公益属性的真人秀节目《贝克汉姆:拯救我们的球队》……

亚瑟王:斗兽争霸

归之本质上,我们也能够看到从无到有的人与应有尽有的人之间的心理矛盾,不只是小贝与贝嫂,也是小贝与自己。二人少时交际上的孤僻,在日后面对举世无双的拥戴与仇恨时,带来太多外人体察人生、人性的样本。
所以当我们在《贝克汉姆》中领略到小贝作为全球偶像的绝对风采与商业价值外,也必然会在他并不忌惮展现明星生涯的几度滑铁卢之余,对比现实风波,看到作品有意的遮蔽,构成怎样的形象考量。

再加上杀青之后的一些事端,譬如曾经对LGBT人群示好,但是代言卡塔尔世界杯,又譬如为大儿子打造世纪婚礼,结果要面对豪门法律纷争的荒谬等等,常常叫人觉得,总有针尖会戳破所谓的完美与得体。
贝克汉姆一家自然还会是近乎王室成员一样的存在,甚至交得出哈里与梅根理应借鉴的答卷,但我们在形象与本相,欣赏与看待之间,可能不太容易在这样一个讯息爆炸的时代,盲信哪怕是由他们,或任何人缔造的神话或童话。
这时候,就往往不只是一句冷暖自知了。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4分群嘲,我看不冤枉
他其实是最厉害的演员,这15年还有人记得吗?
她曾拍过内地独立电影的神作,十几年后功力还在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